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4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892篇
内科学   241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463篇
预防医学   23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4篇
  6篇
中国医学   25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石芝喜  蔡朋  刘明检  王杨 《中国康复》2018,33(3):211-214
目的:探讨下肢步行机器人对脊髓损伤后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运动治疗,内容包括肌力训练、牵伸训练、平衡训练、转移、站立训练、步行及步态训练等;观察组增加步行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12周后,采用6min步行距离、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独立性评测(FIM)对患者进行评定,并重点关注其中的步行项及上下楼梯项。结果:治疗6及12周后,2组患者MBI、FIM总分及2个量表中的步行项、上下楼梯项分值,6min步行距离测试分值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常规运动治疗结合步行机器人训练可明显改善C-D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及ADL分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握力、功能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呼气峰流速(PEF)、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5例,年龄(70.4±10.6)岁,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5岁)8例,老年组(≥65岁)27例.人院后完成双手握力、6MWT和超声心动及简易肺功能FVC、FEV1和PEF检测.出院3个月后门诊复查上述指标,对两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FVC、FEV1、PEF、6MWD、握力、LVEF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患者人院和出院后3个月FVC、FEV1、PEF、6MWD、左手握力、右手握力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VC、FEV1、PEF、左手握力和右手握力间两两相关(均P<0.01).6MWD与LVEF无相关性(P>0.05).LVEF与FVC和FEV1相关(均P0.05).老年组较非老年组患者FVC[(2.11±0.66)L比(2.88±0.55)L]、FEV1[(1.74±0.46)L比(2.62±0.49)L],PEF[(5.50±1.79)m/s比(8.22±1.59)m/s]、6MWD[(332.07±115.58)m比(446.14±99.81)m]、左手握力[(25.14±7.87)比(35.15±8.30)]和右手握力[(27.37±8.39)kg比(38.37±10.20)kg]低(均P<0.01);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握力、简易肺功能和6MWT进行综合测试,有助于评估患者整体机能.老年冠心病患者FVC、FEV1、PEF、6MWD和握力更低.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对现代战创伤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配戴改良往复式步行矫形器(Advanced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ARGO)进行三维步态分析,比较分析SCI患者的脊髓损伤平面与其步行能力(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及时空参数等)之间的关系,探讨重建SCI患者步行能力的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且配戴ARGO进行步行训练的完全性SCI患者15例,采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检测与分析。应用Spearman秩和相关性检验对SCI患者的不同脊髓损伤平面与其步态的运动学、动力学和时空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的步频和跨步长分别为(34.9±1.97)step/min和(95.7±10.39)cm。髋关节摆动角度及髋关节伸展和屈曲时相的角速度分别为(45.28±4.84)°、(22.34±1.96)°/s和(121.35±10.54)°/s。SCI患者的步速(rs=0.914,P<0.001),跨步长(rs=0.926,P<0.001),助行架的压力均值(rs=-0.877,P=0.001),骨盆的旋转角度(rs=-0.926,P<0.001)和髋关节摆动角度(rs=0.963,P<0.01)与SCI平面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骨盆的异常运动、髋关节摆动幅度的受限及上肢的过度负载是完全性SCI患者步行能力受限的主要原因。SCI患者应接受一些能够降低其过度生理负荷的康复训练方法,从而改善其重建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利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新野县人民医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50 mg/次,2次/d,后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每2~4周倍增1次,直至2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利心丸,3 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6 min步行实验(6 MWT)、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0.43%)(P<0.05)。治疗后,两组6 MWT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6 MW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组LVEF、SV、CO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H-FABP、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降低H-FABP、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米力农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iv米力农注射液,首次采用50μ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10 min,随后以0.25~0.50μg/(kg·min)静脉匀速泵入,连续使用72 h;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指标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醛固酮(ALD)、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8.26%明显低于治疗组93.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但6 min步行距离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E)、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相关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ICAM-1、hs-CRP、ALD、NT-proBNP、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相关血清生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米力农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可改善患者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结合深层肌肉刺激(D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接受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加常规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为每日1次,每次1 h,每周5次,持续训练8周。B组在A组基础上加DMS治疗,选择性刺激患侧下肢痉挛肌肉,刺激部位分别为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刺激频率以患者耐受为准,每日1次,每次10min,每周5次,连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进行Barthel指数(BI),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评分和Gaitwatch步态参数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A组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患侧下肢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肌群MAS,FMA-L,BI和Gaitwatch步态参数中的双支撑相、双髋伸展最大角度平均值和双膝屈曲最大角度平均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B组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患侧下肢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肌群MAS,FMA-L,BI和Gaitwatch步态参数中的步幅、步速、行走步数、双支撑相、双髋屈曲最大角度平均值、双髋伸展最大角度平均值和双膝屈曲最大角度平均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各参数比较均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比较,BI、FMA-L、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MAS、Gaitwatch步态参数中除双膝伸展最大角度平均值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治疗前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股四头肌MAS和双膝屈曲最大角度平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BI,FMA-L,小腿三头肌MAS,Gaitwatch步态参数中步幅、步速、行走步数、双支撑相和双膝屈曲最大角度平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结合深层肌肉刺激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平衡、步行、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包括核心肌群控制训练、放松训练、全身大关节活动训练、姿势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及面部肌肉控制训练等,每周训练3次,每次持续60 min,共训练2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约为1∶2,每组进行15个腹式呼吸,分3组进行,每组结束后休息2 min后再进行下一组训练,每日45个腹式呼吸)和吸气肌训练(每组进行10次最大吸气与呼气训练,共3组,每组结束后休息2 min后再进行下一组训练,每日训练30次),每周训练5 d,共训练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 Ⅲ)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MT)步行距离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ADL能力进行评定,并评估所有患者的呼吸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 结果 治疗12周时,2组患者的UPDRS Ⅲ、BBS、6MWT、MBI及FEV1、FVC、FEV1%[治疗组(25.82±0.62)分、(43.16±0.91)分、(324.54±88.51)m、(62.55±2.79)分及(1.96±0.62)L/s、(2.81±0.59)L、(71.83±9.12)%;对照组(27.33±0.68)分、(41.77±0.61)分、(297.34±90.12)m、(60.14±2.71)分及(1.71±0.53)L/s、(2.69±0.62)L、(69.38±8.89)%]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亦均较组内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5),治疗组的UPDRS Ⅲ、BBS、6MWT、MBI[(19.22±0.39)分、(46.27±0.82)分、(350.12±87.73)m、(70.29±3.01)分]及FEV1、FVC和FEV1% [(2.35±0.64)L/s、(3.17±0.63)L、(75.41±8.29)%]均较对照组同时间点[(24.91±0.72)分、( 43.62±0.74)分、(316.62±91.32)m、(65.42±2.92)分及(1.92±0.59)L/s、(2.97±0.59)L、(71.24±9.03)%]改善更为明显(P<0.05),且与组内治疗12周时相比亦有进一步改善。 结论 呼吸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呼吸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阅读疗法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干预后其步行步态功能、幸福度及病耻感变化.方法 将我院10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掷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观察组55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阅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步行步态功能、病耻感、幸福度改变.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MUNSH、Tinetti评分、步长、步行速度、步频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Link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阅读疗法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消除脑卒中偏瘫患者疾病羞耻感,缓解患者心理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步行步态功能改善,提升患者幸福感.  相似文献   
49.
如今可是车时代。好友相聚,争相聊车。车的品牌、造型、价位,都成了谈资,内心的优越感也随着车的档次在提高。而我则喜欢步行去学校接孩子。去时步行半小时,回来旁边多了孩子,走得慢,要一小时。一天四个来回,中午还做好饭,送到学校,等孩子吃完后,独自走回来。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头针留针下天轨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0例。在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头针治疗和天轨步行训练(两者分开进行),观察组行头针留针下天轨步行训练(两者同时进行)。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量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AC功能性步行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项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留针下天轨步行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