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76篇
  免费   1329篇
  国内免费   1169篇
耳鼻咽喉   262篇
儿科学   742篇
妇产科学   401篇
基础医学   4353篇
口腔科学   684篇
临床医学   2562篇
内科学   4243篇
皮肤病学   450篇
神经病学   1061篇
特种医学   5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214篇
综合类   4333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2067篇
眼科学   290篇
药学   1947篇
  2篇
中国医学   1044篇
肿瘤学   140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737篇
  2020年   633篇
  2019年   558篇
  2018年   513篇
  2017年   568篇
  2016年   543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1208篇
  2013年   1192篇
  2012年   1182篇
  2011年   1451篇
  2010年   1219篇
  2009年   1180篇
  2008年   1318篇
  2007年   1487篇
  2006年   1260篇
  2005年   1374篇
  2004年   1166篇
  2003年   1135篇
  2002年   983篇
  2001年   868篇
  2000年   846篇
  1999年   805篇
  1998年   745篇
  1997年   603篇
  1996年   510篇
  1995年   547篇
  1994年   451篇
  1993年   321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用RT-PCR方法检测登革病毒E基因核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建立检测登革2型病毒E基因的方法。方法:分别抽提登革2型病毒NGC株和从登革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分离得到的2型登革热病毒(DV)核酸(RNA),合成CD-NA第一链,经过RT-PCR得到cDNA产物,用Hinf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结果:通过RT-PCR检测登革2型病毒核酸。结论:登革2型病毒E基因核酸的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快速诊断登革病毒感染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索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角膜溃疡快速诊断的可行性。优越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建立PCR检测标准铜绿假单胞菌方法,对兔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角膜溃疡模型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并与细菌培养做比较。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扩增出一条长504bp的阳性条带,其他常见细菌,人和兔正常角膜组织均为阴性,动物模型PCR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100.0%;细菌培养敏感性为68.7%。特异性为93.7%。临床标本PCR阳性率为66.7%;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8.1%。结论:PCR技术对快速检测实验室和临床标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PCR-RSSO基础上HLA-Ⅰ、Ⅱ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PCR-DNA技术的分析,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杂交技术,建立改良半量扩增体系全自动HLA-I、Ⅱ等位基因分型方法,进行了635份血液标本HLA-A、B、C、DR、DQ等位基因分型,其中166份DNA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和手工全量扩增体系PCR-RSSO技术。对全自动半量PCR-RSSO、PCR-SSP、手工PCR-RSSO 3种方法做两两比较。结果全自动半量PCR-RSSO的分型成功率为98.4%(3 124/3 175),PCR-SSP为98.8%(656/664),手工PCR-RSSO为88.3%(733/830)。经χ2检验,全自动半量PCR-RSSO与PCR-SSP的分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与手工PCR-RSSO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R-RSSO可识别HLA-Ⅰ,Ⅱ共706个等位基因,覆盖WHO命名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936个等位基因的75.43%;对706个HLA等位基因的分型均为中~高分辨率,有分辨纯合子等位基因的能力;易长期保存书面的实验原始资料,即杂交条;具有成本低、劳动强度低、省时和DNA消耗量少等优点。PCR-RSSO适合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建立造血干细胞及脐带血干细胞库的组织配型。  相似文献   
54.
小干扰RNA干扰大鼠神经元Nogo受体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大鼠Nogo受体(NgR)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在原代神经元干扰其mRNA表达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皮层和海马细胞,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转染4对化学合成的大鼠NgR特异性siRNA,72h后提取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NgR mRNA表达情况。结果4对siRNA均能够下调靶基因NgR的mRNA表达水平,siNgR199、siNgR562、siNgR772和siNgR964等干扰后,NgR 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siRNA干扰组的6.5%、62.4%、15.2%和6.86%,与对照siRNA干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合成的NgR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的干扰大鼠原代皮层和海马细胞内Ng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5.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25-year-old male patient who presented with complaints of redness, photophobia, and decreased vision in the right eye of a week's duration. Slit-lamp biomicroscopic examination revealed a cream-colored, irregular elevated inferior iris mass, extending on to the anterior lens surface. Differential diagnoses of a fungal granuloma, a medulloepithelioma, and an amelanotic melanoma were considered. An excisional biopsy of the mass was performed through a superior clear corneal incis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 of the aqueous humor showed a positive pan fungal genome. Histopathology of the biopsied mass showed a giant cell granuloma with surrounding numerous branching, septate hyphae. Culture growth revealed Aspergillus fumigatus We report this case because of the rarity of Aspergillus iris granuloma as a primary presentation of endogenous Aspergillosis and review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bsence of a significant systemic history compounded the diagnostic dilemma in our patient. Definitive differentiation of this rare entity from a foreign body, amelanotic melanoma, and other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such as sarcoidosis and tuberculosis, may be possible only on microbiolog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56.
D16S539等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河南汉族群体 D16S53 9、D7S82 0、D13 S3 17、D8S1179和 D2 1S11等 5个基因座基因频率 ,获得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 随机抽取 2 0 9名河南汉族群体无血缘关系个体的静脉血 ,柠檬酸抗凝剂抗凝 ,酚 -氯仿法提取 DNA ,应用 PCR技术扩增上述 5个 STR基因座 ,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型。结果  2 0 9名个体中 D16S53 9、D7S82 0、D13 S3 17、D8S1179和 D2 1S11等 5个基因座分别检出 7、8、8、10、15个等位基因 ,基因型分布符合 Hardy-Weinberg平衡。 5个基因座的杂合度分别为 0 .790 7、0 .80 56、0 .7914、0 .82 3 9、0 .80 46,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 0 .7712、0 .780 1、0 .7694、0 .80 0 9、0 .7816,个人识别能力在 0 .9416、0 .93 67、0 .9511、0 .9546、0 .93 0 8,非父排除概率分别为 0 .610 6、0 .6179、0 .614 5、0 .70 2 2、0 .6712。结论  5个 STR基因座具有高度多态性遗传标记特征 ,在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术中发生冷凝集试验阳性的处理经验。方法 采用最适宜的温度(鼻咽温31.5℃—32.5℃,肛温34℃~35℃),常温高钾停跳液,CPB大剂量抑肽酶和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的严格监测等等。结果 术中阻断主动脉65min,心脏自动复跳,术后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血红蛋白尿。结论对CPB术中发生冷凝集试验阳性的病人采取综合性的防救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红细胞凝集、溶血等不良反应,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58.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泌型IgA水平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鹤峰县人民医院检验科,鹤峰 445800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泌型IgA(SIg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的关系,为临床提供一个新的评价HBV复制状态及肝细胞损伤的指标。方法 100份经ELISA检测并确诊为乙型肝炎的患者血清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拷贝数,用ELISA并经酶标仪定量其SIgA的量。结果 SIgA的含量与HBVDNA的拷贝数的对数呈正相关(r=0.69,P<0.01),在HBsAg( )/HBeAg( )/HBcAb( )组和HBsAg( )/HBeAb( )/HBcAb( )组中SIg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HBV DNA拷贝数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gA的含量在评价HBV的传染性及肝细胞损伤程度方面比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更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