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567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438篇
预防医学   520篇
药学   359篇
  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目的:尝试建立易于操作、适合临床应用的检测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方法.方法:在标准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纸片上分别附加0、10μg、20μg、30μg、40μg、50μg氯唑西林,按标准纸片扩散试验程序分别测定未附加氯唑西林时和附加氯唑西林后上述纸片对108株受试菌的抑菌环直径,根据氯唑西林对4种抗生素的增效作用判断受试菌是否高产AmpC酶,检测结果与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三维试验证实,在108株阴沟肠杆菌中,高产AmpC酶菌株32株,非高产AmpC酶菌株76株.以50μg氯唑西林为酶抑制剂时,如果分别考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做为药敏指示剂时的检测结果,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90.6%(29/32)、68.8%(22/32)、65.6%(21/32)、59.4%(19/32);如果同时考虑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做为药敏指示剂时的检测结果,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的阳性率达到了100%(32/32).同样条件下,用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76株非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未发现假阳性菌株.结论:以50μg氯唑西林为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做为药敏指示剂,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可以替代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特异性地检出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而且操作简便,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2.
耐头孢他啶阴沟肠杆菌TEM-28V β-内酰胺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耐头孢他啶阴沟肠杆菌TEM-28Vβ-内酰胺酶的特性。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和等电聚焦(IEF)对细菌β-内酰胺酶类型进行初步判断;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并进行PCR扩增测序;饱和硫酸铵反抽提,并经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和DE-52阴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β-内酰胺酶;SDS-PAGE法测定分子量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动力学参数。结果6株临床分离菌均对头孢他啶耐药。IEF显示,每株菌产生一种或两种β-内酰胺酶,等电点(pI)分别为5.5、5.6和8.7。根据基因分析推测,pI为5.6的酶的氨基酸序列与TEM-2同源性为100%。pI为5.5的酶与TEM-28比较存在4个氨基酸突变,其分子量为28.77ku;酶动力学分析证实,TEM-28V能水解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氨曲南,不能水解亚胺培南,对舒巴坦和三唑巴坦的IC50分别为107和220nmol/L。结论TEM-28V可能为TEM-28变异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43.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产ESBLs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并同时对钝化酶基因DNA测序,进行网上基因相似性检索。结果20株耐氨基糖苷类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分别有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和aph(3’)-Ⅵ,以aac(3)-Ⅰ、aac(3)-Ⅱ和aac(6’)-Ⅰ为主。部分菌株同时可含有多种钝化酶基因。DNA测序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已知相应氨基糖苷钝化酶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普遍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得到的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钝化酶基因型主要是aac(6')-Ⅰ,aac(3)-Ⅱ,aac(3)-Ⅰ和ant(2″)-Ⅰ。  相似文献   
44.
肠杆菌科细菌微量快速生化鉴定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快速鉴定肠杆菌科细菌的生化鉴定系统。〔方法〕利用计算机对 75种肠杆菌科细菌的 15种生化反应模式 (E75 15 )及 40种肠杆菌科细菌的 12种生化反应模式 (E40 12 )进行分析、编码 ,建立数据库 ,对未知菌用 15种或 12种生化反应测定后 ,查阅数据库得出鉴定结果。〔结果〕E75 15和E40 12细菌鉴定系统检测标准菌株 ,符合率分别为 86.7%和 84.6%。〔结论〕该鉴定系统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某院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2002年11月~2005年10月间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生化试验卡鉴定,并用“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相配套的药敏试验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27株阴沟肠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道、分泌物、脓液、血液、尿液等;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依次为99.21%、75.59%、71.65%、63.35%,产ESBLs的检出率为40.95%。结论阴沟汤杆菌耐药率高,呈多种耐药现象。亚胺培南仍为首选药。  相似文献   
46.
阴沟肠杆菌质粒型AmpC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调查阴沟肠杆菌质粒型AmpC酶基因的流行状况及基因型。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对44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DHA和ACT型AmpC酶基因。结果44株阴沟肠杆菌呈多重耐药;36株质粒AmpC酶基因阳性(81.8%),DHA和ACT-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1.4%、79.5%,而且3株阴沟肠杆菌同时携带DHA和ACT-1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质粒AmpC酶基因携带率高;阴沟肠杆菌中检出ACT-1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山区基层医院阴沟肠杆菌(ECL)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87株阴沟肠杆菌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筛选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确证法进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的检测采用双抑制剂扩散协同纸片法检测。结果从87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产AmpC酶13株,占14.9%,产ESBLs24株,占27.6%,同时表达AmpC酶和ESBLs10株,占11.5%;产酶株对13种抗菌药物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或出现交叉耐药性。结论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是阴沟肠杆菌的重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48.
《医药导报》2005,24(10):i0005-i0017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 青霉素类抗生素 该类药物可分为: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②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目前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③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以及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等。  相似文献   
49.
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USP,BP和EuP收载的微生物限度分类列表,并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前者品种项下的微生物限度分级有11级,是否必要?后者微生物限度分级有5级,更适用.指出ChP微生物限度存在的差距,为药典修订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对脾重、脾细胞数和脾抗体形成细胞数的影响,为研究肠道菌群失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采用口服卡那霉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动物模型.测定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测定小鼠脾脏重量和脾细胞数;通过溶血空斑试验测定小鼠脾抗体形成细胞数(PFC).结果:实验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脾重量、脾细胞数和脾抗体形成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或P<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脾脏的量与质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