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93篇
  免费   4426篇
  国内免费   1199篇
耳鼻咽喉   241篇
儿科学   527篇
妇产科学   311篇
基础医学   3799篇
口腔科学   502篇
临床医学   10832篇
内科学   2911篇
皮肤病学   363篇
神经病学   1330篇
特种医学   11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2263篇
综合类   20461篇
预防医学   20348篇
眼科学   219篇
药学   7968篇
  98篇
中国医学   3185篇
肿瘤学   840篇
  2024年   503篇
  2023年   2018篇
  2022年   1762篇
  2021年   2045篇
  2020年   2046篇
  2019年   1568篇
  2018年   826篇
  2017年   1294篇
  2016年   1679篇
  2015年   2351篇
  2014年   4334篇
  2013年   3969篇
  2012年   5488篇
  2011年   5550篇
  2010年   4869篇
  2009年   4713篇
  2008年   5377篇
  2007年   4776篇
  2006年   4220篇
  2005年   4017篇
  2004年   3121篇
  2003年   2463篇
  2002年   1807篇
  2001年   1528篇
  2000年   1088篇
  1999年   831篇
  1998年   676篇
  1997年   503篇
  1996年   451篇
  1995年   434篇
  1994年   346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状况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联,为探索改善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的矫正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50所中学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的健康素养及不良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具备率(≥58分)为18.21%。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三餐时间不固定的报告率最高,为62.33%,其次为经常喝含糖饮料(54.60%)、不经常喝奶制品(50.38%)、不每天吃早餐(36.23%)、不经常食用蔬果(19.53%)。低水平健康素养者三餐时间不固定(OR=1.35,95%CI=1.11~1.65)、不每天吃早餐(OR=1.23,95%CI=1.01~1.49)、不经常喝奶制品(OR=1.29,95%CI=1.07~1.55)、不经常食用蔬果(OR=1.45,95%CI=1.10~1.92)和经常喝含糖饮料(OR=1.39,95%CI=1.15~1.68)的风险均高于高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0.05)。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存在关联,学校、家庭、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提升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来矫正其不良饮食行为,以改善初中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青春早中期心理应激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预测作用,为早期识别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8年4月从重庆市4所中小学通过立意抽样招募1 046名五至八年级中小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心理应激水平;于2018年10月收集健康危险行为自我报告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春早中期心理应激与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结果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不合理运动(62.05%)、偏食行为(24.76%)、打架(21.03%)、自杀意念(17.02%)、离家出走意念(9.85%)、情绪不良(8.80%)、吸烟(4.21%)、喝酒(3.73%)、赌博(3.63%)、网络成瘾(3.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心理应激与打架(OR=1.02,95%CI=1.01~1.03)、自杀意念(OR=1.02,95%CI=1.01~1.03)、情绪不良(OR=1.02,95%CI=1.01~1.03)、离家出走意念(OR=1.02,95%CI=1.01~1.03)、不合理运动(OR=1.01,95%CI=1.00~1.02)、吸烟(OR=1.02,95%CI=1.00~1.03)、网络成瘾(OR=1.02,95%CI=1.00~1.03)、偏食(OR=1.01,95%CI=1.01~1.02)和赌博行为(OR=1.02,95%CI=1.01~1.04)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以不合理运动和偏食行为报告率相对较高,青春早中期心理应激状况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报告风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正确洗手行为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洗手相关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11—12月,利用问卷星软件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9个区36所幼儿园和18所小学的7 494名儿童家长开展线上调查。调查内容为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防护知识正确知晓、对疫情风险感知程度、为儿童提供洗手指导等的情况,以及儿童的洗手行为。  结果  学龄前儿童正确洗手的比例为70.2%,高于小学生(61.9%)(χ2=57.63,P<0.01)。学龄前儿童家长知晓洗手相关知识(36.2%,33.4%)、对疫情风险感知低(28.9%,25.4%)、提供洗手指导(99.1%,97.9%)的比例均高于小学生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2,22.84,18.68,P值均<0.05),学龄前儿童家长自我效能高的比例(75.7%)低于小学生家长(78.2%)(χ2=6.43,P=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学龄前儿童还是小学生,城区、家长自我效能较高、风险感知低、为儿童提供洗手指导,儿童正确洗手的可能性高;对于学龄前儿童,非独生子女与正确洗手行为呈负相关(OR=0.79,95%CI=0.69~0.92);对于小学生,女童正确洗手的可能是男童1.21倍(95%CI=1.06~1.39),家长知晓知识者是不知晓者的1.20倍(95%CI=1.04~1.40,P值均<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洗手行为优于小学生,家长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洗手行为的认知,自我效能以及采取的指导行为对于儿童健康行为养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家长指导儿童预防传染病的能力和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994.
刘欢  叶文璐  刘润香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1682-1685
  目的  分析大学生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文本信息,了解其在高中到大学过渡阶段时情绪状态及变化轨迹,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8年9—11月及2019年9—10月,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招募南昌大学534名本科生,提取其高三到大一时间区间内发布的QQ说说,以“月”为时间颗粒度进行标记。使用结巴分词程序和情绪词典,计算每月说说总词数、条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词平均词频。描述高中到大学阶段QQ说说的基本活跃度,使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词词频的月变化趋势,进一步对高中和大学两阶段的基本活跃度和月变化趋势进行比较。  结果  青少年在进入大一后,对社交平台的使用度较高,说说总词数、条数、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词数均高于高三阶段(Wilcoxon Z值分别为-18.93,-18.03,-18.40,-13.60,P值均<0.01);大一阶段,女生发表说说的说说总词数、条数、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词数均高于男生(Mann-Whitney U值分别为26 499.00,28 581.00,24 636.00,28 010.50,P值均<0.05)。青少年说说积极情绪词比消极情绪词更多,积极情绪词的月平均词频(0.029)是消极情绪词(0.012)的2.40倍;在高三阶段的积极情绪词频、消极情绪词频会随着月份发生显著降低(β值分别为-6.01,-3.55;t值分别为-3.40,-2.86,P值均<0.01)。  结论  青少年在高三阶段使用QQ说说的活跃度较低,但其说说中体现出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波动均更为剧烈,高三阶段学生的情绪状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5.
董舒齐  郑娴  李雪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8):1174-1178
  目的  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为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体质管理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8—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辽宁省3所高校(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大学、辽东学院)的1 621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量表及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的心血管健康行为指标为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  结果  吸烟处于差的状态比例在男生(20.7%)、艺体类学生(27.3%)中偏高(χ2值分别为184.99,79.43,P值均 < 0.05);体质量指数(BMI)处于差的状态在男生(4.7%)、医学类学生(3.6%)中偏高(χ2值分别为64.11,15.38,P值均 < 0.05);体育锻炼处于差的状态在女生(39.6%)、医学专业(45.2%)、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家族史学生(33.4%)中偏高(χ2值分别为145.40,189.91,15.89,P值均 < 0.05);健康膳食处于差的状态在医学专业、无CVD家族史学生中(45.8%,43.1%)偏高(χ2值分别为33.13,15.57,P值均 < 0.05);不同性别、专业、CVD家族史大学生中医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1.22,82.38,90.42,P值均 < 0.01)。健康膳食(理想)、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气虚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8,0.19,0.63),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阳虚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3,0.68),BMI(理想)、体育锻炼(理想)与痰湿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21,0.37),体育锻炼(理想)与湿热质、血瘀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4,0.20),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气郁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4,0.51)(P值均 < 0.05)。  结论  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具有相关性,且心血管健康行为各指标对不同中医体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根据不同偏颇体质采取个体化的心血管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和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预防干预儿童青少年手机使用和成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 213名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  孩子自我报告和父母报告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每日手机使用时间中位数均为120.00 min。孩子年龄越大、具有更强的享乐和社交动机的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更长(β值分别为0.12,0.11,0.09,P值均 < 0.01);父母更多地与孩子沟通手机使用并知晓孩子手机使用情况,以及孩子具有更强的工具性和自我表现手机使用动机可以降低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长(β值分别为-0.06,-0.03,-0.04,-0.16,P值均 < 0.05)。年龄更大的孩子手机成瘾水平更低(β=-0.04,P < 0.05);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并知晓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能够有效降低孩子的手机成瘾程度(β值分别为-0.09,-0.14,P值均 < 0.01);有更强的工具性手机使用动机的孩子手机成瘾程度更低(β=-0.22,P < 0.01);与手机相关的父母监控、自我表现和享乐手机使用动机与儿童青少年手机成瘾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07,0.03,0.29,P值均 < 0.05)。  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成瘾受到手机使用动机、父母教养方式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学校教育应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手机使用动机;家庭教育应帮助父母培养沟通、知晓等积极教养行为,以减少不当手机使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EBPs)的关联及性别差异,为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阜阳、芜湖、六安3个地区城乡幼儿园9 647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分别调查母亲ACEs及学龄前儿童EBPs。  结果  学龄前儿童困难问题、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障碍、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17.4%,16.3%,18.3%,22.7%,34.2%,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显示,母亲不同类型ACEs均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发生风险升高有关(OR=1.51~2.97,P值均 < 0.01);随着母亲ACEs种类数增加,儿童EBPs发生风险也随之上升(OR=3.13~9.61,P值均 < 0.01)。母亲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社区暴力与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的关联,男童高于女童(ROR值分别为1.25,1.26,1.41,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发生风险的升高相关,关注母亲ACEs有益于学龄前儿童EBPs防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s, EBPs)关联中的作用,为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芜湖市、六安市和阜阳市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为基线研究对象,于2021年12月收集随访资料,共6 111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中文版困难与长处问卷(SDQ)中的困难因子得分分别评估母亲ACEs、母亲教养方式和儿童EBPs,采用Bootstrap检验母亲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  结果  母亲ACEs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呈正相关(r=0.28, P < 0.01)。消极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与母亲ACEs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30,0.21,0.31),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0.20,0.20,0.28)(P值均 < 0.01);积极教养方式(民主性)与母亲ACEs和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0.29,P值均 < 0.01)。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母亲教养方式(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19.13%,7.34%,24.88%,12.05%,26.83%。  结论  教养方式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关联中起中介作用,改善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对减少ACEs母亲子代EPB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究自我效能、习惯强度、目标意向和结果预期与高年级小学生零食摄入行为的关系, 为以社会认知理论为主的社会心理决定因素在儿童营养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1月,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评价北京市丰台区和西城区2所小学四至六年级1 353名学生的自我效能、习惯强度、目标意向、结果预期评分, 并调查零食摄入行为, 分析二者的关联。  结果  小学生每周零食摄入次数为5.0(3.0, 8.5)次, 每日摄入量为4.0(0.9, 22.9) g; 零食相关的结果预期评分为-1.0(-2.0, -1.0)分, 自我效能评分为(4.3±0.9)分, 习惯强度评分为1.0(1.0, 3.0)分, 目标意向评分为(4.2±1.2)分; 与零食摄入次数较低的学生相比, 零食摄入次数较高的小学生, 其结果预期、自我效能和目标意向评分均较低(t值分别为-9.0, 6.8, 5.2, 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结果预期和自我效能与儿童零食摄入行为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7, 0.8), 习惯强度与儿童零食摄入行为呈正相关(OR=1.3)(P值均 < 0.05)。  结论  自我效能、习惯强度、目标意向和结果预期与儿童零食摄入行为相关, 可以作为儿童营养干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了解西藏青少年烟草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控烟干预提供技术依据。  方法  于2019年8—10月, 采用与人口数量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藏4 9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西藏青少年现在吸烟率的相关因素。  结果  2019年西藏青少年现在吸烟率为11.3%(563/4 983), 尝试吸烟率为21.8%(1 086/4 983), 二手烟暴露率为62.4%(3 111/4 983)。82.9%的吸烟者表示想要戒烟, 79.9%的吸烟者在过去12个月内有过尝试戒烟行为, 仅有11.7%的吸烟者表示受到过专业人员的戒烟帮助或建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城市(OR=2.38)、三年级(OR=1.51)、学校类型为普通高中(OR=2.90)或职业高中(OR=3.53)、男生(OR=16.93)、每周零花钱≥50元(OR=1.93)、暴露于二手烟(OR=16.12)、认为二手烟可能会(OR=1.40)或可能不会(OR=4.89)产生危害、暴露于烟草广告(OR=1.83)、朋友吸烟(OR=7.47)、几乎每天能看到教师吸烟(OR=1.79)与青少年现在吸烟行为均呈正相关; 认为吸烟行为能减少吸引力(OR=0.54)与青少年现在吸烟行为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2019年西藏青少年吸烟及尝试吸烟行为较普遍, 二手烟暴露问题较严重, 职业高中学生是开展控烟干预的重点人群, 学校为控烟干预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