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66篇
  免费   3006篇
  国内免费   1101篇
耳鼻咽喉   162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2100篇
基础医学   2470篇
口腔科学   630篇
临床医学   2928篇
内科学   504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1109篇
特种医学   10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5004篇
综合类   5560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1249篇
眼科学   620篇
药学   1306篇
  32篇
中国医学   2309篇
肿瘤学   3808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415篇
  2022年   638篇
  2021年   1127篇
  2020年   1103篇
  2019年   795篇
  2018年   783篇
  2017年   1111篇
  2016年   1240篇
  2015年   1209篇
  2014年   2363篇
  2013年   1986篇
  2012年   1935篇
  2011年   2064篇
  2010年   1716篇
  2009年   1393篇
  2008年   1304篇
  2007年   1406篇
  2006年   1232篇
  2005年   989篇
  2004年   835篇
  2003年   797篇
  2002年   671篇
  2001年   578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270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20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聚乙烯醇水凝胶髓核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一种新型水凝胶人工髓核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将来临床开展人工髓核置换手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7具新鲜标本的L_(4-5)脊柱功能单元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等运动工况下,观察正常椎间盘、髓核摘除以及人工髓核植入3种状态下椎间盘高度、应变和位移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椎间盘相比较,髓核摘除后椎间盘的高度和刚度降低,应变和位移加大(P<0.05)。而人工髓核植入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P>0.05)。结论 这种新型水凝胶人工髓核置换可纠正髓核摘除后的生物力学紊乱,有望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2.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方法 28名ASAⅡ~Ⅲ级患者行3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采用深浅丛联合阻滞,观察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分流管放置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麻醉后血压和心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时点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颈动脉夹闭前后收缩压和心率的波动性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0.0%,低血压6.25%,心动过速28.1%,心动过缓6.25%,分流管放置率6.25%.患者满意率84.4%.无1例改用全麻,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结论颈丛阻滞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3.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fracture separation of the articular pillar at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The trauma, following a brass knuckles, repeats almost in an experimental way the rotation and extension mechanism given in literature for the genesis of such injuries. From the admission in the orthopaedic service to the surgery, the development went in a characteristic way towards a rotatory displacement. Received: 12 July 2002, Accepted: 18 August 2002 Correspondence to: R. Massicot  相似文献   
154.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钉板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钉板植骨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间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及钉板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性疾病22例,其中4例患者行2椎体次全切除3节椎间隙减压手术。术后观察减压、固定、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X线摄片或CT扫描检查。结果患者获6~12个月随访,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加重情况。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无成角,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3d在颈围领固定下下床活动,4周后可恢复较轻工作。结论此术式可避免传统手术方法的缺点,即不取自体髂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并减压彻底,疗效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5.
应用联合减压术治疗中晚期脑疝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联合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嵌顿性脑疝的效果。方法 将 97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 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嵌顿性脑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联合减压术 (46例 )与常规骨瓣开颅术 (5 1例 )治疗 ,术后两组均经常规治疗。随访 1~ 32个月 ,平均 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减压治疗组有效率为 80 .4 % (37/ 4 6例 ) ,其中恢复良好、中残2 7例 (占 5 8.7% ) ,重残 10例 (占 2 1.7% ) ,死亡 9例 (占 19.6 % ) ;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有效率为 33.4 %(17/ 5 1例 ) ,其中恢复良好、中残 6例 (占 11.8% ) ,重残 11例 (占 2 1.6 % ) ,死亡 34例 (占 6 6 .6 % ) ,两组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联合减压治疗组患者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 (P<0 .0 5 )。联合减压治疗组患者的急性脑膨出、切口疝、切口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疒间及术后枕叶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 ,但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联合减压术治疗特重脑损伤合并嵌顿性脑疝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156.
Wheat germ agglutinin-horseradish peroxidase conjugate was injected in the unilateral 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 (SCG), and the projection pathways of postganglionic sympathetic nerve fibers innervating the cochlea were traced in the rat. The labeled axons advanced along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and a few advanced caudally in the major petrosal nerve (MPN) and entered the facial nerve, while the majority ran rostral to the pterygopalatine ganglion at the point where they crossed the MPN in the carotid canal. The rest of the labeled fibers remain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ICA and advanced to the cranial cavity. Most of the labeled fibers along the facial nerve joined the cochlear nerve and finally reached the osseous spiral lamina through the spiral ganglion. Some of the labeled fibers ran along the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from the basilar artery which was previously thought to have been the only pathway. We could not find any labeled fiber on the modiolar artery from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in the cochlea. These observ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our hypothesis that the sympathetic fibers innervating the neural tissues or related structures follow nerve fibers and meninges as matrices of projection pathways rather than arteries.  相似文献   
157.
用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评定颈椎病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44例颈椎病患者康复前后尿液中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变化。患者在治疗前,尿中GSH-Px活力为1080±310U/L((?)±s),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推拿和颈牵治疗后尿中GSH—Px活力平均下降38.8%,且下降幅度和疗效之间有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据此,我们认为颈椎病的发病可能和体内自由基代谢紊乱有关,同时认为,无创伤的尿GSH—Px活力测定可以作为颈椎病康复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从而为颈椎病康复疗效的评定提供科学的生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8.
初产妇30例,用亲水性聚氯酯泡沫宫颈扩张棒(简称“扩张棒”)作人工剥膜与破膜加催产素引产前扩张宫颈,同时以条件类同初产妇30例进行对照。扩张棒组置棒前宫颈成熟度评分为2.93±0.91,对照组为3.7±0.88,两组无显著差异:扩张后宫颈评分为6.13±1.22,与扩张前有显著差异(P<0.05)。扩张棒组引产成功率为92.6%,而对照组为64.3%,差异非常显著(P<0.01),同时能缩短产程。本组用扩张棒组引产的30例,无一例发生产时、产后感染。  相似文献   
159.
肩肱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有效外科治疗手段。方法:采用瘢痕广泛松解、双侧或单侧肩肱皮瓣转移,同时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供瓣区创面。结果:本组21例中,17例手术一次性完成,4例分两次完成。不但改善了患者的上肢功能,还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颈部的活动度。结论:瘢痕广泛松解、双侧或单侧肩肱皮瓣转移,同时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供瓣区创面是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有效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0.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后应用带锁钛板内固定的价值。方法对5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3例,平均随访时间2a,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感觉、肌力明显恢复,钛板及螺钉无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应用带锁钛板内固定能促使植骨块融合,有效地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