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98篇
  免费   2325篇
  国内免费   746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154篇
妇产科学   232篇
基础医学   2414篇
口腔科学   548篇
临床医学   676篇
内科学   1329篇
皮肤病学   186篇
神经病学   899篇
特种医学   2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10篇
综合类   2315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369篇
眼科学   8504篇
药学   1196篇
  2篇
中国医学   441篇
肿瘤学   1057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359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900篇
  2020年   749篇
  2019年   687篇
  2018年   760篇
  2017年   759篇
  2016年   790篇
  2015年   781篇
  2014年   1054篇
  2013年   1269篇
  2012年   943篇
  2011年   1096篇
  2010年   1030篇
  2009年   855篇
  2008年   1031篇
  2007年   909篇
  2006年   956篇
  2005年   750篇
  2004年   657篇
  2003年   575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166篇
  1984年   129篇
  1983年   99篇
  1982年   108篇
  1981年   104篇
  1980年   80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49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6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目的:研究腺伴随病毒载体介导Kringle5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C)及视网膜神经细胞影响作用.方法:亚克隆构建pSNAV-Kringle5-gfp 载体,腺伴随病毒包装形成rAAV-Kringle5-gfp;HUC培养及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按设计分为试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聚合酶链反应(PCR),MTT法对各组进行细胞活力测定;荧光显微镜照相.结果:腺伴随病毒载体介导 Kringle5基因产生Kringle5物质对HUC有抑制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腺伴随病毒载体介导Kringle5基因产生Kringle5物质对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没有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腺伴随病毒载体介导Kringle5基因能够对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而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无不良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视乳头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视乳头切开术治疗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12例.术前患者均行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手术常规做玻璃体切割,应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切开刀,以鼻侧视乳头边缘为中心,垂直刺入达最宽处为止.术后1,3,6mo行眼底照像、FFA检查.结果:术中,视乳头切开后均可见视盘近端视网膜静脉充盈增加,9例术中穿刺时有少量出血,未经特殊处理均很快停止,1例术中发生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术后1mo内,11例患者视网膜或黄斑水肿均减轻或消退.术后3mo,患者行眼底照像、FFA检查结果均显示视网膜出血吸收,黄斑水肿消退;10例视力较术前提高(80%).1例保持不变,1例术中发生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者术后视力下降.结论:视乳头切开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有助于视网膜内出血、渗出及黄斑水肿的消退,部分患者视力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白内障时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密度及形态学差异,检测LECs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探讨白内障术后残留LECs增殖与后囊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的关系及儿童后发性白内障高发的原因.方法:按年龄段分为儿童组(<12岁)及老年组(51~80岁)各20眼,在白内障手术时环形撕囊后获取晶状体中央区前囊膜,一分为二,一半HE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40)对两组每张LECs铺片其细胞形态,胞质及细胞核染色情况观察并照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观察两组LECs铺片的细胞密度.另一半用免疫组化染色及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PCNA的表达及积分光密度值,取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组细胞分布比较均匀,核染色较深,有细胞重叠区.老年组LECs分布不均匀,形态不规则,明显可见细胞核大小不等,淡染扩大的上皮细胞多见.染色质呈深染的粗颗粒状,胞质内有大量的空泡,呈泡沫状.LECs密度在儿童组为5 020.25±246.01个/mm2,老年组为4 340.00±240.95个/mm2,t=3.405,P<0.05.PCNA表达定量检测(积分光密度值).儿童组为2.89±0.57,老年组为2.13±0.63,t=2.933,P<0.05.结论:本研究中儿童组LECs细胞分布均匀,核染色深,前囊膜中央细胞重叠区较老年组多见,且LECs密度,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老年组,提示可能为儿童后发性白内障高发的重要因素,通过PCNA表达的检测可能为判断PCO高危眼提供依据.同时抑制PCNA对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季宝玲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019-1021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OCT测量正常人62例101眼和青光眼患者41例64眼的RNFL厚度,将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的各象限和平均RNFL厚度进行比较;并比较各期青光眼的RNFL厚度;计算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计算OCT测量平均RNFL厚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青光眼患者和早期青光眼患者的各象限和平均RNFL厚度均比正常人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青光眼病程的发展,RNFL厚度逐渐下降.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呈高度正相关(r=0.722,P=0.000),OCT测量平均RNFL厚度的敏感性为85.9%,特异性为97.0%.结论:OCT测量RNFL厚度为青光眼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5.
屈光手术前严重视网膜病变的诊治和激光屈光手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激光屈光术前视网膜病变的及早诊断和处理方法及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对预施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患者,扩瞳行三面镜检查,对有视网膜严重病变如裂孔伴格子样变性和囊样变性等的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后决定是否行屈光手术及选择何种术式.屈光术后随访24mo以上.结果:共检查648眼,52眼有视网膜裂孔及伴需处理的格子样变性或囊样变性区,占8.0%,有5眼因为视网膜病变严重,在处理眼底病变并随访后,未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其余47眼在行激光处理视网膜病变后3wk以上,或冷凝手术3mo以后,查眼底原有视网膜裂孔牢固闭合、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区激光光凝包绕确切并无新裂孔出现且视网膜无脱离,对其中26眼行LASEK手术、21眼行LASIK手术.结论:屈光手术不可忽视视网膜病变,应该将眼底的三面镜检查作为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一旦发现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区和裂孔等病变,应及时采取预防性激光光凝等治疗,定期随访,如需行近视矫治手术应考虑手术的方法与时机.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原因.方法 2001年1月~2006年10月所遇19例(19只眼)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误诊为CSC15例,误诊时间2~40 d.原田病误诊CSC4例,患者均为女性,误诊时间分别为1~5 d.4例患者均为双眼视力突然下降,伴有头痛.结果 1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明确诊断后,均行视网膜复位术.现随访3个月~5年,视网膜在位 4例原田病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视力提高,为0.3~0.8.结论 CSC、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临床上各有其特有的典型体征,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误诊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忽略散瞳眼底检查.  相似文献   
997.
沈玺  徐格致  焦秦  施若菲  李霞 《眼科研究》2007,25(7):544-546
目的了解异位性皮炎的眼部并发症,以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方法对29例异位性皮炎患者采用裂隙灯、三面镜或间接检眼镜、眼部A型超声、B型超声、UBM和角膜地形图进行眼部检查。结果29例(58眼)患者中过敏性结膜炎8眼(13.8%),角膜结膜炎6眼(10.3%),白内障6眼(10.3%),视网膜裂孔3眼(5.2%),视网膜脱离3眼(5.2%),圆锥角膜1眼(1.7%)。眼表疾病经治疗大部分可以治愈或缓解;而严重的视网膜脱离会引起视力严重损害。结论异位性皮炎可并发多种眼部并发症,早期常规眼科检查很有必要,特别对于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患者,早期检查可使大部分患者避免手术或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在开放式压力控制培养系统作用下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retinal neurons,BNs),观察米诺环素对其活性及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受损RNs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出生0~3d的Sprague Dawley(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混合培养,制备RNs加压培养模型。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来观察米诺环素对上述损伤细胞的保护及治疗作用,以及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表达的改变。结果加压培养后,在倒置显微镜下RNs与对照组相比形态改变较明显,细胞活力降低,大量细胞发生凋亡(占53.93%),而米诺环素治疗组(20μmol/L)细胞则形态改善,活力显著增高,凋亡数目减少(占17.2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示米诺环素治疗组细胞内iNOs和caspase-3表达较加压损伤组减少。结论一定剂量的米诺环素在体外可有效抑制压力引起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及凋亡,抑制iNOs和caspase-3的表达可能是其潜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9例(59眼)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分为3组,第1组,无明显的黄斑前膜或增生性病变者行巩膜缩短联合玻璃体腔注气(C3F8或消毒空气);第2组,有黄斑前膜或伴有增生性病变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填充术;第3组,黄斑孔为“白孔”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结果第1组,巩膜缩短联合玻璃体腔注气28例中,15例黄斑孔闭合,视网膜复位,最高视力0.2;13例随访中黄斑孔再开,其中11例再行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填充或硅油填充。第2组,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填充术23例中,20例视网膜复位,最高视力0.3;2例再次手术后成功。第3组,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8例,在术后4~6月行硅油取出术,视网膜均复位,最高视力0.2。59例中最终手术成功56例(94.92%)。结论不同的术式对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不同。术前根据黄斑前膜形成与否及其程度,结合设备和技术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取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00.
外伤性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4例(24眼)外伤性出血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4例行120°~180°周边视网膜切开除血,4例辅助运用组织纤溶酶激活剂(tPA)视网膜下注射,6例行小孔状视网膜切开除血。结果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24例,复位率100.00%,术后视力20例不同程度提高,4例无改变;随访3~12月(平均6月)解剖复位20例,复位率83.33%。18例视力不同程度提高(75.00%),6例视力无改变。结论对外伤性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应用玻璃体手术联合视网膜切开及切除术、tPA的辅助运用是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