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14篇
内科学   114篇
皮肤病学   287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14篇
预防医学   223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目的:调查分析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2012~2014年)住院及门诊患者梅毒检出率、年龄、性别及所在科室分布情况,了解该地区梅毒流行趋势,为梅毒预防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种方法对2012~2014年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收集梅毒阳性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检测患者74798例,检出梅毒阳性感染者1281例,3年阳性检出率依次为1.35%、1.83%、2.01%,总检出率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77,P<0.05)。所有检测结果阳性患者中,男性688例,女性588例,阳性检出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0,P=0.434>0.05)。不同民族检测情况为汉族581例,占45.36%;维吾尔族43例,占3.36%;哈萨克族23例,占1.80%。1281例梅毒阳性感染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阴性353例(占感染者27.56%),且阴性者逐年增多。结论石河子地区梅毒感染率2012年后呈小幅度上升趋势,2013与2014年检出率间无明显差异。20岁~育龄期妇女是重点人群,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的流行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梅毒防控工作。住院患者有必要进行梅毒筛查,有效预防梅毒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掌握广西柳城县艾滋病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RPR)感染现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吸毒人群疾病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艾滋病哨点人群2011-2015年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男性感染人数多于女性,男女感染人数比例为1∶0.072;2011-2015年各年度感染人数基本一致,男性感染人数是女性的10倍;20~49岁感染人数最多,占感染总人数的93.66%(1 197/1 298);HIV与HCV感染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RPR感染人数各年度大致相同;HIV感染患者中20~岁年龄组HIV感染率低于30~岁、40~岁年龄组,30~岁年龄组感染率低于40~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V感染患者中20~岁年龄组HCV感染率均低于30~岁、40~岁、50~岁年龄组,且差异均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PR感染患者中,20~岁年龄组RPR感染率均低于30~岁、40~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吸毒人群检测及行为干预,降低艾滋病危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是遏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对梅毒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未经驱梅治疗的梅毒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梅毒组),其中一期梅毒患者26例、二期梅毒患者39例、潜伏梅毒患者21例,再选择健康受试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梅毒患者与健康受试者之间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结果梅毒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一期梅毒患者与对照组比较,IgG、IgA以及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梅毒、潜伏期梅毒患者IgG、IgA及IgM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二期梅毒升高最为显著(P0.05);各期梅毒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二期梅毒患者变化最为显著。结论梅毒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亢进,而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总体表现出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对梅毒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草分支杆菌注射液联合苄星青霉素在早期梅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早期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草分支杆菌注射液联合苄星青霉素)和对照组(单用苄星青霉素),观察时间6个月。结果: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几何平均滴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RPR阴转率为40%,对照组为2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分支杆菌注射液辅助治疗早期梅毒可以增强苄星青霉素驱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MSM)分布特点,初步掌握其艾滋病、性病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样调查了MSM 405人,了解其艾滋病相关情况,并抽血做HIV与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通过乘数法估计出MSM 31 822人,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0.0%(UNGASS指标),HIV阳性检出率达到15.1%,梅毒为9.9%。结论MSM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但其高危行为却较为普遍,认识与行为分离,安全套使用率较低(51.3%),MSM人群的HIV感染形势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了解分析重庆市嫖客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年4~10月到重庆市10家医疗机构的性病门诊就诊者(嫖客)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艾滋痛知识知晓率、对艾滋病歧视态度、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同时采血作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514名调查对象中,梅毒检出率为12.3%(66/5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与临时性伴最近一次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情况与梅毒感染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临时性伴最近一次性关系时是否使用安全套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应充分利用性病门诊优势,加强对高危男性人群的知识教育、不良行为阻断和梅毒的主动监测,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检出率及干预治疗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确诊检查,对妊娠梅毒患者及其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干预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 在5194例孕妇中,RPR与TPPA均阳性117例,妊娠梅毒检出率为2.25%;在5 078例新生儿中,新生儿梅毒检出率为0.91%;孕妇治疗干预与新生儿脐带血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滴度的关系密切;新生儿脐带血RPR滴度随孕母RPR滴度升高而升高.结论 早期诊断妊娠梅毒是阻断、改善妊娠梅毒结局和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的关键,应加强孕前及孕期的梅毒检测及综合干预治疗,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89.
妊娠梅毒1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临床特点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 173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妊娠梅毒孕产妇,依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141例)及未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和未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而死胎死产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未治疗组显著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有效规范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2011年江苏省吸毒人群性病艾滋病相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Excel2007和SPSS15.0 统计学软件对江苏省2011年吸毒人群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3 290例吸毒者中,使用传统毒品占39.3%,新型毒品占54.0%,新型毒品使用者更多的为青年人,女性比例高;新型毒品使用者商业性行为发生率最高,为27.34%;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3.11%,梅毒初筛阳性17.11%,复检阳性率为9.10%,新型毒品使用者梅毒阳性率显著高于传统毒品使用者?结论:江苏省吸毒者以海洛因为主的传统毒品使用比例较低,以冰毒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占据主要地位;新型毒品使用者梅毒感染率高,不安全性行为比例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该人群中传播的风险较高,强化的干预措施亟待跟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