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25篇
  免费   948篇
  国内免费   1709篇
耳鼻咽喉   195篇
儿科学   474篇
妇产科学   332篇
基础医学   2603篇
口腔科学   317篇
临床医学   4265篇
内科学   3137篇
皮肤病学   426篇
神经病学   338篇
特种医学   5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885篇
综合类   7373篇
预防医学   1994篇
眼科学   201篇
药学   1489篇
  9篇
中国医学   378篇
肿瘤学   1375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689篇
  2012年   951篇
  2011年   1316篇
  2010年   1278篇
  2009年   1325篇
  2008年   1505篇
  2007年   1499篇
  2006年   1433篇
  2005年   1821篇
  2004年   1302篇
  2003年   1417篇
  2002年   1201篇
  2001年   1262篇
  2000年   902篇
  1999年   932篇
  1998年   1024篇
  1997年   914篇
  1996年   982篇
  1995年   775篇
  1994年   537篇
  1993年   354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目的:联合应用RNAdraw和Sfold软件设计并筛选低毒且高效抑制Hela细胞Ku70 mRNA表达的反义寡核苷酸。方法:从GenBank获得人Ku70 mRNA全序列,联合应用RNAdraw与Sfold软件,根据最小自由能原理设计多条20 nt的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转染后MTT法检测其非序列特异性细胞毒性,选择毒性最小者并转染Hela细胞,RT-PCR检测转染前后Ku70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靶向Ku70 mRNA设计6条20 nt的反义寡核苷酸,其中NO.1 序列非特异性毒性最低,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50、100和200 nmol•L-1浓度组分别为4.8%、9.5%和10.2%)与脂质体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毒性最低序列转染Hela细胞后使Ku70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条带强度和面积与未转染组比较分别下降81.6%和77.6%。结论:联合应用计算机软件RNAdraw和Sfold对设计反义核酸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能实现较高的命中率,设计的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抑制Hela 细胞Ku70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2.
目的:前期实验已证实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优越。观察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脑内5-羟色胺1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5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选用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模型对照组只造模,不作其他处理;针刺治疗组造模后进行针刺;针刺预防组针刺后造模电刺激20min。针刺方法:针刺大鼠双侧太冲、阳陵泉穴20min。采用疏密波,电流强度0.3~0.6mA,留针20min,1次/d,共5次。②实验完毕后取脑干及三叉神经节匀浆,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5-羟色胺1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针刺预防组各9只,共脱失3只。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5-羟色胺1FmRNA表达显著减弱(P<0.01)。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明显减弱(P<0.01),5-羟色胺1F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针刺调控5-羟色胺1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可能是针刺防治偏头痛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3.
姜成  王晓宁  刘芬  林瑜  严晓丹  鄢春锦 《陕西中医》2009,30(9):1247-1249
目的:探讨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和胃上皮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以及慢性胃痛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7例脾胃湿热证、24例肝气犯胃证和19例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痛患者胃窦粘膜标本,采用特异引物PCR法检测cagA基因,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胃上皮细胞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1.cagA+菌株检出率为44.4%(36/81),其中脾胃湿热证51.2%(22/43),肝气犯胃证36.4%(8/22)和脾胃虚寒证37.5(6/16)。2.与阴性组比较,H.pylori阳性组胃上皮NF-κB P65蛋白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cagA-菌株比较,CagA能提高NF-κB P65表达(P<0.05)。4.在3种中医证型之间,cagA+菌株感染率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ylori感染、CagA提高了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但是CagA和NF-κB P65表达不能作为预测中医证型的指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Ⅰ型、Ⅱ型受体阻断剂和钙调神经磷酸激酶(CaN)的阻滞利环胞素A(CsA)对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将一定浓度的AngⅡ(10^-9~10^-5mmol/L),和AngⅡ10^-6mmol/L加上不同阻滞剂losartan、PD123319、环胞素A(浓度均为10^-5mmol/L)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刺激48h,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印迹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N)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体外成功地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AngⅡ刺激48h后,F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与AngⅡ浓度呈正比;加入losaartan和环胞素A后,FN原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下降,而加入PD123319后,FN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无明显改变。结论:AngⅡ可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FN合成,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AngⅡ的Ⅰ型受体介导完成,该作用可能与Ca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5.
微小病毒B19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懿林  石军 《新医学》2004,35(2):89-90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病毒(human parvovirus)B19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方法:对2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病例组)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PCR进行抗人类微小病毒B19-IgM和人类微小病毒B19-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测定,另设2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人类微小病毒B19-IgM或人类微小病毒B19-DNA阳性6例(23%),而对照组只有1例(4%)人类微小病毒B19-DNA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与过敏性紫癜有一定关系,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相关基因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其病因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且发现妊高征发生和发展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建立妊高征相关基因的检测方法,探讨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7.
董爱兰  李太峰 《山东医药》2006,46(17):65-66
原发性肝癌(HCC)易发生肝内转移及血行转移.早期判断血行转移对于估计预后及评估手术价值具有较大意义.正常成人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主要来自肝脏,来自骨组织的ALP一般少于总活性的一半.现已知人体含肠型(IALP)、胎盘型(PALP)、生殖细胞型(GALP)和非特异组织型(TUALP)ALP.其中TUALP在基因表达后经过不同的修饰形成肝、肾、骨等次级同工酶;外周血清中IALP含量很少.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42例HCC患者外周血中IALP mRNA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其与血行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估荧光定量PCR在检测胃粘膜上幽门螺杆菌的DN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检测胃粘膜上的幽门螺杆菌的DNA,并对二者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阳性率为95.3%(143/150),普通PCR阳性率仅为86.0%(129/150),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在临床上检测幽门螺杆菌DNA方面具有简单、快速、敏感、特异的特点,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结核分支杆菌镜检、培养和PCR技术诊断结核病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估结核分支杆菌PCR、培养、镜检对结核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17例临床可疑结核病人用PCR、培养和镜检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不同临床标本用PCR技术诊断结核病,其敏感性高于培养和涂片镜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7%,43.4%,26.5%。结论:通过三种方法比较分析,说明PCR技术是一种速度快,检出率高的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重要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细胞黏附分子(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Marmarou方法获得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实时定量RT—PCR、S—P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ICAM—1蛋白和mRNA在外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测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外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ICAM—1蛋白表达分别于伤后6h明显升高.72h达到高峰(P〈0.05),ICAM—ImRNA表达3h即明显升高,72h达最高峰,其后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伤后脑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对照组高,同时炎性细胞大量聚集。结论大鼠脑外伤诱导了ICAM—1的表达.ICAM—1通过介导炎性细胞的浸润可能参与了伤后脑水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