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70篇
  免费   6701篇
  国内免费   2199篇
耳鼻咽喉   432篇
儿科学   631篇
妇产科学   576篇
基础医学   7254篇
口腔科学   1518篇
临床医学   5829篇
内科学   6547篇
皮肤病学   500篇
神经病学   5111篇
特种医学   20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000篇
综合类   9622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8028篇
眼科学   934篇
药学   6438篇
  82篇
中国医学   3442篇
肿瘤学   3220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1217篇
  2022年   1886篇
  2021年   3305篇
  2020年   2788篇
  2019年   2345篇
  2018年   2229篇
  2017年   2453篇
  2016年   2306篇
  2015年   2591篇
  2014年   4061篇
  2013年   4486篇
  2012年   3550篇
  2011年   3944篇
  2010年   3002篇
  2009年   3122篇
  2008年   3042篇
  2007年   2976篇
  2006年   2512篇
  2005年   2242篇
  2004年   1808篇
  2003年   1632篇
  2002年   1236篇
  2001年   1049篇
  2000年   949篇
  1999年   821篇
  1998年   629篇
  1997年   594篇
  1996年   488篇
  1995年   458篇
  1994年   444篇
  1993年   343篇
  1992年   319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274篇
  1989年   222篇
  1988年   183篇
  1987年   177篇
  1986年   140篇
  1985年   186篇
  1984年   149篇
  1983年   87篇
  1982年   100篇
  1981年   90篇
  1980年   88篇
  1979年   67篇
  1978年   51篇
  1977年   50篇
  1976年   31篇
  1975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动眼神经损伤及再生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研究健康SD大鼠动眼神经颅内段的显微解剖特征,建立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及再生研究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实验提供造模方法。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经右侧颞底入路,显微手术解剖、暴露动眼神经海绵窦段或海绵窦后段,行动眼神经切断并通过动眼神经功能测定,研究手术入路和应用解剖以及降低动物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显微镜下可见动眼神经在岩尖部紧邻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侧进入海绵窦。在中颅底,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位于海绵窦硬膜下方。动眼神经在海绵窦内位于三叉神经眼支内侧,其内下方是外展神经。全部实验步骤均能被SD大鼠耐受,所有存活鼠术后均生存良好,无感染和角膜溃疡等并发症,除动眼神经损伤所致的瞳孔完全散大和眼球运动障碍之外,无其它神经功能障碍征象。结论 应用该方法建立的鼠动眼神经损伤及再生的动物模型,可方便、安全地暴露鼠颅内段动眼神经,以备各种实验干预,动物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并可应用于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视神经等颅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92.
人脂联素球状结构域的表达、纯化和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表达和纯化人脂联素(adiponectin,APN)球状结构域并观察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PCR方法复制人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lobular domain of adiponectin,gAPN)的cDNA,并克隆于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gAPN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37℃培养至A600达到0.6时,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细菌经超声破菌,得到粗提的包涵体洗涤变性后经镍柱亲和层析柱一步纯化,获得纯化的gAPN重组蛋白,复性后冻干保存.然后,用链佐星(streptozocin,STZ)诱导的小鼠高血糖模型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IPTG诱导后有Mr约为17 000大小的目的蛋白表达,免疫印迹结果进一步表明,其具有人gAPN的抗原性.表达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蛋白的30%以上,表达产物经变性、纯化、复性,可获得纯度90%以上的目的蛋白.该重组蛋白能够降低STZ诱导的小鼠高血糖模型的血糖水平.结论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人gAPN蛋白,经变性、纯化、复性后得到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有限采样法估算口服托烷司琼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2周期双交叉的试验设计,2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托烷司琼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20mg,LC-MS/MS法测定各采样时间点托烷司琼的血药浓度。以参比制剂血药浓度数据作为建模数据,以稀疏血药浓度数据点建立多元回归数学模型,估算AUC0-t。采用内部、外部数据结合Monte Carlo模拟技术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模型敏感度和稳定性评价。结果给药后8h和24h血药浓度(c8、c24)数据点预测AUC0-t的回归模型的线性关系最佳(r2=0.99,平均预测误差<1%、平均绝对误差<5%)。验证结果表明:c8,c24估算AUC0-t的准确性较好(平均预测误差<8%、平均绝对误差<7%),AUC0-t预测误差超过±20%的样本数<5%。结论有限采样法估算口服托烷司琼AUC0-t准确性好,适用于该药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炎痛克贴剂对实验性大鼠输卵管炎症阻塞的对抗作用。方法:以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炎痛克贴剂的抗炎作用;以苯酚糊剂造实验性大鼠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观察炎痛克贴剂的对抗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本药有明显的抗炎作用(P<0.01),对炎性阻塞模型能明显减轻病变,并使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改善。结论:本药能较好地通过透皮吸收对抗妇科及腹部炎症,为开发新药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CFS与患者情绪状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CFS组治疗前情绪各状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逍遥散加减方治疗后CFS患者各种情绪及疲劳因子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CFS组治疗前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逍遥散加减方治疗后CF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FS组治疗前淋巴细胞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逍遥散加减方治疗后CF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cl-2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CFS的发病过程存在着细胞凋亡,而且中药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薇  隋璐  苏禄晖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8(4):245-246,250
目的:研究建立骨质疏松症小鼠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去卵巢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去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骨密度;观察不同时期小鼠骨密度改变;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小鼠去卵巢10周可见全身骨密度下降(P〈0.05),而12周下降更明显(P〈0.01),同时其HE染色组织学改变符合骨质疏松症病理变化。结论:去卵巢12周后的小鼠与临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特征相符,说明可以用做小鼠的骨质疏松症模型。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SD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动态过程。方法MNU大鼠膀胱灌注每2周1次,每次2mg,共4次。随机观察实验第3、6、9、12、14周膀胱黏膜的改变,并在9、12和10周膀胱灌注^125I-UdR后行SPECT平面显像。结果膀胱灌注3周出现不典型增生,6周有原位癌改变,9周膀胱内有明显癌性肿块,12~14周膀胱内均出现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9周的致癌率100.0%,组织学改变及病理学特征与人膀胱癌十分相似。SPECT显像见^125I-UdR膀胱灌注3d后诱癌组大鼠膀胱区放射性浓集。结论MNU灌注诱导大鼠膀胱癌模型为一理想的动物模型。致癌过程经历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形成和癌变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998.
疾病空间分布的“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在识别疾病空间插值地图的绘图等级界限中的应用。方法:将分形理论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ArcGIS9.0为数据分析平台和绘图工具,构建疾病空间分布的“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结果:构建了疾病空间分布的“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提出了建模的基本步骤,并以肾综合征出血热空间异质性结构及其界限的识别为例,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结论:利用“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所确定的疾病空间异质性结构及其界限能准确反映疾病空间异质性变化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应用810 nm半导体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BN大鼠35只,随机等分为7组,每组各取1只作为对照,其余4只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光凝大鼠双眼视网膜,于光凝后1、3、7、14、21、28、56 d观察眼底情况,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于检查后立即处死,摘取眼球行光学显微镜(LM)检查。结果FFA、ICGA和LM检查均证实,光凝后7 d见CNV开始形成,14 d逐渐增多,21 d达到高峰并能保持稳定,56 d CNV有所减少。结论810 nm半导体激光能成功诱导BN大鼠CNV模型建立,成模所需时间短,成模率高,持续时间较长,操作方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CNV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00.
血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与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和评析20余年来血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期间该模型的研发工作在持续发展,涉及到多手段、多技术。目前研究和发展趋势比较集中的是化学药物造模、γ射线造模,各造模方法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是各造模剂量、时间,以及造模后持续时间尚未确定,同时对血虚证模型的认识亦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