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张营  付晓光  王迅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28(3):27-29,I000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17β雌二醇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五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乌司他丁预处理组(C组)、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D组)和乌司他丁联合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E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30分钟,检测再灌注5小时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B、C、D和E组血清中ALT、AST、LDH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1);C、D和E组明显低于B组(P<0.01);C组和D组明显高于E组(P<0.05);C组和D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害B组最重,C、D组次之,E组最轻.结论 乌司他丁、17β雌二醇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6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症风暴和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奥曲肽在内的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治疗7 d后,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并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两组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4、TLR9)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患者单核细胞TLR4、TLR9与炎症因子IL-6及TNF-α的关系,并比较两组患者7 d内肺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等炎症反应指标及单核细胞TLR4、TLR9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 d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干预组上述指标的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9表达情况与IL-6、TNF-α均呈正相关性。7 d内干预组患者肺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有助于抑制SAP患者炎性反应,减轻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TLR9表达及调控TLR4、TLR9介导的炎症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36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二尖瓣置换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平分为A、B两组。A组预冲液中加入UTI1.5万U/kg,B组不加。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及心脏插管体外循环(CPB)后30min、开放升主动脉后1h、6h及术后24h从中心静脉插管采集血标本共5次,用放免法检测血浆TNF-α、IL-6、IL-8水平。结果两组术后TNR-α、IL-6和IL-8水平均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开放升主动脉后1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两组TNF-α和IL-8水平在术后24h后基本恢复正常.而IL-6仍保持较高水平。B组TNF-α、IL-6和IL-8水平在开放升主动脉后1h、6h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UTI能明显降二尖瓣置换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从而有效降低由CPB引发的炎症反应,对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循环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能力及对 PKB /eNOS /NO 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细胞实验共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 LY294002组,乌司他丁+ L NAME组分别进行体外皮祖细胞成血管能力检测;PKB、eNOS 蛋白检测;NO 浓度检测。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较急性肺损伤组体外成血管数目增加, PKB、eNOS蛋白表达上升,NO 浓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乌司他丁注射液通过 PKB /eNOS /NO 通路,提高循环内皮祖细胞成血管能力。  相似文献   
365.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3、6万U/kg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模型组通过尾静脉在20 min内微量泵注5 mL生理盐水,乌司他丁组尾iv 3、6万U/kg乌司他丁溶液5 mL。4 h后,按30 mL/kg经大鼠股动脉通道在10 min之内匀速抽取血液诱发失血性休克。维持休克状态60 min后,抽取的血液和乳酸林格氏液(30 mL/kg)在30 min内通过尾静脉匀速输注到大鼠体内复苏。在复苏后4 h测定大鼠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测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的蛋白质和白细胞(WBC)含量。进行肺组织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6万U/kg乌司他丁预处理使肺组织SOD活性显著升高,MDA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6万U/kg乌司他丁预处理使肺组织Bcl-2表达显著上升,Bax和caspase-3表达显著减弱(P0.05)。与模型组比较,6万U/kg乌司他丁预处理使肺组织BAL中蛋白、WBC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6万U/kg乌司他丁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改善肺组织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66.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欧书钦  马渝  文玉明  陶杨 《重庆医学》2008,37(12):1336-1337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改变、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变化及病死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APACHEⅡ评分的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死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血气指标及APACHEⅡ评分,预防多器官窘迫综合征(MODS)发生,并明显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67.
目的 通过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研究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还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14 d的临床指标,并留取7 d、14 d血液标本,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8、TNF-α、MMP-9的含量,采用清淀粉样蛋白P(serum amyloid P,SAP)酶标法检测外周血CD3+、CD4+、CD8+的水平以及CD4+/CD8+的比值。 结果 治疗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率、存活率、ICU住院时间、死亡患者存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浆中IL-8、TNF-α、MMP-9含量和CD8+显著降低,CD3+、CD4+、CD4+/CD8+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提高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且效果明显,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68.
[目的]探究清胰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100例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乌司他丁进行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胰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恢复情况,检测两组中医证候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胰腺功能、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D-乳酸(D-lactose)、二胺氧化酶(DAO)、胰高血糖素(GLU)、淀粉酶(AMY)、胰蛋白酶原-2(TPS-2)、IL-6、TNF-α、IL-8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INS)、IgG、IgA、IgM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清胰...  相似文献   
36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首次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W组),每组各10例。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后30 min(T2)、停体外循环时(T3)、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4)、术毕24 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P-MDA)含量,每个红细胞丙二醛(E-MDA)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结果:C组体外循环开始,P-MDA,E-MDA即开始升高,至术毕24 h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01);W组P-MAD,E-MDA含量在主动脉开放30 min(T4)时,较术前明显增高(P<0.001),至术毕24 h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E-SOD活性在转流30 min时高于术前水平,C组其他时点均低于术前水平(P<0.001),W组仅在T4时低于术前水平;但C组相应时点P-MDA,E-MDA均高于同时点W组,E-SOD活性明显低于W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期间使用乌司他丁能减轻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70.
目的:比较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鄄FAB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CK鄄MB)快速敏感反映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损伤的能力,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肌H鄄FABP和CK鄄MB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8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Ⅰ组,n=14),对照组(Ⅱ组,n=14)。分别在中心静脉开放后(T1),体外循环前即刻(T2),主动脉开放即刻(T3),主动脉开放1h(T4)、2h(T5)、3h(T6)、18h(T7),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中H鄄FABP和CK鄄MB。结果:两组患者H鄄FABP值在体外循环前即明显升高,主动脉开放即刻升高数十倍,主动脉开放1h达到高峰,主动脉开放3h明显下降(P<0.05),主动脉开放18h降到体外循环前水平。乌司他丁组H鄄FABP值在T3、T4、T5点均低于对照组,在T3点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CK鄄MB升高的时间迟于H鄄FABP,仅在主动脉开放时才有明显变化,出现峰值时间和H鄄FABP相同,但持续时间要长于H鄄FABP。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相比CK鄄MB值在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鄄FABP与CK鄄MB相比具有变化早恢复快的特点,乌司他丁能减缓其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