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α-硫辛酸对果蝇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果蝇的半乳糖衰老模型 ,观察α 硫辛酸对果蝇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未交配的果蝇按性别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半乳糖组、α 硫辛酸低剂量组、α 硫辛酸高剂量组。收集 40日龄果蝇 ,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 ,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酶 (GSH Px)水平。结果 α 硫辛酸低剂量组、高剂量组GSH Px及SOD含量比半乳糖组增加 (P <0 .0 5) ,MDA含量减小 (P <0 .0 5)。结论 α 硫辛酸能对抗D 半乳糖诱导的氧自由基作用  相似文献   
6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果蝇生育力和寿命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果蝇生育力和寿命的毒性作用。方法将果蝇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含DBP为0,0.2%,0.6%和1.8%的培养基喂饲,雌雄配对产子,每日观察并记录子代孵化数和亲代存活数。结果各染毒组果蝇不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8%浓度组果蝇的平均生育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DBP浓度的增加,雌蝇平均产卵期逐渐缩短;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也逐渐缩短。结论DBP干扰了果蝇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使其生育能力降低,并加速其衰老。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丙烯酰胺(acrylamide)对黑腹果蝇寿命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经口喂饲果蝇不同浓度丙烯酰胺,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定丙烯酰胺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dose,LC50),采用生存实验记录果蝇寿命,测定丙烯酰胺不同染毒浓度和时间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中,在95%置信度下丙烯酰胺溶液对雌性果蝇的LC50为201.00±24.68 mg/L,对雄性的LC50为20.00±1.21 mg/L.生存试验中染毒后各剂量组雌雄果蝇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及平均最高寿命与对照组相比均缩短(P<0.05或P<0.01),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不同浓度染毒组雌雄果蝇在不同染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丙烯酰胺可促进果蝇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果蝇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可能是果蝇寿命缩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食用油及其加热产物(烹调油烟和烹调剩油)对果蝇寿命的影响。[方法]采用OrengonK野生型黑腹果蝇,分别喂饲含有烹调油烟、烹调剩油和未加热食用油(浓度分别为0.67%、2.00%和6.00%)的培养基,隔天计数果蝇的死亡数,直至果蝇全部死亡。[结果]染毒组雌雄果蝇半数死亡时间(LT50)与对照组比较,分别缩短了10~37d和1~24d;平均寿命(MLS)分别缩短了9~30d和2~23d;平均最高寿命(MMLS)分别缩短了16~44d和5~33d;除雄性0.67%油烟组外,染毒组的MLS和MML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食用油加热产物有明显缩短果蝇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应用基因芯片筛选果蝇七氟醚麻醉敏感性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吸入麻醉药敏感性相关基因,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以七氟醚敏感(S)和耐药(R)的果蝇品系为研究模型,野生型黑腹果蝇(H)为对照,筛选吸入麻醉药七氟醚敏感性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以H品系为对照,S品系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647个,R品系检测到375个。对这些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发现在S品系中大多数参与原发性主动转运活性、单价无机阳离子转运活性等过程的基因都上调表达,而大多数参与糖类代谢等过程的基因都下调表达。同样在R品系中大多数参与糖类代谢等过程的基因都上调表达。其中有2个基因在S品系中上调表达而在R品系中下调表达,有8个基因在S品系中下调表达而在R品系中上调表达。结论:这10个变化相反的基因成为敏感相关性基因的可能性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张淑芬  许士凯  吴国忠 《中成药》2000,22(8):561-562
目的:观察恒春奇圣胶囊对果蝇性活力及寿命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定果蝇交配潜伏期时间、振翅次数、交配时间及果蝇平均寿命、最高寿命的方法。结果:恒春奇胶囊能缩短黑腹果蝇的交配潜伏期,延长多数周龄果蝇的交配时间,增加雄果蝇在追逐雌蝇时的振翅次数;明显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延长幅度:雌蝇为27.91%和33.90%。雄蝇为39.56%和43%)。结论:恒春奇圣胶囊具有壮阳和延寿作用。  相似文献   
67.
亚硒酸钠对果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亚硒酸钠对果蝇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寿命的影响。将未来配果蝇随机分成4组,给予含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培养基喂养,采用DTNB比色法测定GSH-Px的活力;采用生存实验计算果蝇寿命。结果显示随亚硒酸钠摄入量的增加,雌雄果蝇体内GSH-Px活力明显上升(P〈0.05);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和平均最高寿命也显著延长(P〈0.05)。雄蝇的GSH-Px活力和寿命的变化对亚硒酸钠浓度的  相似文献   
68.
酞酸二丁酯对黑腹果蝇寿命及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环境污染物酞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对黑腹果蝇寿命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用生存试验检测果蝇寿命,记录不同剂量DBP染毒组果蝇生存数和死亡数,并测定DBP不同染毒浓度和不同染毒时间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ae,MDA)含量。结果 染毒后各剂量组雌雄果蝇半数死亡时间均缩短,平均寿命及平均最高寿命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不同浓度染毒组雌雄果蝇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雌雄果蝇在不同染毒时间的SOD活性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DBP可引起果蝇体内SOD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破坏果蝇体内的抗氧化系统,进而使果蝇寿命缩短,有很强的促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69.
刘洪超  胡澍  涂心明 《重庆医学》2015,(17):2311-2314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果蝇Ta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基于NCBI数据库中果蝇Ta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从蛋白质理化性质、跨膜区、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结构域、三维结构及物种间同源蛋白进化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Tap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在细胞核中发挥生物学效应,具有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结构域.Tap蛋白与来源于NeuroD1的模板2ql2.1.B有61.02%的氨基酸序列一致,Tap蛋白与人类和啮齿动物的编码产物高度同源,在系统发生树中距离最近.结论 果蝇Tap蛋白具有bHLH蛋白家族的典型结构,可能在果蝇胚胎发育早期的神经发生、分化等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0.
Loeys–Dietz syndrome (LDS)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mainly by cardiovascular, craniofacial and skeletal features. We report on a patient with LDS, whose prenatal examination was compatible with the diagnosis of 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 Neonatal assessment showed craniofacial and cardiovascular findings suggestive of LDS whose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the detection of a novel mutation (HGVN: NM_003242.5 (TGFBR2): c.1381T > C (p.(Cys461Arg))) in the TGFBR2 gene. Few prenatal and neonatal cases of LD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reviewed all cases reported to date with perinatal onset to deline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at allow us to prompt diagnosis of this syndrome at an early stage to prevent fatal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Furthermore we discuss the multidisciplinary follow up required in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