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索福建地区口腔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访设计,随访705例口腔癌患者,收集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生存情况,运用COX回归探讨口腔癌预后影响因素的风险比例(H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性别、文化程度、饮酒、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复发、首诊淋巴结转移、T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手术治疗、口腔卫生是影响口腔癌总体生存期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饮酒、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复发、首诊淋巴结转移、T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手术治疗、口腔卫生与口腔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2.
2007年调查显示,将乐县农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8.31%(577/2038);男、女肠道线虫感染率分别为26.35%(269/1021)和30.29%(308/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共检出肠道线虫4种,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86%(38/2038)、23.41%(477/2038)、1.13%(23/2038)和0.10%(2/2038)。另有虫种混合感染者37人,有混合感染蛔、钩;蛔、鞭;钩、鞭;蛔、钩、鞭,其感染率分别为1.18%(24/2038)、0.05%(1/2038)、0.44%(9/2038)、0.15%(3/2038)。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为30.39%(31/102)。钩虫和儿童蛲虫感染将是将乐县肠道线虫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漳州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与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方法和要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点,粪便虫卵检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蛲虫卵检查采用透明胶纸拭肛法。结果5个县20个中签点粪检10 913人,查出寄生虫感染者1 670人,总感染率为15.30%,虫种感染率分别为:钩虫12.69%,蛔虫0.15%,鞭虫2.16%,蛲虫19.39%;感染1种寄生虫者占总感染人数的99.70%;各年龄组感染率在4.14%50.15%之间,〉40岁人群感染率显著高于≤40岁人群,寄生虫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农民感染率显著高于半工半农、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结论漳州市大部分地区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在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人群感染率仍达30%以上,且低年龄组人群蛲虫感染率仍处较高水平,钩虫和蛲虫感染仍是漳州地区寄生虫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初步了解目前福建省成人急性白血病(AL)发病情况,分析AL可能的危险因素,为福建省成人AL的预防干预提供基本数据.方法 通过成立协作组,由协作组各级医院填报统一的登记表,回顾性分析2010年新诊断、年龄≥14岁的成人AL的发病情况.结果 ①2010年福建省共确诊初治AL患者759例,年发病率约为2.057/10万,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不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年发病率约1.179/10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年发病率约0.569/10万,APL年发病率约0.309/10万.AML患者较ALL患者多见,APL患者相对少见,AML:ALL:APL比为3.82:1.84:1.②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见,男女比例为1.24:1,AML男性发病率(1.307/10万)高于女性(1.044/10万),ALL、APL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福建省成人AL发病以老年人为主.④福建省成人AL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感染可能为白血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结论 2010年福建省成人AL发病情况与1986至198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牵头的全国白血病发病率调查结果基本相符,未见明显升高倾向.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了解龋病在福建省的分布规律及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不等比、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建省龋病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福建省5、12、35~44岁和65~74岁4个年龄组患龋率分别为75.83%、31.67%、59.44%、76.67%;龋均分别为:4.92、0.64、5.03、17...  相似文献   
46.
Aims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aims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isk factors, and in-hospital outcomes - including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 and survival to discharge -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dmitted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suffering cardiac arrest.MethodsACS patients admitted to three tertiary hospitals in Fujian, China, were evaluated retrospectively from January 1, 2012 to December 30, 2016. Data were collected, based on the Utstein Style, for all cases of attempted resuscitation for IHCA. We analyzed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pre-event variables, event variables, and the main outcomes, including ROSC and survival to discharge, and identifi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outcomes.ResultsThe total number of ACS admissions across the three hospitals during this study period was 21,337. Among these admissions, 320 ACS patients experienced IHCA (incidence: 1.50%); 134 (41.9%) patients experienced ROSC; and 68 (21.2%) survived to discharge.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four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ROSC, including age <70 years-old, shockable rhythm, duration of resuscitation (≤15 min and 16–30 min), and PCI. Five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to discharge, including age <70 years-old, shockable rhythm, the duration of resuscitation (≤15 min and 16–30 min), Killip ≤ II, and CCI ≤ 2.ConclusionYounger age, shockable rhythm, and shorter duration of resuscitation were all factors demonstrated to be a predictor of ROSC and survival to hospital discharge.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为福建省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理与评估2016年福建省恶性肿瘤登记数据。将符合标准的数据根据性别、年龄和部位分别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6年福建省户籍人口,估计福建省恶性肿瘤发病数和死亡数。结果 据估计,2016年福建省新发恶性肿瘤107 498例,死亡61 872例。全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86.72/10万,中标率210.24/10万。全省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5.03/10万,中标率113.90/10万。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甲状腺癌是福建省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是福建省主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结论 目前福建省癌症负担较重,应加强对肺癌、胃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监测数据,探讨福建省消除疟疾阶段疟疾流行特点,为福建省消除疟疾后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福建省疟疾疫情数据资料,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对疫情概况、三间分布及诊治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福建省2015—2019年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562例, 均为境外输入,其中516例(91.81%)来自非洲;562例均为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428例(76.16%)、间日疟72例(12.81%)、卵形疟39例(6.94%)、三日疟19例(3.38%)、混合感染4例(0.71%)。报告病例中发病到就诊的中位时间为 1 d,从就诊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0 d;首诊确诊的426例(75.80%),首诊单位以地市级医疗机构为主,为350例(占62.28%)。按报告地分,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市鼓楼区,为421例,占74.91%;按现住址分,病例主要分布于福州市福清市,174例,占30.96%。病例以青壮年男性(20~49岁)为主,527例,占93.77%;各月份均有病例分布,累计报告病例数较多的是1、2月份,分别为66例和63例,占总病例数的11.74%(66/562)和11.21%(63/562)。2015—2019年全省共报告死亡病例5例。结论 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病例依然存在,今后应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治能力,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及分析福建省6~12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率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SNAP-IV评定量表父母版(中文版)和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为调查工具,依据DSM-IV ADH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福建省九大地市4130名6~12岁在读学生的ADHD情况进行筛查。采用匿名调查法,由家长独立完成问卷。结果 本研究对福建省九大地市4130名6~12岁在读学生的ADHD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福建省6~12岁儿童ADHD患病率为5.98%(95%CI:5.26%~6.70%),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7.68% vs 4.04%,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ADHD患病率有差异,在8岁和11岁时各有一个小高峰;各个年级ADHD患病率有差异(P<0.05),以四年级(7.51%)患病率最高,六年级最低。各亚型分布中,以ADHD-I型最常见,其次是ADHD-C型和ADHD-HI型,各亚型构成比分别为67.61%(ADHD-I型)、8.91%(ADHD-HI型)、23.48%(ADHD-C型)。有42.11%的ADHD儿童共病ODD,男童多于女童 (47.34% vs 30.77%),ADHD对儿童的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94.74%),其次是社交表现(22.27%),在男孩中常见。结论 福建省6~12岁儿童ADHD患病率为5.98%,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0.
1997-2002年福建省肺结核病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福建省肺结核病监测结果,为评价和实施结核病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7—2002年全省的传染病疫情报表和结核病报表及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核病疫情报告病例数逐年提高,逐步接近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治疗管理病例数;结核病报告登记率仅次于肝炎居第2位;年龄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60~70岁组也有一高峰;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流动人口肺结核主要分布在泉州、厦门与福州,以省际流动人口病例为多。1997—2001年新发涂阳病人治疗满1年治愈率平均为88.7%。[结论]福建省结核病控制效果明显,治愈率达85%以上,但流动人口结核病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