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462篇
  免费   13189篇
  国内免费   10594篇
耳鼻咽喉   832篇
儿科学   2146篇
妇产科学   1444篇
基础医学   14894篇
口腔科学   2563篇
临床医学   16717篇
内科学   20247篇
皮肤病学   1665篇
神经病学   3698篇
特种医学   3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9篇
外科学   8451篇
综合类   48372篇
预防医学   9919篇
眼科学   1482篇
药学   19732篇
  188篇
中国医学   14176篇
肿瘤学   10459篇
  2024年   1948篇
  2023年   6634篇
  2022年   5457篇
  2021年   6713篇
  2020年   5616篇
  2019年   6344篇
  2018年   3563篇
  2017年   5310篇
  2016年   5530篇
  2015年   5785篇
  2014年   7516篇
  2013年   7906篇
  2012年   10340篇
  2011年   11430篇
  2010年   11200篇
  2009年   9991篇
  2008年   9022篇
  2007年   8489篇
  2006年   8024篇
  2005年   8527篇
  2004年   6656篇
  2003年   5656篇
  2002年   4468篇
  2001年   4171篇
  2000年   3313篇
  1999年   2412篇
  1998年   1784篇
  1997年   1394篇
  1996年   1029篇
  1995年   901篇
  1994年   728篇
  1993年   454篇
  1992年   441篇
  1991年   429篇
  1990年   339篇
  1989年   293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杨铁虹  贾敏  梅其炳 《中药材》2005,28(5):405-407
目的:观察当归多糖及其3个组分对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IL-2、IFN-γ的影响.方法:机械分散法制备小鼠单个脾细胞悬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FN-γ的浓度.结果:当归多糖及其3个组分在30~100 μg/ml剂量范围内,能显著促进脾细胞的增殖;其中组分AP-3能够显著促进巨噬细胞、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细胞上清液中IL-2和IFN-γ的浓度.结论:当归多糖能够活化巨噬细胞和T细胞,还可以通过细胞因子IL-2、IFN ̄γ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TGF—β1(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ELISA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量及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与TGF—β1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量的增多可能诱导TGF—β1表达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正常Wistar大鼠脾脏DC后置于96孔培养板(1×10~5/孔),采用HMGB1刺激,观察HMGB1刺激与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表达的时间-效应关系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HMGB1刺激后,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MHCⅡ表达分别于24~72 h明显上调(P<0.05,0.01),其中以作用48 h后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上调尤为显著(P<0.01);0.1μg/ml、1μg/ml、10μg/ml的HMGB1刺激均可诱导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MHCⅡ表达增强(P<0.05,0.01),其中HMGB1的浓度在1μg/ml时,大鼠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增强最明显(P<0.01)。结论HMGB1能诱导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增强,HMGB1可能是诱导DC成熟的免疫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比较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人骨肉瘤细胞高低转移株的表达水平,探讨MTA1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细胞转移潜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MG-63骨肉瘤细胞高低转移株MTA1的表达情况,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两株MG-63细胞的体外侵袭力;用脂质体介导的MTA1基因转染MG-63低转移株细胞,通过 RT-PCR检测MTA1的表达;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结果 RT-PCR结果显示MTA1在MG-63低转移细胞株中表达水平低(1.32),在高转移细胞株中表达水平高(6.27,P<0.05);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显示MG-63高转移株细胞体外侵袭力强,其穿膜细胞相对百分率为(46.3±2.4)%,低转移株细胞体外侵袭力较弱,其穿膜细胞相对百分率(12.6± 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TA1基因后,低转移细胞株转移潜能较未转染细胞明显增高。结论 MTA1与人骨肉瘤细胞转移潜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5.
JC病毒样颗粒可直接转运进入细胞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JC病毒(JCV)病毒样颗粒(VLP)是否可以直接转运进入细胞核。方法心用JCV主要外壳蛋白VP1体外表达、重组VIP,在其表面标记异硫氰基荧光素(FTTC),同时在其内部包裹荧光染料Cy3,感染培养的HeLa细胞和SVG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VLP入核转运。结果HeLa和SVG细胞感染包裹Cy3的FTTC-VLP时,FTTC与Cy3同时出现于细胞核内相同部位;而感染FTTC—VP1与Cy3混合物时,FTTC虽可在细胞核内检测到,但Cy3信号几乎消失。包裹Cy3的VIP用SDSPAGE展开,荧光显像后行考马斯亮蓝(CBB)染色,发现Cy3和VLP移行至不同部位,证明Cy3不能与VP1结合,提示VLP以完整的颗粒形式转运进入细胞核。应用包裹外源性DNA的VLP感染培养的HeLa和SVG细胞,发现包裹的DNA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可检测到,提示JCV入核过程与VIP相同。结论VLP可以不经裂解直接转运进入细胞核,JCV入核转运可能与VLP相同。  相似文献   
996.
结核分枝杆菌的ESX-1专用分泌系统由RD1(extRD1)扩展区编码,确保ESAT-6蛋白及其伴侣。10-kDa的培养滤液蛋白CFP-10的输出。并在BCG疫苗株和田鼠分枝杆菌中缺少分泌。我们系统地研究与抗原分泌、特异性免疫原性和毒力有关的各个ESX-1基因。与对照相比,ESX-1-补体激活的BCG和田鼠分支杆菌均可被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更有效地吞噬。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妊高征患者胎盘床浸润的滋养细胞内皮素(ET-1)的表达情况,探讨妊高征的发病机理。方法:收集正常妊娠病例30例,妊高征共70例,其中轻度30例,中度20例,重度2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妊高征和正常妊娠的胎盘床蜕膜段和肌层浸润的滋养细胞进行ET-1的标记。结果:ET-1在妊高征胎盘床蜕膜段浸润的滋养细胞的表达与正常妊娠无明显差别(P>0.05),ET-1在妊高征胎盘床肌层浸润的滋养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P<0.05)。讨论:妊高征时胎盘床肌层浸润的滋养细胞分泌的内皮素明显增多,提示妊高征的发生可能与肌层浸润的滋养细胞分泌的内皮素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998.
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复发性卒中风险增高,改进对复发性卒中的预测策略有助于卒中二级预防。澳大利亚St.Vincent医学研究所的Campbell等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评价既往卒中或TIA患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肾素、脂质和脂蛋白颗粒浓度对复发性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Campbell等利用了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报告65例双炔失碳酯配伍d1-15甲基PGF_(2α)(以下简称PG)抗早孕结果并与33例丙睾配伍PG抗早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双炔失碳酯组完全流产59例,占90%;不全流产3例,占5%;失败3例,占5%;总有效率95%。丙睾组完全流产27例,占82%;不全流产6例,占18%;总有效率100%。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完全流产率无显著差异;但不全流产率有明显差异(P<0.05)。药流后点滴出血天数,双炔失碳酯组平均为8.1±5.0天;丙睾组平均为18.9±19.1天;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双炔失碳酯经阴道给药后无一例发生心、肝、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卡那霉素链霉菌温和性噬菌体SKJ1DNA上有2个AvaI和SmaI酶切位点,8个SalI位点,7个EcoRI位点及12个BamHI位点,经酶切后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SKJ1DNA大小为60.7kb。用单酶切,双酶切及片段酶切分析,得到SKJ1DNA的AvaI、SmaI、EcoRI、SalI酶切图谱及BamI1的部分酶切图谱,证明AvaI和SmaI在SKJ1DNA上具有相同酶切位点,并经过酶切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