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积极探索疗养科室急救训练工作模式,提高疗养院护理应急救治训练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方法改变单项急救技能训练考核的传统方法,模拟护理工作过程中的突发急诊病例及意外事件,根据医护排班模式组织医护联合同组训练方法进行急救整体过程的训练及考核。结果护士急救理论、操作技能成绩明显提高,抢救意识明显增强,医护配合更加默契、流畅,医护之间对抢救配合满意度提高。结论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急救训练模式是一种适合疗养科室急救训练的模式,对提高疗养院应急救治训练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对“农业户口”人群用语言或实践教育法两种不同形式进行徒手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能培训的近、远期效果,以确定对“农业户口”人群急救技能培训的更有效方法.方法 将989名“农业户口”人群随机分成A组721人和B组268人.A组用语言教育法进行CPR培训,B组用实践教育法.培训前,培训后即刻,培训后3、6个月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采用的方法近期效果满意(正确率均>90%),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培训后3、6个月的效果B组优于A组,2组学员在培训后6个月时均已出现较高遗忘率.结论 “农业户口”人群对急救技能培训有着同样的迫切性.从语言教育法转为实践教育法应该是对“农业户口”人群实施急救技能培训更可取的形式.同时,4h可作为CPR实践教育法培训的时长,6个月可作为复训周期.  相似文献   
23.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34例抢救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处理措施。方法从2008年1月到2009年6月入住衡阳市雁峰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34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严密的检测和有效的治疗。结果患者经过有效抢救和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成功率达到100%。结论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展开严密的监测机制和有效的抢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阐明单兵急救包的体系构建。方法以单兵急救包的卫勤定位为立足点,依据单兵急救包设计的基本原则,从功能配置和当前重点进行分析、阐述单兵急救包的体系构建。结果提出了单兵急救包的体系构建。结论单兵急救包的设计应具备体系构建思维。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制单兵急救包系列,为战伤人员实施战场自救、互救提供便携装备,以减少战场战斗减员,提高我军部队战斗能力。方法以战场急救任务要求和单兵急救包的卫勤定位为依据,以功能配置和组件筛选、组件改良为重点,进行单兵急救包系列的设计与研制。结果通用型单兵急救包选用了13个组件。具备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止痛、抗感染、剪切等功能。特殊型单兵急救包系列包含丛林型、空战型、海战型、特种兵型、高原型和沙漠型6个类别。结论本课题研制的单兵急救包便捷实用,有效轻巧,符合野战卫勤要求。  相似文献   
26.
周涛  赵惠芳  杭其焕  郭庆庆  高月莲  于慧 《海南医学》2013,24(24):3726-3728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 300名高职大学生从急救知识技能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培训需求及培训方式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 300份,回收1 291份,回收率为99.3%,有效问卷1 226份,有效率为95.0%。87.5%的大学生无急救培训经历,对核心急救知识技能问题回答正确率较有急救培训经历的大学生明显偏低(P〈0.05)。95%的大学生认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有价值,87.6%的大学生对心肺复苏、止血技术较感兴趣,66.2%的大学生更喜欢分批小组急救培训方式,67.3%的大学生认为理论+实践的授课方式最好。结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掌握水平较低,培训组织欠缺。学校应采用合理的教学形式大力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27.
分析和总结了目前急救医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结合自身教学体验,对临床教学的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急救医学临床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我院创伤的院前救护状况,提出比较完善的创伤院前急救护理,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发挥护士主观能动性,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7年1月-2010年2月参与527次创伤院前急救进行分析,从患者伤情和到达现场施救所需的时间,分析创伤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结果:527次创伤院前急救中,重伤(包括脑部、胸部、腹部、多发性、骨折创伤)占70.8%;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施救所需的时间在0-10 min占16.9%,11-20 min占61.1%,21-30 min占14.2%,〉30 min占7.8%。结论:提高医护人员院前急救意识,提高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及急救技能,改善交通状况,在本市实行"120"急救网络统一指挥中心,是完善创伤院前急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士对急救知识学习需求现状,为临床护士培训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层随机抽样对140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40份,其中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为92.9%。130名护士中有48.5%的人希望能够以演练的方式进行培训,46.9%的人选择了以讲课的方式进行培训,35.4%的人希望以参观的方式进行培训;最期望的学习频率前3位是:35.4%的人希望能一个季度培训1次,25.4%的人希望能1个月培训1次,22.3%的人希望能够半年培训1次。培训项目中,需要、很需要、迫切需要(即评分≥2)的比例均超过50%,证实所选培训项目获得普遍认可,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救护处理达到需要及以上比例最高,为92.3%,脑功能监测达到需要及以上的比例最低,为64.6%,说明随机抽样护士群体对培训项目的需求重点有所不同。对不同护龄护士培训需求进行统计学分析,经检验护龄不同的护士对急救知识内容培训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不同护龄护士的急救知识培训,做好分层次、重点培训,在培训方式上推陈出新,有助于不同护龄护士培训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0.
吴妙略  陈昕  赵丽华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591-1593
目的总结创伤性休克的诊治原则及院前急救及护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07月~2011年07月期间收治各类创伤性休克患者共207例,将这组病例按受伤时间、受伤部位、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并将此组病例的转归、预后及院前急救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20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经过早期院前救治和后续的住院治疗,共存活152例(73.4%);死亡55例(26.6%),其中包括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者13人,住院期间因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死亡者4人,家属放弃治疗者8人,术中死亡者16人,多器官衰竭死亡者14人。结论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对于及时中止损伤、维持生命体征平衡,为下一步院内救治创造机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