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7篇
  免费   62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268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611篇
内科学   529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244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科学   231篇
综合类   1064篇
预防医学   885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521篇
  17篇
中国医学   1174篇
肿瘤学   16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糖尿病患者急性视神经病变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患者急性视神经病变的方法。方法 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应用了醒脑静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静脉滴注治疗;并用了内服自拟中药方和眼部电控地塞米松离子导入疗法。观察了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视觉诱发电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视野方面的变化。结果 接受治疗的患者共有ll例(20只眼),治愈10例(17只眼);好转2例(3只眼)。结论 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急性视神经病变具有缩短疗程、皮质类固醇用量少及未发现全身不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62.
多数诱发电位具有突出的“时变”特性:它们属瞬态反应,在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各个阶段,电活动的频谱都不断在变化,时变滤波的技术要点:使滤波参数根据电反应的瞬时特性而变,从而更有效地提取有用信号,提高信噪比、缩短操作时间。本文对一般叠加平均处理和时变滤波叠加在动物和人各种听觉诱发电位的信噪比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时变滤波叠加的诱发电位信噪比明显提高,使用时变滤波叠加处理,能达到背景噪声小的效果和反应波形清晰的优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叠加次数可相应地减少,使听觉诱发电位测试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医血水相关理论 ,拟定活血利水煎为基本方 ,配用西药以防严重并发症 ,治疗急性脑梗塞 85例 ,并设单纯西药治疗组 6 0例作对照。结果表明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中药活血利水煎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 ,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作用。活血利水为脑梗塞急性期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64.
夏枯草注射液为主治疗中晚期胃、大肠癌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符合入选条件的中晚期胃、大肠癌住院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夏枯草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口服平消胶囊,疗程均为30天。结果:治疗组中医症侯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2.5200,P=0.0122);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且优于对照组(t=2.4776,P=0.0174);治疗组每治疗10人,可较对照组减少1例实体瘤进展(PD)患者(NNT=10);治疗组IFN—γ明显升高(t=2.3960,P=0.0204),IL12、IFN—γ升高优于对照组(t=2.9720,P=0.0047;t=2.1944,P=0.0361)。结论:夏枯草注射液对中晚期胃与大肠癌证属脾胃或大肠湿热证者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作用优于平消胶囊。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胃轻瘫的疗效.方法:对19例胃癌根治术后胃轻瘫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19例均痊愈,治疗时间7~49天,平均23.5天.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轻瘫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6.
运脾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实践体会,介绍运脾法的理论意义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分述为运脾化湿法、运脾和胃法、温运脾阳法、养胃助运法、理气助运法、益气助运法,以期探讨运脾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67.
突破传统适应需要创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湖南中医学院1993年率先开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创建"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一套适应新的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首编中西医结合临床主体课程系列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创建适应新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思维培养方法;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师队伍."两个基础,一个临床"培养模式的实践产生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8.
肿瘤体外药敏试验及其与临床用药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肿瘤体外药敏试验(MTT法)与临床用药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10例5种肿瘤标本(85例卵巢癌、30例宫颈癌、26例胃癌、41例结直肠癌、28例乳腺癌)的体外药敏试验(MTT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同一药品对同一种肿瘤标本不同病例的抑制率差异,计算每一种肿瘤标本相对于每一种药物的抑制率的平均值,筛选出平均抑制率较大的药物,与临床上常用于该肿瘤的药物进行比较。结果:肿瘤体外药敏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其抑制率差异可达0~60%以上,而其平均抑制率结果与临床用药经验比较符合,体外试验较敏感同时临床较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卵巢癌:用紫杉醇(Taxol)、顺铂(DDP)等;宫颈癌:用DDP、表柔比星(e-ADM)、丝裂霉素(MMC)等;胃癌:用DDP、氟尿嘧啶(5-FU)、博来霉素(BLM)、MMC等;结直肠癌:用DDP、MMC、BLM、5-FU等;乳腺癌:用e—ADM、多柔比星(ADM)、长春瑞滨(NVB)等。结论:肿瘤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可以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广东省中医院治疗非典型肺炎临床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海霞 《天津中医药》2003,20(3):24-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3例确诊SARS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中医采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 ,按病情分为早期、中期、极期 (高峰期 )、恢复期4期 ;西医方案主要采取营养支持、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免疫增强、激光抗炎及对症处理等措施。[结果]103例中治愈96例 (93.21 % ) ,死亡7例 (6.79 % ) ;退热时间为 (6.72±3.95)d ;肺部病灶完全消失94例 (91.26 % ) ,胸部X片显示病灶吸收时间为(18.13±8.99)d;2例呈纤维索条状改变。[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干预病程、减轻中毒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后遗症、减轻并发症和西药副作用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1999~2002年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抗抑郁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近4年来抗抑郁药的用药变化情况,探讨其使用特点及趋势。方法:统计分析了该院在1999—2002年使用抗抑郁药的品种、用量、金额及用药频度、年平均增长率和药品日耗费用等情况。结果:该院在近4年中使用的抗抑郁药金额平均年增长率为13.52%。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4年中年平均增长率达18.78%,用药金额排位前2名。杂环类抗抑郁药物在用药频度上排位前列。新上市的抗抑郁药用药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3.88%,但其使用频度仍排位在后。国产氟西汀类药物的上市,使药品的日耗费用下降,用药金额及频度却大幅度上升。结论:在抗抑郁药使用中还存在用药较为集中的问题。合理选用抗抑郁药,除了考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外,还需考虑价格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