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69篇
  免费   1688篇
  国内免费   578篇
耳鼻咽喉   61篇
儿科学   189篇
妇产科学   213篇
基础医学   575篇
口腔科学   133篇
临床医学   3948篇
内科学   1957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305篇
特种医学   4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282篇
综合类   6876篇
预防医学   6526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4884篇
  50篇
中国医学   1469篇
肿瘤学   683篇
  2024年   404篇
  2023年   1379篇
  2022年   1004篇
  2021年   1129篇
  2020年   1051篇
  2019年   878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757篇
  2016年   853篇
  2015年   986篇
  2014年   2213篇
  2013年   1965篇
  2012年   2315篇
  2011年   2318篇
  2010年   1989篇
  2009年   1654篇
  2008年   2067篇
  2007年   1524篇
  2006年   1241篇
  2005年   958篇
  2004年   625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目的比较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和主观全面评价法(SGA)3种术前营养评估方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和肿瘤外科收治的23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其中食管癌31例,胃癌82例,结直肠癌122例。分别采用NRS2002、MNA和SGA3种营养评价方法进行术前营养评估,分别比较这3种方法筛选出的存在营养不良(营养风险)患者与营养正常(无营养风险)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按照SGA评分,23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重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和无营养不良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5%(17/42)、25.3%(22/87)和14.2%(1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iVINA评分,术前营养不良、潜在营养不良者和营养正常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9%(23/70)、24.7%(18/73)和14.1%(1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NRS2002评分,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6%(27/98)和19.7%(27/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证实,SGA评分和MNA评分均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1)。SGA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敏感性较MNA评分为高(90.7%比79.6%),特异性相当(49.7%比50.8%)。结论SGA评分和MNA评分均能有效预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但相较之下,SGA的预测敏感性更高。术前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时应重点参考SGA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992.
背景组织间隙的晶体液分布增多可能减少患者的有效血容量。我们研究了术前整夜禁食患者体内的水合状态对组织间液再分布和全麻期间低血压程度的影响。方法60例ASA分级I级或II级的中耳整复术患者从午夜12时开始禁食。麻醉诱导用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从麻醉诱导开始,前印分钟内静脉滴入醋酸林格液15ml/kg,之后30分钟输注1ml/kg。我们测定麻醉诱导后和研究期间的尿渗透压浓度(pre-Uosm和post—Uosm),以及研究结束时全身细胞外液生物电阻相对于基础值降低的百分数(ARe)。pre-Uosm低于25百分位的患者和高于75百分位的患者分别被列入水化组和脱水组。比较两组之间一系列的变量,包括30—90分钟内相对于基础值的平均动脉压和ARe。结果与水化组(pre-Uosm〈378.5mOsm/妇,n=15)相比,脱水组(pre-Uosm〉759.5mOsm/kg,n=15)年龄较低(44岁坩.52岁,P=0.049),而post.U05m较高(181mOsm/kgw.55mOsm/kg,P=D.DOJ)。水化组和脱水组之间,30—90分钟内相对于基础值(0.67w.0.67,P:0.85)的平均动脉压均数差值(-0.070—0.084)的95%可信区间以及ZXRe(5.6%vs.6.0%,P=n58)均数差值(-J.85%-1.06%)的95%可信区间均相似。结论由尿渗透压浓度测得经一夜禁食后的体内含水状态对低风险患者全麻期间的血压降低程度并无影响。这一结论表明,对于整夜禁食的低风险患者,用晶体液扩充血容量以防止全麻期间血压过低的做法缺乏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调查广州4所教学医院住院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的应用状况,并明确营养风险发生率在性别或年龄间的差异。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广州4所教学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普外科、胸外科等6个专科符合NRS2002评定标准的2550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结果共获取2142例(84%)的BMI值,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7.8%和41.5%;6个专科中,呼吸内科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28.2%和55.9%;≥70岁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70岁者(64.2%US32.6%,P=0.000);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没有性别差异。有营养风险者的营养支持率为47.6%,无营养风险者的营养支持率为19.4%。肠外营养占全部营养支持的88.7%。结论NRS2002是进行营养筛查的一个有效工具,可推荐用于新人院患者。广州住院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70岁患者更易发生营养风险;营养治疗存在不恰当的营养干预及肠外营养的过度使用。应在精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994.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组织丢失,微结构破坏,以及骨脆性增加为特征,导致骨折风险增加,骨折发生前的骨丢失及低骨量通常是无症状的。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原因。双膦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的经典药物。  相似文献   
995.
996.
中药外源性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航  杜锐  张旭  时坤  宗颖 《中草药》2019,50(10):2480-2490
中药外源性污染物残留现已成为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其来源不同主要包括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残留、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其他有机污染物残留。对中药的主要外源性污染物的检查对象及检测方法的现代研究进行综述,为补充、完善、提升中药质量安全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OC)是我国常见的出生缺陷。近年来,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相继调整两次, 与高龄生育伴发的出生缺陷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开展NSOC风险预测将为健全出生缺陷防控链条提供重要证据。近年来,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二代测序等发现了多个与NSOC有关的遗传位点, 为开展预测提供了有益信息。本文综述了NSOC风险预测, 特别是利用遗传信息开展风险预测的常用方法, 以期在研究设计、变量筛选、构建策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 为进一步开发和完善NSOC等复杂出生缺陷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期表现,具有高住院率、高病死率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及死亡率是评价心力衰竭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此开展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预后风险预测研究,对量化疾病风险、落实分层管理、优化临床决策、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全面提升我国急性心力衰竭医疗质量至关重要。近20年来,国外学者已开发出数十个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及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我国学者也开发出了近十个基于中国人群的预测模型,但目前国内指南中尚无推荐使用的急性心力衰竭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国内外主要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和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重点概述现有模型局限性及今后发展方向,包括整合多源数据、挖掘新兴生物标志物、构建多基因风险评分、优化机器学习方法、推进模型适用性调整及拓宽应用渠道等,以期为国内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和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9.
患者女 ,2 7岁 ,2年前孕 11+ 周行计划生育人工流产术 ,术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 ,经治疗血止 ,3个月后 ,月经恢复正常 ,2年来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 ,均未能受孕。经阴道超声所见 (如图 ) :子宫大小正常 ,宫内见一约 1.1cm× 0 .3cm及0 .7cm× 0 .2cm强光条后伴明显声影 ,另见两点细小强光点反射。结合临床病史 ,超声诊断 :①子宫大小正常 ;②宫内残留骨块 ;③宫内未见节育器回声。当日行超声引导下取残留物术 ,取出一约 1.1cm× 0 .3cm小硬块 ,似长骨样结构 ,取出物病检证实为骨组织。但取出一骨样物后 ,宫内仍见一约0 .7cm× 0 .2cm强光条 ,…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高脂血症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门诊患者2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脂血症患者162例(研究组),非高脂血症患者120例(对照组); 采集所有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2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 收集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高脂血症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 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高脂血症发病的相关因素; 采用Spearman相关性方法分析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影响高脂血症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对高脂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MI≥23 kg/m2、高热量饮食占比高于对照组; 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TC,TG,HDL,TBIL均是影响高脂血症发病的相关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TC,TG水平呈正相关(r=0.321,0.334,P<0.05); 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HDL,TBIL水平呈负相关(r=-0.352,-0.341,P<0.05)。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诊断高脂血症的最佳截断点为9.5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5,灵敏度为87.04%,特异度为81.67%。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较高,是影响高脂血症发病的相关因素,与高脂血症发病风险有关,对于高脂血症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