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81篇
  免费   4753篇
  国内免费   3875篇
耳鼻咽喉   314篇
儿科学   970篇
妇产科学   510篇
基础医学   3991篇
口腔科学   324篇
临床医学   16309篇
内科学   4147篇
皮肤病学   150篇
神经病学   1544篇
特种医学   20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7篇
外科学   4704篇
综合类   36691篇
预防医学   22325篇
眼科学   395篇
药学   11648篇
  530篇
中国医学   8124篇
肿瘤学   1301篇
  2024年   785篇
  2023年   2844篇
  2022年   2326篇
  2021年   2826篇
  2020年   2748篇
  2019年   2445篇
  2018年   1256篇
  2017年   2139篇
  2016年   2443篇
  2015年   3224篇
  2014年   6251篇
  2013年   6275篇
  2012年   8249篇
  2011年   8403篇
  2010年   7393篇
  2009年   7327篇
  2008年   8370篇
  2007年   6791篇
  2006年   5787篇
  2005年   5699篇
  2004年   4709篇
  2003年   3791篇
  2002年   2795篇
  2001年   2306篇
  2000年   1849篇
  1999年   1343篇
  1998年   995篇
  1997年   931篇
  1996年   879篇
  1995年   797篇
  1994年   605篇
  1993年   340篇
  1992年   269篇
  1991年   276篇
  1990年   200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古晓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464-4465
目的:探讨对住院孕产妇予以营养宣教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接受营养宣教的孕产妇200例,对比分析宣教前后孕产妇关于营养方面的相关知识、态度和实际行为,并进行差异评价。结果宣教后,孕产妇的食物呈现多样化特征,以谷类为主;孕产妇食用蔬菜、水果、奶类、豆制品的次数明显增加,同时还摄入了一定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在保持食量与体力活动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体重的实时控制。此外,孕产妇对营养知识的认知度及其营养技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迅速记忆并且辨别一些适宜产后营养恢复的食物,例如产后第1天可吃些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和汤水,如红糖水、藕粉、蒸蛋羹、鲫鱼汤等,但汤不能太油腻;第2天向正常膳食过渡。食物品种多样化。同时,对于一些产妇保养的错误认识如鸡蛋吃得越多越好、吃牛奶鸡蛋补铁等进行了纠正。结论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必要的营养宣教,能够提高孕产妇对相关营养知识的认知度,改善其对于营养宣教的态度,提高营养搭配技能,从而有效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概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需手术治疗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术后48小时通过空肠管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在术后7天完全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日、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平均住院日少、术后治疗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较为科学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帮助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治疗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4.
《西北医学教育》2016,(6):862-866
当今大学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并实现自我社会化。为了创建良好的大学生社会化环境,造就心智健全的创新型高端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对本科生实行书院制管理。启德书院作为八大书院之一,少数民族医学生众多,书院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书院制"开放的教育理念与自由的生活空间相互交融"的独特优势,努力激发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主体意识、社会思维,并从思想引领、人格塑造、行为养成、自主管理与决策等方面来探索符合自身情况的少数民族医学生社会化模式,以期促进少数民族医学生社会化进程,进而提升少数民族医学生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临床带教中采用情景模拟、案例讨论联合教学法效果。方法在本院实习的若干名护生中,选取124名护生分按照教学方法分组,对照组62名实施传统急诊护理带教,观察组62名实施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法,对比临床带教效果。结果两组实践与理论成绩相比,观察组成绩更高(P<0.05)。思维、急救及应激能力自我评价相比,观察组的总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案例分析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后,问卷调查中观察组无护生不赞同此模式,非常赞同此教学模式的护生占总人数的90%以上。结论实施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模式后,护生急诊护理实践与理论水平均提升,护生我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26.
27.
王怡雯 《家庭育儿》2020,(1):0129-0129
STEM教育以培养具有跨学科思雏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具有团队协作实施\跨学科学习和社会服务支持等特点。把STEM教育引入幼儿园,将会让学前教育更具有全面性。在两种教育相结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这也有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十全大补汤联合肠内营养乳剂(TP)治疗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发生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因素及对营养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行十全大补汤联合TP治疗的80例胃癌术后(气血两虚)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出现FI分为耐受组(34例)和不耐受组(46例)。FI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观察FI对患者营养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肠内营养(EN)的时间、使用营养泵、早期灌肠与FI的发生密切相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2 h[OR=0. 022,P=0. 001,95%CI(0. 002,0. 223)]、使用营养泵[OR=0. 021,P=0. 000,95%CI(0. 003,0. 162)]是F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0 d,耐受组患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升高水平优于不耐受组(P <0. 05),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不耐受组(P <0. 05)。结论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早期给予十全大补汤联合TP治疗开始后,患者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不短于2 h、使用营养泵能有效减少FI的发生,并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了中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9.
背景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之下,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减弱,机构养老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报道,很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营养不合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目的 通过调查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科医师营养教育及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7家养老机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老年人抑郁量表(GD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258例老年人中,存在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老年人共计75例(29.1%)。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的老年人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2.349(1.070,5.156)〕、BMI〔OR(95%CI)=0.092(0.036,0.23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95%CI)=0.208(0.083,0.522)〕、日常活动能力〔OR(95%CI)=10.214(3.099,33.669)〕、患病种数〔OR(95%CI)=2.682(1.248,5.763)〕及精神状态〔OR(95%CI)=4.822(2.005,11.600)〕是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地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健康威胁,高龄、低BMI、抑郁、合并多种疾病、日常活动能力低下及无医保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老年人加强个性化营养教育和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的应用及对手术疗效、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介入治疗科收治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80例,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将研究人群分为有营养风险组(NRS 2002≥3分)和无营养风险组(NRS 2002<3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反映营养状况的物理和生化指标以及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中,无营养风险患者有85例,有营养风险患者有95例,营养风险发生率52.8%。两组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体质指数、白蛋白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总蛋白和前蛋白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TACE治疗肿瘤的临床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无营养风险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有营养风险患者评分高(P<0.05)。有营养风险患者3年生存率为54.74%;无营养风险患者3年生存率为68.24%,存在统计学意义(HR=0.61,P=0.05, 95%CI=0.38~0.98)。肝性脑病、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消化道出血和门脉癌栓堵塞的发生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营养风险筛查对于行TACE手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