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71.
助吸收剂促进胸腺肽肠吸收的离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胸腺多肽在豚鼠离体小肠中的吸收情况,以及不同助吸收剂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胸腺多肽在离体小肠段有部分吸收,平均吸收率为15.76%,分别加入与其等剂量的助吸收剂氮酮,去氧胆酸钠,苄泽-78,能显著增加胸腺肽的吸收量,使平均吸收率分别提高到30.84%,26.98%和25.30%。  相似文献   
72.
本文观察了不同浓度的月桂氮酮对甲巯咪唑小鼠离体皮肤渗透性的影响。通过对药物累积释放量(Q)、稳态流量(J)、渗透系数(Kp)的测定和计算,表明含不同浓度月桂氮酮的甲巯咪唑乳剂均能增加药物的皮肤渗透性。药物从乳剂基质向皮肤的渗透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73.
秋水仙碱微乳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璇  张振海  陈彦  丁安伟  杜萌  贾晓斌 《中草药》2011,42(10):1963-1968
目的制备水包油型秋水仙碱微乳,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进行考察。方法以秋水仙碱、聚山梨醇酯、异丙醇、油酸和蒸馏水为主要成分,制备秋水仙碱微乳,考察其外观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秋水仙碱微乳的体外透皮过程,HPLC法测定秋水仙碱。结果制得的秋水仙碱微乳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平均粒径60.2 nm,外观圆整均匀,渗透效果依次为水溶液<微乳<促渗剂氮酮,其中氮酮7 h即达到释药平台期,微乳在12 h才接近平台期。结论制备的水包油型秋水仙碱微乳具有良好的透皮效果,且较透皮促渗剂氮酮来说能够缓释药物,为秋水仙碱的新型透皮给药系统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4.
王栋  韩国柱  陈兆军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3):1171-1174
目的:考察促渗剂氮酮和丙二醇对茶多酚搽剂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为该制剂的组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离体皮肤作为渗透屏障,以茶多酚中主要活性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检测指标,采用HPLC测定,研究氮酮和丙二醇对茶多酚的促渗作用。结果:含2%氮酮和10%丙二醇的1%茶多酚搽剂、含2%氮酮的1%茶多酚搽剂以及含10%丙二醇的1%茶多酚搽剂24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不含促渗剂的1%茶多酚搽剂的5.86,5.02和1.18倍。结论:10%丙二醇对茶多酚搽剂具有一定的促渗作用,2%氮酮促渗效果显著,二者联合使用对茶多酚搽剂的促渗效果最好,其渗透动力学行为可用Higuchi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为初步探讨辛味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的药性规律,选择21种有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报道的常用辛味中药挥发油为研究对象,在同一研究平台上完成制备、理化性质考察和透皮促渗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19种中药挥发油,松节油和薄荷油为直接购置,测定其挥发性;采用GC-MS分析了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利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考察21种中药挥发油对模型药物布洛芬体外经皮透过性的影响;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重对应分析挥发性以及来源中药药性(四气、五味、归经)与透皮促渗效果的关系。结果:未发现挥发油的挥发性与透皮促渗效果之间存在相关性;四气中温、热两气对辛味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效果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辛热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显著优于辛温中药挥发油(P0.05);具有辛苦味、归脾经的中药挥发油可能具有较强的透皮促渗效果。结论:辛味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效果与来源中药的药性特征之间存在关联性,并以四气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6.
本文报道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布洛芬含量,以氰酮为透皮吸收促进剂来考察布洛芬制剂的释放度,结果表明,布洛芬浓度在0.1~0.5μg/ml时与吸收度呈线性关系,氮酮含量在0%~2%时,在水包油(O/W)、油包水(W/O)型软膏及擦剂中的回收率依次为93.20%~101.50%、94.54%~100.10%和95.60%~100.20%。从第3小时起,实验组的布洛芬透皮释放量比对照组高(P<0.05).在O/W型软膏中,氮酮含量为0.5%~2.0%时,24h累积释放量Q值为对照组的1.29~4.65倍,2%时最高;在W/O型软膏中,Q值为对照组的1.16~7.25倍,2%时最高;在擦剂组中,氮酮含量为1%时,Q值最高。  相似文献   
77.
盛国荣 《中国药业》2005,14(4):29-31
目的:考察混合促透剂月桂氮(廾卓)酮和薄荷脑对肤康涂膜剂中水杨酸和酮康唑透皮促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小室法,以离体雄性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接受液中水杨酸和酮康唑的含量,计算各时间点的累积透皮率.结果:含2%月桂氮(廾卓)酮和2%薄荷脑的涂膜剂与不含月桂氮(廾卓)酮的涂膜剂相比较,其透皮促进作用在6 h后则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浓度的混合促透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水杨酸和酮康唑的透皮促进作用,其中以2%月桂氮(廾卓)酮和2%薄荷脑组成的混合促透剂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78.
促渗剂对利多卡因凝胶透皮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徐颖颖  梁文权 《中国药房》2003,14(6):337-338
目的 :研究薄荷醇和氮酮对利多卡因凝胶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包含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和氮酮的10%利多卡因凝胶 ,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 ,用离体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作用研究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利多卡因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结果 :不含促渗剂的利多卡因凝胶的渗透速率为0 834,含1%、3 %、5%薄荷醇的利多卡因凝胶的渗透速率分别为0 810、1 947、0 904 ;含1%、3 %、5 %氮酮的利多卡因凝胶的渗透速率为0 702、0 981、0 788 ;含3 %薄荷醇和1 %、3 %、5 %氮酮的利多卡因凝胶的渗透速率分别为1 299、0 986、0 914。结论 :3 %浓度的薄荷醇对利多卡因有明显的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79.
急性子提取液促对乙酰氨基酚透皮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急性子乙醇提取液对对乙酰氨基酚作为试验药物的促透皮作用.方法:采用体外透皮吸收实验方法和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透过液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吸收度.结果:不同浓度的急性子乙醇溶液,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不同时间的吸收度P<0.05,与月桂氮荤酮标准组比较,P>0.05.结论:急性子乙醇提取液具有促进对乙酰氨基酚透皮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月桂氮艹(上)卓(下)酮对阿司匹林小鼠离体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Franze扩散池,选不同浓度的月桂氮艹(上)卓(下)酮(0%,2%,5%)作促渗剂,紫外法测定药物累积释放量(Q)、稳态流量(J)、渗透系数(KP)。结果:含2%和5%月桂氮艹(上)卓(下)酮的乳膏的稳态流量(J)分别比空白乳膏增加14.9%和6.6%。结论:含不同浓度的月桂氮艹(上)卓(下)酮均可促进阿司匹林的透过,药物从乳剂型基质向皮肤的渗透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