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7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34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5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817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Index Medicus/MEDLINE收录期刊的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医学期刊而言,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应是生物医学类期刊的最佳选择,是否被该检索系统收录对医学期刊及其内容的影响至关重要。期刊被该数据库的收录审查过程极其严格,涉及很多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案例分析出发,探讨中文科技期刊应对学术不端来稿的有效对策。【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2020—2021年《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编辑部发现的7篇涉嫌学术不端的典型来稿,分析其类型、特征和原因,并针对期刊审编校出版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推出相应的整改举措,以探索建立单刊学术诚信体系的实践对策。【结果】 7篇来稿涉嫌学术不端的类型主要是代写代投、抄袭剽窃、数据造假等。通过回溯这7篇来稿的投稿及审稿过程,发现存在投稿时作者信息及证明材料不全、外审环节的同行评议质量不高、查证学术不端后的处理及宣教措施不明等情况。对此,编辑部推出相应的整改举措,包括提高投稿要求、加强审稿控制、注重档案管理、加快制度建设、重视宣传教育和提升服务能力等;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些策略对学术不端来稿的防范效果显著。【结论】 中文科技期刊应从自身做起,通过严格落实三审制度、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注重刊风学风建设,建立起期刊自己的学术诚信体系,从而保障期刊内容质量,树立中文期刊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的办刊实践,以期促进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的交流。【方法】 以NSR为研究对象,结合办刊特色及发展实践,探讨建设高水平期刊的策略与举措。【结果】 NSR在重要研究成果组约和发表、访谈和论坛举办、学术质量控制、学术影响提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期刊的品牌声誉,较好地服务了学术传播与交流。【结论】 NSR初步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中外自然科学研究重要成就的定位和目标,学术指标和影响力得到快速提升,其办刊实践可为我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目前中国SCI期刊总体表现以及与国外出版平台的合作情况,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平台建设,以及国外出版商的挑选提供参考。【方法】 以同时被SCI和《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为数据源,对比分析相关学科期刊,以及不同出版平台的SCI期刊的表现。【结果】 总体上,中国大部分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发文量较低,其中,与国际出版平台合作的SCI期刊表现相对更好,国内期刊平台建设相对较弱,不少出版社开始由“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着力打造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结论】 中国SCI期刊实力总体偏弱且学科覆盖度不高,借船出海仍是目前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较为有效的方式,而打造我国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的需求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在发展过程中“做强、做大、做活”的实践经验,探索培育一流科技期刊的可行道路。【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定性分析、列举实证等方法,分析讨论如何通过“做强、做大、做活”培育一流科技期刊。【结果】 历经十余年努力,《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的影响因子从0.175提升到10.319,年发文量从180篇增加到1000篇左右,进入JCR学科排名Top 2,成为国际材料领域的主流期刊。【结论】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做强、做大、做活”是培育一流期刊的可行且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我国学术期刊关联数据出版与共享中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有助于科学数据出版与共享工作的推进。【方法】 基于我国科学数据出版与共享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理资源期刊在科学数据共享方面的现状与发展情况,对期刊论文关联数据出版和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对平台间合作的模式进行探讨。【结果】 为实现科学数据的价值最大化,中国自上而下建立起了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平台等,制定了一系列数据获取和管理规范,并制定了保障科学数据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结论】 科学数据出版与共享应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经过初期的大规模建设后,数据出版与共享及其安全管理应走向“提质增效”阶段,要注重高新技术的注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管理措施上要以保证数据安全为基础,以数据质量为核心,从而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数据再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流程管理模式并探讨其中的相关问题,为同行提供经验借鉴。【方法】 从版面、设计风格等方面对科技期刊封面图片的特征进行归纳。以中国激光杂志社期刊封面为例,总结封面设计流程管理模式,探讨封面设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结果】 期刊应对封面的主题策划、生产流程、版权保护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流程管理。此外,就封面设置及风格、元素文化、版权意识、与设计公司合作等问题进行思考总结。【结论】 科技期刊可通过合理的封面设计流程,将科技与艺术融合,更准确地传播前沿科技成果,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医学期刊的知识服务实践,为医学期刊的科学传播创新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华医学杂志》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借助继续医学教育、微信平台、重要文章发布会、数据库,以及优先出版、按需出版、开放阅读等方式,《中华医学杂志》打造多元化场景的知识服务、联结传播渠道,从而使得科学共同体和公众读者获得较好的知识服务体验。【结论】 医学期刊的知识服务实践应以科学传播为宗旨,在实现增值服务的同时,推进科学知识在科学共同体和普通读者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结合国家对学术期刊发展的指导政策,为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发展路径提供思路、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方法】 以中国ESI高被引科学家和ESI期刊在ESI 22个学科的分布为研究对象,对两者分别在世界ESI高被引科学家和世界ESI高被引期刊中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结果】 两类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不均衡,中国ESI期刊行业布局尚未对中国ESI高被引学者的跨学科发展趋势做出响应。【结论】 在中国基础学科的高被引科学家不断涌现的背景下,除了大力发展基础学科的高质量期刊以外,扶持交叉领域期刊、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及文科和应用型学科期刊的发展对促进中国ESI期刊学科分布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ESI期刊应将扶植国内科研工作者作为首要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享科云生产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科云平台”)在数据中台建设以及出版生产管理方面的实践与经验,为出版同行建设学术服务平台以及实现数字化出版流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分享科云平台架构,梳理科云平台在期刊集约化出版生产中的特色功能与作用,阐明科云平台对期刊集群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科云平台下一步设想。【结果】 基于科云平台,对出版流程进行切分、优化,细化编辑分工,有助于提升期刊质量和出版效率,并形成集约化出版模式;构建数据中台,将数据与业务相契合,形成闭环模式,有助于提升数字出版平台的学术服务能力。【结论】 坚持以技术革新为突破口,突破传统出版模式,搭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出版管理平台是实现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