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15篇
  免费   28552篇
  国内免费   7427篇
耳鼻咽喉   1699篇
儿科学   1557篇
妇产科学   5155篇
基础医学   15164篇
口腔科学   2160篇
临床医学   16495篇
内科学   19858篇
皮肤病学   1362篇
神经病学   805篇
特种医学   60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8篇
外科学   28973篇
综合类   27672篇
现状与发展   38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9734篇
眼科学   112篇
药学   14507篇
  137篇
中国医学   5819篇
肿瘤学   85353篇
  2024年   469篇
  2023年   4237篇
  2022年   6641篇
  2021年   11337篇
  2020年   10585篇
  2019年   9534篇
  2018年   9112篇
  2017年   9599篇
  2016年   10334篇
  2015年   11914篇
  2014年   17217篇
  2013年   16960篇
  2012年   13704篇
  2011年   13903篇
  2010年   10066篇
  2009年   10246篇
  2008年   10518篇
  2007年   9894篇
  2006年   8742篇
  2005年   7205篇
  2004年   5969篇
  2003年   4990篇
  2002年   4199篇
  2001年   3918篇
  2000年   3256篇
  1999年   2764篇
  1998年   2338篇
  1997年   2035篇
  1996年   1642篇
  1995年   1530篇
  1994年   1261篇
  1993年   987篇
  1992年   865篇
  1991年   774篇
  1990年   600篇
  1989年   548篇
  1988年   444篇
  1987年   394篇
  1986年   302篇
  1985年   375篇
  1984年   318篇
  1983年   204篇
  1982年   212篇
  1981年   192篇
  1980年   172篇
  1979年   118篇
  1978年   78篇
  1977年   70篇
  1976年   55篇
  1975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明波  梁青松  晏明全  陈旭  汪华 《西部医学》2004,16(4):325-326
目的 探讨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前壁单层吻合的临床应用价值 ,并与同期荷包状食管胃吻合法 (前壁双层吻合法 )相比较。方法 对 32 1例食管癌行根治性切除及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其中前壁双层吻合 16 1例 ,前壁单层吻合16 0例。结果 双层吻合术中 ,吻合口瘘 5例 (3.13% ) ,随访 137例 ,吻合口直径 <0 .5 cm者占 5例 (3.5 % ) ,0 .5 - 1cm者70例 (5 0 .9% ) ,1cm以上者 6 2例 (4 5 .6 % ) ,单层吻合术中 ,吻合口瘘 7例 (4 .38% ) ,随访 131例 ,吻合口直径 <0 .5 cm者无 1例发生 ,0 .5 - 1cm者 5 3例 (4 0 .8% ) ,>1cm以上者 78例 (5 9.2 % )。结论 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 ,前壁单层吻合能减少吻合口狭窄 ,改善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而吻合口瘘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92.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不佳,有许多术中证实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仍在术后出现复发,这可能是由于存在常规病理手段无法发现的微转移病灶所导致。近年来,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已应用于外周血、骨髓及肿瘤附近淋巴结中微转移灶的检测,但是检测微转移灶的指标选择及临床意义目前仍有争论。作者讨论常见的检测NSCLC微转移的方法及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氟尿嘧啶(GF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差异。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60例胰腺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GP组和GF组,各30例。GP组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第1、8、15天;顺铂40mg,静脉点滴,第15、16、17天。GF组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第1、8、15天,氟尿嘧啶500mg/m~2加5%葡萄糖液(GS)500ml,静脉点滴6h以上,第1~5天。结果:GP组部分缓解(PR)3例,微效(MR)5例,稳定(NC)12例,进展(PD)5例,PR+MR达32.0%,中位生存期8.7个月,临床受益率(CBR)57.7%,肿瘤标志物CA19-9下降>50%为48.1%。GF组PR3例,MR8例,NC9例,PD4例,PR+MR达45.8%,中位生存期10.1个月,CBR82.1%,CA19-9下降>50%为53.6%。两组经统计学比较,CBR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要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氟尿嘧啶以及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较以往单药方案疗效高,副作用少,中位生存期长,CBR高;GP方案和GF方案比较,后者的CBR更高。  相似文献   
994.
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6月 5 6例肝脏恶性肿瘤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B型超声检查及CT或MRI。结果 患者肝功能ChildA级 5 0例 ,ChildB级 5例 ,ChildC级 1例。原发性肝癌 4 6例 ,转移性肝癌 10例。小肝癌 (直径≤ 5cm)甲胎蛋白阳性者治疗后转阴占80 % ,甲胎蛋白阴性者治疗后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坏死达 6 1.5 %。转移性肝癌治疗后瘤标降至正常或CT、MRI提示病灶完全坏死者占 6 0 %。结论 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的新方法。对于不适宜行手术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5.
996.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门静脉癌栓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门脉癌栓的近期疗效.资料与方法 23例均为肝癌介入治疗后出现门静脉癌栓,其中原发性肝癌8例,转移性肝癌15例,所有病人均在介入治疗2~4次后出现门静脉癌栓.采用三维适形照射的方法,每例均设定4~6个非共面野,单次照射剂量3~7Gy,6~15次,每日或隔日照射,总剂量42~48 Gy.结果总有效率3个月为82.6%,6个月为95.7%,Kaplan-Meier分析法,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6%、43.5%和26.1%,中位生存期14个月.Cox回归分析提示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和单次照射剂量与预后有关.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介入后门静脉癌栓是一种方法简单、病人易于接受、近期疗效显著的可行性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在肺癌术前分期、纵隔肿物诊断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全麻单腔螺纹气管插管,48例行颈部纵隔镜术,33例行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47例行经肋间纵隔镜术。结果125例经电视纵隔镜术后确诊:肺腺癌38例,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33例,结核9例,淋巴结炎症8例,肺小细胞癌7例,胸腺鳞状细胞癌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4例,胸腺瘤4例,胸膜间皮瘤3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后纵隔神经鞘瘤2例,结节病1例,胸腺增生1例,类癌1例,中纵隔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1例电视纵隔镜检查纵隔淋巴结为反应性增生,行左下肺叶切除,病理为鳞癌。2例术前纤维支气管镜病理确诊左下肺鳞癌,电视纵隔镜检查右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术中发生气胸1例、出血1例、喉返神经麻痹和切口感染各2例。结论电视纵隔镜术不但是肺癌术前病理分期、纵隔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而且也是诊治恶性胸腔积液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紫杉醇(PA)体外化疗对胰腺癌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加入低浓度的PA,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加药前和加药后24、48h的细胞凋亡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SW1990细胞给予低浓度的PA后,加药前和加药后24、48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9±0.35)%、(14.75±1.29)%、(22.65±2.80)%;其Survivin mRNA的表达则分别比加药前提高了1.1倍和2.9倍;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别增加了1.3倍和3.6倍。结论应用PA化疗可促使胰腺癌细胞内Survivin表达的增加,抵抗化疗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00.
Transabdominal resection for esophagocardial cancer and reestablishment of alimentary continuity using bypass methods were performed in 76 patients. Thirteen underwent a bypass with a gastric tube and in 30, a colonic segment was prepared. In the remaining 33, a jejunal segment was used as a bypass organ, with considerable success. The 5 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68.8 per cent in those with stages (I+II), 16.5 per cent in those with stage III, 12.6 per cent in those with stage IV and 22.5 per cent in all cases, indicating similar result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cancer located in the upper third of the stomach with the limited proximal extension within the esophagocardial junction and operated 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