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0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18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22篇
口腔科学   144篇
临床医学   852篇
内科学   47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148篇
外科学   450篇
综合类   1488篇
预防医学   914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581篇
  10篇
中国医学   313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预入院服务流程优化的效果.方法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2018年4月-9月外科开展择期手术11个科室收治患者共800例,其中2018年4月-6月40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预入院流程;2018年7月-9月400例为试验组,采用优化预入院服务流程,比较2组护士办理业务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士办理...  相似文献   
992.
集体备课作为学校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形式,存在很多问题,甚至被推向形式主义的误区。文章以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为例,探讨实验教学集体备课的有效形式。集体预实验是实验教学集体备课“知行合一”的典范,既加强理论学习,又结合实践。基于校本,利于开创“产—学—研”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基于学科现状,利于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基于课程特点,利于打造实验精品;基于学情,利于学生收益最大化。集体预实验真正促成了有效课堂的生成,将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预给氧联合窒息氧合技术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行无痛胃镜120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预给氧联合窒息氧合技术,对照组采用普通给氧,比较两组呼吸循环功能变化、胃镜检查时间、丙泊酚用量、麻醉效果、苏醒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麻醉后各时间点生命体征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时(T2)的HR、MAP、SpO2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低于观察组T2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操作时间4.8±1.4 min,丙泊酚总用量和标准化用量分别为145.1±15.2 mg和2.2±0.1 mg/kg,分别少于对照组的6.0±1.5 min,178.3±16.2 mg和2.6±0.2 mg/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呼吸道梗阻、心率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给氧联合窒息氧合技术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能缩短胃镜检查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改善患者SpO2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4.
<正>癌症患者长期遭受疼痛、疲乏、失眠等症状困扰,生活质量低下、癌症负担高[1]。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是指患者意识清醒时自主决策确定其在未来失去决策能力时的治疗及护理偏好[2]。ACP不仅使患者得到符合其期望和价值观的治疗及护理,提高其临终期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还能减轻家庭成员决策负担[3]。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先注射硬化剂、再注射组织胶的方法治疗胃静脉曲张,观察是否能降低早期排胶出血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经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食管胃静脉曲张接受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的274例患者,将患者分成二组:改良方法组(组织胶注射灌注硬化剂)14例;传统方法组(单纯注射组织胶)133例。改良方法组注射组织胶前预注硬化剂3~5 ml。观察两组早期排胶再出血发生情况的差异。 结果传统方法组133例患者中发生早期排胶再出血9例,再出血率6.8%;改良方法组141例患者中发生早期排胶再出血2例,再出血率1.4%,较传统方法再出血率降低(P=0.031)。 结论在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中,改良方法组预注硬化剂比传统方法组织胶注射治疗具有更低的早期排胶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离提取缺氧预适应(HPC)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泌的微囊泡(MVs),探讨HPC-EMVs对正常H9c2心肌细胞的作用和其Caspase 3、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PC方法诱导HUVECs释放MVs,将其和正常培养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孵育,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 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Caspase 3活性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9c2细胞中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HPC模型构建过程中,与缺氧/复氧(H/R)组相比,HPC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即成功构建HUVECs 的HPC模型;HPC-EMVs处理H9c2细胞结果发现,与对照组H9c2细胞相比,HPC-EMVs 30、60 μg/m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01),且LDH活性和Caspase 3活性显著升高(P<0.01或P<0.001),凋亡细胞量增加, 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01) 。结论:成功采用HPC的方法诱导HUVECs释放MVs,HPC-EMVs通过影响正常H9c2细胞Caspase 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发挥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光预适应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光损伤组、光预适应+光损伤组和光预适应组。光损伤组采用4000 Lux白色冷光源对BALB/c小鼠进行4 h持续照射;光预适应+光损伤组先采用600 Lux白色冷光源与黑暗(12 h/12 h)交替环境下饲养6 d,然后采用4000 Lux白色冷光源持续照射4 h;光预适应组仅采用600 Lux白色冷光源与黑暗(12 h/12 h)交替环境下饲养不同时间(2 d、4 d和6 d)。正常对照组、光损伤组和光预适应+光损伤组分别采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变化。光预适应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预适应对小鼠视网膜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光预适应对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FERG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光损伤组暗适应ERG a波振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光损伤组相比,光预适应+光损伤组暗适应ERG a波振幅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光损伤组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核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光损伤组相比,光预适应+光损伤组外核层细胞核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光预适应显著增加LIF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且呈时间依赖性(F=128.776,P=0.0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光预适应显著增加STAT3蛋白磷酸化的相对表达量,且呈时间依赖性(F=73.493,P=0.000)。结论 光预适应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LIF/STAT3信号通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预复位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经X线片诊断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老年患者22例,分为预复位组11例,切开复位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以及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结果]预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直接切开复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对比,预复位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直接切开复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前先给予预先闭合复位,利用软组织牵张作用,初步恢复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与传统直接切开复位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构建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意愿依从性评估体系,为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意愿依从性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及质性访谈(纳入9例患者、10名家属和15名医护人员)构建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意愿依从性评估体系的初稿,并对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第1、2轮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2%和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3和0.973,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68~0.256和0.108~0.267,最终形成涵盖4个一级指标(医疗卫生条件、医护准备度、家庭支持和患者自身疾病因素)、29个二级指标、97个三级指标的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意愿依从性评估体系。结论 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意愿依从性评估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癌症晚期患者临终依从性水平评估和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修复大面积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应用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治疗10例大面积面部缺损患者。分离颞浅筋膜瓣,返折后固定于颈部预扩张皮瓣下方,并放置扩张器;经5~6个月的扩张获得足够的新生皮肤后,设计皮瓣,形成以颞浅筋膜为蒂的岛状皮瓣,将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缺损。结果 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皮瓣后,可使扩张量达到400~800 m L,平均修复面积为129 cm2,大小8 cm×9.5 cm~14 cm×14 cm。扩张过程中未出现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本方法成功修复10例患者的面部缺损,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皮肤接近。结论 采用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可有效增加扩张皮肤血液供应,从而获取较大面积的扩张皮肤进行面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