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43篇
  免费   5328篇
  国内免费   2124篇
耳鼻咽喉   179篇
儿科学   1799篇
妇产科学   841篇
基础医学   6961篇
口腔科学   472篇
临床医学   11009篇
内科学   11752篇
皮肤病学   370篇
神经病学   3424篇
特种医学   29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389篇
综合类   13457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预防医学   4609篇
眼科学   710篇
药学   7060篇
  77篇
中国医学   7168篇
肿瘤学   1597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968篇
  2022年   1260篇
  2021年   2726篇
  2020年   2564篇
  2019年   2105篇
  2018年   2025篇
  2017年   2228篇
  2016年   2340篇
  2015年   2347篇
  2014年   4417篇
  2013年   4741篇
  2012年   3993篇
  2011年   4259篇
  2010年   3386篇
  2009年   3060篇
  2008年   3158篇
  2007年   3330篇
  2006年   3014篇
  2005年   2751篇
  2004年   2459篇
  2003年   2268篇
  2002年   1982篇
  2001年   1911篇
  2000年   1563篇
  1999年   1360篇
  1998年   1250篇
  1997年   1332篇
  1996年   1069篇
  1995年   1051篇
  1994年   1012篇
  1993年   766篇
  1992年   751篇
  1991年   668篇
  1990年   527篇
  1989年   504篇
  1988年   497篇
  1987年   399篇
  1986年   376篇
  1985年   555篇
  1984年   460篇
  1983年   288篇
  1982年   418篇
  1981年   308篇
  1980年   275篇
  1979年   201篇
  1978年   165篇
  1977年   153篇
  1976年   140篇
  1975年   7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91.
透析器复用对补体及单个核细胞激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透析器复用对补体和单个核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比较透析器第四次复用与首次使用时,血浆补体终末复合物(SC5b-9)浓度及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培养产生IL-1β、TNF-α和IL-6量的差异。结果:血仿膜透析器用过氧乙酸和福尔马林消毒后第四次复用时,血浆SC5b-9浓度变化幅度较首次使用明显降低;PBMC在LPS刺激下体培养产生IL-1β、TNF-α和IL-6的量与首次使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仿膜透析器用过氧乙酸和福民林消毒复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补体激活能力,但不影响PBMC产生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992.
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测定在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测定(S/D)与无钢荷试验(NST)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D与NST对孕龄为35~40周157例ICP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并对新生儿Apgar评分和羊水粪染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脐动脉血流S/D〈3、NST≥7分,胎儿预后良好;脐动脉血流S/D≥3、NST〈7分,胎儿预后不佳,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检测弥补单纯NST对ICP患者胎儿预后判断的不足,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3.
非小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用血液分析仪作血常规检测时由非小红细胞引起的上限区域干扰 (upperregioninterference ,URI)对血小板计数 (BPC)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血液分析仪作血小板参数分析 ,对出现URI报警但又不是小红细胞干扰的标本作显微镜计数 ,把两法结果作配对t检验。结果 :仪器法结果为 (6 6± 17)× 10 9/L ,而显微镜计数法为 (98± 2 0 )× 10 9/L ,两法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URI报警时除小红细胞干扰外 ,还有其他诸多因素 ;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块、冷球蛋白、衰老破坏的红细胞碎片等 ,其中最常见的为大血小板。结论 :对URI报警但非小红细胞干扰的BPC结果 ,一定要进行人工显微镜目测计数复检 ,否则会得到不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采用中枢迷走神经背核复合体(DVC)微量注射血管活性肠肽(VIP),观察胃黏膜血流量(GMBF)变化和电针对GMBF的调整作用。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对大鼠中枢进行定位和注射,电针足三里穴,用氢气清除法测定GMBF;放射免疫法测量外周血中VIP含量。结果:DVC微量注射VIP后,血中VIP含量增加(P<0.01),GMBF明显增加(P<0.01)。电针(EA)足三里穴加强了GMBF放大效应。结论:DVC注射VIP对GMBF有放大效应,证实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NEIS)中VIP是重要的神经肽,DVC是VIP作用的社会中枢特异性部位之一,电针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尼群地平与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尼群地平和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两组:(1)尼群地平组;(2)非洛地平组.治疗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变异性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均能使血压变异性降低,其中非洛地平组治疗第4周后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下降幅度大于尼群地平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均能使24 h平均收缩压(SBP)和平均舒张压(DBP)降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非洛地平对夜间血压nSBP和nDBP下降率改变较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中男女之间血压变异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血压变异性与年龄关系:年龄≤60岁患者其血压变异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年龄≥60岁患者血压变异性不再继续增加.结论:两组均能使血压变异性降低,但非洛地平组优于尼群地平组,且对夜间血压下降改变较小.因此,治疗EH患者优选非洛地平,在一定范围内年龄越大血压变异性越大,亦表明早期治疗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活血通脉片对大鼠异丙肾上腺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铟  龙梅  刘莉  夏天  王宗仁  马世平  梅其炳  晏培松 《医学争鸣》2001,22(16):1490-149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通脉片(Huoxue TOngmai tablet,HXTMT)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心肌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用HXTMT给SD大鼠连续灌胃14d,第12日起动物sc ISO(48umol.kg^-1.d^-1),每日一次,连续3d,复制异丙肾上腺素性心肌损伤大鼠模型。结果:中药复方制剂HXTMT能明显减轻心肌损伤程度,血清CK活性,心肌MDA含量,心肌含水量分别减少14%,25%,2%,与模型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HXTMT能稳定细胞膜,减轻心肌水肿程度,阻止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提示HXTM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有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菝葜三种提取物活血化瘀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研究菝葜的活血化瘀药理作用.方法菝葜水煎液(Ⅰ)、正丁醇萃取物(Ⅱ)、正丁醇萃取剩余物(Ⅲ)高(100g/kg)、低(50 g/kg)剂量对小白鼠灌胃给药7 d后,眼眶取血,采用凝固比浊法测定APTT、PT,采用derive法测定FIB;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数,采用比浊法体外测定Ⅰ、Ⅱ、Ⅲ对人血小板的聚集功能Ma、M1、V1的影响.结果100 g/kg剂量的Ⅰ和Ⅲ能显著延长APTT(P<0.05),50~100 g/kg剂量的Ⅲ能使FIB显著增加(P<0.05),而50 g/kg剂量的Ⅱ能使FIB显著减少(P<0.05).稀释8倍后的Ⅰ和Ⅱ能抑制体外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特别是对V1的影响更显著(P<0.01),但三者对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结论菝葜具有明显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延长内源性凝血时间及影响纤维蛋白原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98.
严重烧伤休克期切痂对休克复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期切痂的可行性及其对休克复苏的影响。方法 采用40%TBSAⅢ度烫伤犬模型,随机分为切痂组(E组)和非切痂组(C组)。伤后1h按Parkland公式补给平衡盐溶液,E组动物伤后3h切痂。分别于伤前及伤后30min和3、6、12、24、48h检测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业、氧代及血浆氧自由基变化。结果 烧伤后30min,CO明显下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和血乳酸含量明显增加,切痂后,E组动物上述指标较C组明显改善。结论 休克期切痂能较早地纠正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紊乱及氧代谢障碍,减轻氧自由损伤,有利于烧伤休克的复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每日口服一次卡维地洛降压疗效的持续性及对血压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0例,停用所有降压药物7d,再服安慰剂14d生,对坐位舒张压为95-114mmHg,且HR≥60次/min者进行ABPM,24h平均舒张压(MDBP)≥85mmHg者,(早9时)口服卡维地洛10mg/d,共2周,对疗效满意(舒张压<90mmHg或下降>20mmHg)者进行ABPM,如MDBP<85mmHg,维持原剂量不变,若MDBP≥85mmHg,每2周剂量递增10mg/d并进行疗效评价,增加至40mg/d,连用4周后进行ABPM并结束观察。结果:(1)诊室偶测血压和24h,日间,夜间动态血压平均值及相应的血压负荷均显著降低(P<0.01),降压总效率为85%;(2)该药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79.7%和73.4%;(3)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光滑指数分别为1.92和2.65;(4)治疗后24h和日间的收缩压之长时血压变异减少(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卡维地洛10mg-40mgQd,可平稳持续控制24h血压,推荐为优选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000.
RDW-MCV贫血分类法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RDW /MCV分类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将EDTA盐抗凝血于K -4 5 0 0型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结果可将贫血分为六类 ,即小细胞均一性 (如α、β -地贫 )、小细胞不均一性 (如缺铁性贫血 )、大细胞均一性、大细胞不均一性 (如巨幼贫 )、正细胞均一性 (大失血性贫血 )和正细胞不均一性。认为RDW /MCV给临床医生对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很有价值的筛选和诊断指标 ,尤其是对小细胞性贫血 ,如IDA与α、β -轻型地中海贫血的筛选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