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3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19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170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489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喉罩置入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于该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两组患者均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喉罩置入全麻,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2 h、术后第1、3天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和CD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2 h和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和CD56+数值与麻醉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和CD56+数值与麻醉前比较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置入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较小,可以显著改善免疫抑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09年到2011年瑞金医院收治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全血标本43份,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健康志愿者外周全血标本21份,2型糖尿病对照组14例,Ficoll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PBMC主要细胞亚群比例,流式细胞分选仪分离正常人和1型糖尿病患者自然杀伤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自然杀伤细胞激活的主要效应分子γ-干扰素(IFN-γ)、perforin 及自然杀伤细胞激活性受体NKp46、NKp30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自然杀伤细胞是1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细胞亚群中改变最明显的一群细胞,细胞数目明显降低[( 102±86)/μl对(355±264)μl,P<0.01];与正常对照自然杀伤细胞相比,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NKp46、perforin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5),NKp30、IFN-γ基因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中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新诊断1型糖尿患者存在自然杀伤细胞数目和功能明显下降,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障碍可能在1型糖尿病的病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贾文燕  刘继贤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798-1799
目的探讨NK细胞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并探讨转移因子对NK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60例MPP患儿外周血NK细胞百分率,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60例MPP患儿分为两组,MPP治疗组予以口服阿奇霉素和转移因子进行干预,MPP对照组仅口服阿奇霉素,剂量和疗程相同。结果 MPP组NK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PP治疗组干预后NK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MPP患儿的NK细胞百分率较低;转移因子可提高NK细胞百分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人自然杀伤(NK)细胞小规模研究型培养体系与大规模临床制备型培养体系的相关性。方法分离11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于小规模研究型培养体系与大规模临床制备型培养体系中进行诱导和扩增。比较两种培养体系下,人NK细胞的增殖倍数、细胞表型、相关活化受体以及细胞毒作用。结果第14天,两种培养体系下人NK细胞的增殖倍数、细胞表型以及细胞毒作用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NK细胞小规模研究型培养体系和临床制备型培养体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前者可为后者的建立与优化提供稳定的研究模型,且能明显降低研究成本。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PL)患者NK细胞毒性和子宫动脉血流灌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62例RP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n=30)和分娩组(n=132),比较两组的NK细胞毒性和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U-RI)变化。结果:流产组的孕前NK细胞毒性高于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的孕前U-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早孕期流产组各孕周的NK细胞毒性均高于分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I在早孕期较孕前明显降低(P0.001),且分娩组U-RI随孕周增加逐渐降低;与分娩组相比,孕7、8、9周时流产组的URI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1,P=0.043)。结论:孕前NK细胞毒性增高,孕7~9周子宫动脉血流灌注量下降的患者再次自然流产风险增高,两者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对舌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舌癌根治术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4~67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20例。P组采用丙泊酚2.0~2.5mg/kg、瑞芬太尼1~2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静脉麻醉诱导,丙泊酚4~6mg·kg-1·h-1及瑞芬太尼0.2~0.3μg·kg-1·min-1静脉输注维持麻醉;S组采用8%七氟醚、新鲜气体流量5L/min吸入,瑞芬太尼1~2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静脉注射诱导,瑞芬太尼0.2~0.3μg·kg-1·min-1静脉输注及2%~3%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30min(T0)、麻醉后1h(T1)、3h(T2)、5h(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24h(T5)、48h(T6)、72h(T7)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NK细胞(CD3-CD16+56+)及B淋巴细胞(CD3-CD19+)百分比。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两组CD3-CD16+56+和CD3-CD19+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T6时S组CD3-CD16+56+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T2~T6时S组CD3-CD16+56+百分比明显低于P组(P0.05),两组各时点CD3-CD19+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七氟醚比较,丙泊酚可维持较高的NK细胞百分比,有利于维持舌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8.
本研究探讨K562亲本细胞株及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O2细胞表面HLA Ⅰ类分子和MHC Ⅰ类链相关分子(MICA/B)的表达及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和K562/AO2细胞株HLAⅠ类分子和MICA/B的表达情况;LDH释放法测定3例健康人NK细胞在不同效靶比时对K562和K562/AO2细胞的杀伤活性;效靶比101时,用抗HLA Ⅰ类分子单克隆抗体(W6/32)和抗MICA/B单克隆抗体(BAMO-1)分别封闭MHC Ⅰ类分子和MICA/B,观察NK细胞杀伤K562及K562/AO2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K562和K562/AO2细胞均不表达HLA Ⅰ类分子,K562细胞的MICA/B表达较K562/AO2显增高(P<0.01).效靶比51、101、201、301时NK细胞杀伤K562和K562/AO2细胞的活性分别为(29.32±0.12)%、(45.33±0.78)%、(58.37±0.87)%、(72.37±0.96)和(12.47±0.91)%、(24.36±1.11)%、(33.29±1.03)%、(53.87±1.27)%,各效靶比时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较K562/AO2细胞明显增强(P=0.000);效靶比101时W6/32不抑制NK细胞杀伤K562和K562/AO2细胞的活性,BAMO-1能明显抑制NK细胞杀伤K562和K562/AO2细胞的活性.结论MICA/B在K562和K562/AO2细胞表达的差异与NK细胞的杀伤活性有关;NK细胞对K562/AO2细胞杀伤活性降低与HLA Ⅰ类分子无关;MICA/B在多药耐药肿瘤细胞的低表达导致耐药肿瘤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对小儿哮喘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小儿哮喘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儿行抗感染、抗炎、抗喘、止咳、化痰、吸氧等常规治疗,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第1 s末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能调节患儿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使CD4+、CD4+/CD8+、NK细胞水平上升,CD8+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青芪散对免疫损伤性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均采用卡介苗+脂多糖造模。于造模第二天起青芪散小、中、大剂量组小鼠以青芪散小、中、大3个剂量灌胃;迈普新组小鼠以迈普新腹腔注射;病理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以氯化钠溶液灌胃。实验共10天,处死后观察各组小鼠NK细胞、IL-2及肝脏病理情况。结果:青芪散中剂量组小鼠NK细胞、IL-2水平显著增高,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病理组、青芪散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与迈普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青芪散对免疫损伤性小鼠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和细胞因子的网络调控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