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22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地理信息系统在疾病控制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医学研究中建立疾病的预警系统,可在早期对疾病的流行进行预测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疾病控制预警系统是针对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等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早期预报警告系统。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危害程度,疾病控制预警系统可分为直接预警、定性预警、定量预警或长期预警;依照疾病预警范围和等级,实施不同级别的预警发布,并以此作为依据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温州市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的应用情况及效果。 方法 以温州市2008年4月2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预警系统产生的预警信号量、信号响应率、响应时间、信号核实率、信号核实方式、响应结果、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8491条,信号响应率为100%,24 h信号核实率为71.75%。涉及24种传染病。81条预警信号被判断为疑似事件,经过现场调查共确认暴发7起,预警系统的灵敏度为43.75%,阳性预测值为0.08%。 结论 预警系统可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早期自动预警,但预警系统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较低,需要不断改进。建议不同的传染病可依据本地流行情况设定不同的预警值,以提高传染病自动预警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2008-2012年陕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的运行状况,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预警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8-2012年陕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生成的预警信号、预警病种、响应时间、核实方式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2年陕西省自动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51 245条,预警阳性率为0.05%。各地市均有预警信息,预警信号数与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973(P结论 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稳定,对及时发现重点病例和早期发现暴发疫情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预警阈值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4.
<正>"血库指数"血液预警系统是在目前"血液短缺"的背景下,由甘肃省卫生厅和甘肃省血液中心于2011年9月联合创建和实施的,其在调节血液的采集和供给2大方面发挥着  相似文献   
35.
作为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临床药学服务也就存在着职业风险,只要是有风险我们就要尽力控制,把它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6.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磺胺(sulfanilamide)事件,造成近百名婴儿死亡;50年的氯霉素(chloramphenicol)事件,造成一千多人死亡;60年代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几千名新生婴儿畸形;80年代上市的Tambocor、Enkaid等药品,造成数万人死亡;90年代的拜斯亭(cerivastatin)事件,造成数十人死亡。在中国,从2000年的PPA事件开始,陆续发生了龙胆泻肝丸、"齐二药"、"欣弗"、"奥美定"、假劣人血白蛋白、甲氨蝶呤、阿糖胞苷、人用狂犬疫苗等事件,所导致的社会危害令人痛心,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37.
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由反病毒探针和入侵检测探针等组成,采用实时的预防和监测机制,对网络中的病毒感染和传播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并能够进行快速应急响应,保证网络安全可靠运行。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的功能、模块、特点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浙江省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中的效果.方法 以浙江省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相关病种的预警信号数及初步核实、现场调查结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报告结果作为研究对象,以灵敏度和错误预警率评价预警系统的有效性.结果 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26 446条,涉及17种传染病,平均每县每周预警信号2.83条.99.95%的预警信号得到响应,预警信号经过初步核实后,254条(0.90%)预警信号被判断为疑似事件,经过现场调查共确认暴发30起,预警系统的灵敏度为69.77%,预警错误率为1.39%.结论 预警系统可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的早期自动预警,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减少假阳性预警信号,合理设置阈值,提高暴发探测来源数据的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 Infectious Disease Automatedalert and Response System(CIDAR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data related to the warning signals, the outcome of signal verificati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CIDARS,and the emergent events reported through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Events Surveillance System from July 1,2008 to June 30, 2010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performance of CIDARS was qualitatively evaluated by indicators on its sensitivity and rote of false alarm. Results In total, 26 446 signals were generated by the system which involving 17 diseases, with an average of 2.83 signals per country per week. Among all the signals, 99.95% of them were responded. 0.90% of the signals were judged as suspected events via the preliminary verification, and 30 outbreaks were finally confirm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ystem was 69.77% with the false alarm rate as 1.39%. Conclusion The system seemed to have worked on the outbreak early warn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could directly reflect the anomaly event emerged from the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However, more efforts should be paid to the following areas as how to decrease the false positive signals, select suitable thresholds and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data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39.
叶敏  易波 《疾病监测》2011,26(7):531-534
目的 了解2008 - 2010年宁波市传染病自动预警运行现状,为探索完善传染病自动预警工作模式,提高预警工作质效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 - 2010年宁波市传染病自动预警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8年4月2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宁波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共发出14 581条预警信号,经现场调查确认暴发/流行17条;涉及24个病种,前5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警信号数高峰在5-7月和9月;预警响应时间中位数为1 h,现场调查比填报异常卡平均提前80 h;预警系统阳性预测值仅为0.12%,灵敏度为53.13%。 结论 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良好,在霍乱等重点传染病探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预警工作机制及预警参数设置仍有待改进与调整;同时应建立针对评价传染病自动预警的金标准,更为科学地评价预警系统功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hina infectious disease automated-alert and response system,CIDARS)在北京市通州区重点传染病早期预警的应用效果,为该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3—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CIDARS预警信号进行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固定阈值模型、时间模型、时空模型3种模型预警信号数、及时响应率、响应时间、疑似事件阳性率、暴发事件阳性率等指标.结果 2013—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CIDARS接收预警信号3940条,及时响应率为98.73%,平均响应时间为0.43(0.18~1.20)h.疑似事件阳性率为26.62%,暴发事件阳性率为1.47%.固定阈值模型预警信号1904条,涉及14种传染病,其中以麻疹、肺结核、布鲁氏菌病为主,共占82.77%;时间模型预警信号1460条,涉及12种传染病,其中以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猩红热为主,共占55.61%;时空模型预警信号576条,涉及7种传染病,其中以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猩红热为主,共占88.20%.固定阀值模型的暴发事件阳性率高于时空模型(P<0.05).不同年份之间预警信号响应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019年平均响应时间最长,2014和2016年平均响应时间最短(P<0.05).结论 2013—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CIDARS预警信号响应时间和及时响应率保持较高水平,固定阈值模型、时间模型、时空模型3种模型均探测到传染病暴发事件,CIDARS运行有效,但预警系统参数和功能应进一步完善,以提高传染病预警暴发事件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