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71篇
  免费   2012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791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5337篇
内科学   359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16篇
特种医学   3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40篇
综合类   7035篇
预防医学   14651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2346篇
  67篇
中国医学   873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657篇
  2022年   538篇
  2021年   657篇
  2020年   612篇
  2019年   612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608篇
  2015年   848篇
  2014年   1792篇
  2013年   1873篇
  2012年   2466篇
  2011年   2665篇
  2010年   2460篇
  2009年   2340篇
  2008年   2450篇
  2007年   1937篇
  2006年   1665篇
  2005年   1462篇
  2004年   1212篇
  2003年   978篇
  2002年   688篇
  2001年   633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386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357篇
  1994年   375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孙震  李娜  蒋晓霞 《职业与健康》2015,(6):829-830,833
目的 了解辖区内噪声作业工人职业禁忌证出现的规律,以期为该地区噪声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度噪声作业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归纳职业禁忌证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检查噪声作业工人6 225人次,检出职业禁忌证935人次。不同性别工人检出噪声职业禁忌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出噪声职业禁忌证的工人中,上岗、在岗及离岗检查在性别分布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开展噪声作业职业健康监护,发现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对有效控制噪声聋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正>氨纶纤维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甲醛、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或具有致敏性、化学毒性,也会造成机体损害。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防控不力而接触这些危害因素,可能造成职业中毒或导致职业病。本研究选取上海市3家从事氨纶纤维生产的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从防护设施、个体防护及管理制度等3个方面提出综合性防护措施,以更好地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和控制。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3.
<正>目前我国的电力来源主要来自于火力发电,约占电量的81%,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这种格局还难以改变。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能源。目前全国产煤量的54%以上用于火力发电厂燃烧发电,燃煤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5.99亿k W,约占火力发电装机总量的92%。燃煤电厂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毒物、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随着国家  相似文献   
994.
HIV/AIDS围手术期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围手术期的管理水平,杜绝医院拒收、医生拒手术和消除围手术期发生职业暴露,是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中的难题。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自1995年收治首例HIV/AIDS患者至今共收治近1200例,1997年因合并症而首次施行手术治疗,至2006年12月共施行86例。现将本院在围手术期间的管理、隔离消毒、职业暴露情况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86例HIV/AIDS患者因合并症而手术,年龄18~48岁,男33例,女53例。其中胆囊切除术10例,卵巢囊肿切除术7例,宫外孕剖腹探查14例,剖宫产33例,开胸金属异物取出术1例,…  相似文献   
995.
职业紧张是指工作场所中的社会心理因素超出人体的调节能力时,或工作要求与能力、资源、需求不相匹配时所产生的有害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职业紧张已经成为重要的职业健康问题,并且成为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职业紧张很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探讨职业紧张与冠心病的关系对于冠心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举世瞩目的艾滋病例的增多,给我们的临床带来了挑战,工作量的明显加重,工作节奏加快,致使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身体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医院非常重视对工作人员职业危害的宣教,从而自觉地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7.
1981~2001年北京市职业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1981年至2001年20年间北京市部分职业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在力求做到血脂测定标准化的基础上,回顾性分析20年来北京市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7434人次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按年度、性别、年龄分组统计,结果发现,总胆固醇水平从1981年至1988年间上升幅度较大,年龄调整均值男性上升0.73mmol/L(28m/dL),女性上升0.62mmol/L(24mg/dL)。至1990年已达最高值,2001年低于1991年,男、女年龄调整均值分别回落0.21mmol/L(8mg/dL)及0.23mmol/L(9mg/dL)。男女总胆固醇水平随年龄上升,从青年至老年,男性上升约20%,而女性升高达35%,上升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年龄组间上升幅度有明显的男女差异,青年期男性大于女性,中年以后女性上升幅度增大,从40~49岁至50~59岁组男性平均上升3%.而女性上升达14%.60岁以后上升很少。所以总胆固醇水平在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以1985年、1991年和2001年为例,无论男女,年龄标化的高胆固醇检出率[总胆固醇≥5.17mmol/L(200mg/dL)、≥5.69mmol/L(220mg/dL)及≥6.02mmol/L(240mg/dL)]1991年比1985年明显增高,而2001年与1991年相差不多且有所回落。目前北京市职业人群的总胆固醇年龄调整均值男性4.86mmol/L(188mg/dL),女性4.78mmol/L(185mg/dL),年龄标化高胆固醇检出率≥5.7mmol/L者约20%,≥6.2mmol/L者约10%。结果提示,北京市职业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及年龄标化的高胆固醇检出率在80年代升幅较大.90年代不再升高且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998.
关于提高养老照护从业人员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化养老照护这一职业包括以提供居家养老照护为主的家政服务人员(短期的钟点工和长期的保姆)和以提供集中供养(院舍养老)服务的养老护理人员。目前我国养老照护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已影响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家政服务业与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其中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寻求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