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6篇
  免费   489篇
  国内免费   3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57篇
妇产科学   92篇
基础医学   57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95篇
内科学   236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82篇
特种医学   4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23篇
综合类   151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62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041篇
  1篇
中国医学   306篇
肿瘤学   2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999-2000)年本科收治的34例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病人行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其中肝功能Child A组10级,B级18例,C级6例.治疗前钡餐或胃镜检查确诊.结果有14例行非手术外科治疗,2例经药物治疗止血;4例行胃镜下食道静脉套扎(EVL)止血,效果较好;6例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脉硬化剂注射,2例行三腔二囊管止血,疗效不确切,再出血率62.5%(5/8).20便行手术治疗,9例行肠腔分流,2例(2/9)术后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术中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缝扎1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2例,术后均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贲门血管再次离断2例,改良食管下段横断术3例,术后近远期疗效均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肠腔分流水2例,术后有1例上消化道再出血.结论胃镜下食道静脉套扎术在非手术止血中效果较好,适合于不不宜手术的病人.手术治疗常选肠腔分流.对前次断流不彻底需再次断流,再次断流门静脉压仍高,则考虑行断流加分流.  相似文献   
52.
11例TH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临床治疗结果表明:(1)11例中的4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在12h左右出血基本停止,随访近一年未再发生出血现象。(2)10例半年后复查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一年后复查食道钡餐透视X线平片发现8例患者食道静脉曲张有不同程度减轻。(4)11例中1例因术中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因此我们认为此术式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较易推广,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3.
54.
55.
56.
全植入式药泵行肝血管灌注治疗晚期肝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24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采用完全植入式药泵行肝动脉和门静脉双灌注化疗。结果:部分缓解(PR)15例(62.5%),稳定(S)8例(33.3%),进展(P)1例。平均生存期为9.17月,半年生存率为66.7%,1年为25%。在AFP>400μg/L的10例中,5例下降。  相似文献   
57.
自1981年1月以来,行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02例,手术死亡率为6.9%。随访1~8年的生存率为85.7%,食管静脉曲张减轻或消失者为90%,未发现肝性脑病症状。远期死亡9例(14.3%),再出血4例(6.3%)。资料表明,这种手术既阻断了胃外又阻断了胃壁内的门-奇静脉交通血流,止血效果肯定而持久。由于未降低门静脉压力,故有利于维持肝脏的血流灌注。肝功能状况是决定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文章提出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8.
The properties of [3H]dihydropyridine (DHP), nitrendipine and (+)-PN 200-110, binding to rat cerebral membranes were investigated. In normotensive Wistar-Kyoto (WKY) adult rats, the highest densities of [3H]DHP binding sites were found in the hippocampus. Frontal cerebral cortex and hypothalamus had intermediate levels and no specific binding of [3H]DHP and [125I]iodipine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brainstem membranes and more precisely in the 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 and in the locus coeruleus. Changes in the maximal number of DHP binding sites (Bmax) were observed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 and in old Sprague-Dawley rats. In adult SH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Bmax values of [3H](+)-PN 200-110 binding in the hippocampus when compared to the values obtained in WKY.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Bmax values between young (3 weeks) prehypertensive SHR and age-matched WKY. In senescent (26 months) Sprague-Dawley rats, theBmax values of [3H](+)-PN 200-110 binding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30%) in the frontal cerebral cortex and the hippocampus, as compared with the number of DHP binding sites found in mature Sprague-Dawley rats (15 weeks).  相似文献   
59.
猪门静脉回流阻断模型内毒素的移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拟在猪的肠血管阻断模型中探讨门静脉回流阻断肠淤血可能造成的内毒素移位和肿瘤坏死因子释放。【方法】采用种群相近体质量22~25kg雌性小猪8只,无感染症状。分离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分别阻断、然后开放各60min.观察血压、心率,阻断前和开放60min各取回肠末端小肠全层行光镜、电镜检查,测定门、颈静脉血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后,肠淤血、水肿,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光镜检查表明实验后肠粘膜和腺体明显损伤,电镜检查表明细胞超微结构轻微异常。阻断前后的血内毒素、TNF—α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肠静脉回流阻断60min引起的肠道淤血可导致肠粘膜屏障损伤。②在60min内肠淤血性的损伤不会引起肠腔内内毒素的大量移位及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60.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取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A组)的全层胃壁进行HE、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常规组织病理学、炎性细胞、各型纤维和血管分布的变化,并用同期胃溃疡病人(B组)的全层胃壁作对照。结果两组胃黏膜层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分布无差异,但是B组胃黏膜层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多于A组。A组黏膜层可见散在的毛细血管,其横截面积却远小于B组;A组黏膜下层静脉壁厚薄不一,静脉壁的弹性纤维增多,弹性纤维的连续性较完整,部分静脉腔内有血栓机化或伴微血栓形成;两组黏膜下动静脉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胃壁各层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面积百分比的比较无差异。结论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主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胃黏膜内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极少;胃黏膜和黏膜下血管不扩张,胃黏膜下静脉壁厚薄不一,部分表现为动脉化,部分静脉腔内有血栓机化;胃壁内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的含量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