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静脉营养     
一、静脉营养及其适应症静脉营养又称静脉喂养、静脉高营养、静脉全营养,是近年发展的一种较长期持续非经口输注全营养成份的辅助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它是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病人的有效支持疗法。过去像高位肠瘘、肠梗阻、肝昏迷、手术前后等,由于不能进食,  相似文献   

2.
1、概念:新生儿静脉营养也叫胃肠道外营养,是对长期不能经口喂养的患病新生儿和早产儿提供营养的重要方法,临床上有全胃肠外营养和部分胃肠外营养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静脉高营养     
消化道是摄取营养的最好途径,在许多病理情况下,影响消化道的功能,使病员在较长时期内不能或者不愿进食,这样,就将引起营养紊乱,表现为负氮平衡和体重下降。过去,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于解决液体的补充,电解质的维持,酸硷的平衡,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如何维持营养方面,不是无能为力,就是办法很少。五十年代初,如何从消化道外补充营养的问题才受到人们的注意,直到六十年代,Durick发表了通过深静脉提供高能量营养途径,才使消化道外补充营养具备切实可行;而且可以推广的办  相似文献   

4.
汪健 《苏州医学》2003,26(2):64-66
自1968年美国Dudrick首次报道应用经中心静脉营养治疗先天性肠闭锁新生儿获得成功后,在过去的20年,最大的发展之一是经静脉提供完全营养需要的能力。肠外营养(又称静脉营养或TPN)的影响在新生儿尤其突出,它的运用极大提高了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腹裂和十二指肠闭锁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静脉高营养     
静脉高营养系指经深静脉(最常用经锁骨下静脉而入上腔静脉)的途径输入含有高价营养物质的溶液,除供给维持机体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静脉营养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特别是新生儿,由于日龄、体重、原发疾病的不同以及经济条件的差异,使新生儿静脉营养更不易操作.现总结工作以来新生儿静脉营养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部分静脉营养(PPN)与全静脉营养(TPN)治疗极低体重儿(VLBWI)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均于生后48小时内开始静脉内营养。治疗组在静脉内营养同时,经口滴喂母乳或早产配方乳0.5~1.0mL/kg.h(5~20mL/kg.d);对照组禁食。结果:两组患儿每日体重增长相近(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静脉内营养时间明显缩短(p<0.05),黄疸持续时间短(p<0.05),大便通畅(p<0.05)。结论:PPN和TPN均能明显增加极低体重儿的体重;PPN能使极低体重儿较早脱离静脉内营养,减少感染、便秘、胆汁淤积性黄疸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常出现喂养困难,热量不足而造成营养不良及各种并发症,静脉营养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为了对静脉营养的早产儿进行临床评价,我们选择了采用静脉营养与未进行静脉营养的早产儿进行了对比分析。1对象和方法对象观察组为1995年1月~1998年1月...  相似文献   

9.
10.
因疾病引起进食不足或疾病或手术引起的机体代谢改变都能影响病人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常会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削弱病人对手术或感染的耐受力,影响术后的恢复。因此,在处理外科病人的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在术前或术后进行必要的营养补充。在危重病人的处理上,营养支持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在临床上,通过静脉途径补充适量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是营养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由于静脉营养的推广,患有严重畸形,长期不能使用胃肠道的患儿,其预后有了重大改善。静脉营养使患有复杂先天性畸形的婴幼儿得到正常或几乎接近正常的体重。这给内外科医生在处理这类情况以较大的使用范围。目前,高渗葡萄糖液和氨基酸液的给予,都是通过中央静脉导管。这种方法已成功的应用于成人和小儿,但数种与此有关的併发症亦有报导,两种严重的饼发症——败血症和上腔静脉栓塞,认为使用中央静脉导管的结果。近来有些  相似文献   

13.
14.
静脉高营养是一种能起到人工胃肠作用、从静脉补充营养的治疗措施.它是从静脉供给手术患者所需的热量、维生素、电解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的情况下仍保持正氮平衡,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力,增加体重,有利于伤口愈合及健康的恢复.本文总结我科收治的1例直肠癌术后2个月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在点滴静脉高营养10 min左右出现过敏现象,经及时抢救,过敏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5.
提供新生儿胃肠外营养应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开始及调整阶段,以增加患儿对所供溶液的耐受性。在此阶段中应逐渐增加葡萄糖及脂肪负荷,直到能量供应充足或其他因素(如液量过多)限制其进一步增加为止。此阶段所需时间各不相同,极不成熟儿或因呼吸衰竭及感染而致应激状态的新生儿较成熟的新生儿所需时间为长。在第二阶段,患儿接受的热量正好维持其体重增加且没有电解质紊乱。在此阶段最理想的是患儿体重每天增加15~25 g(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周围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53例早产儿经周围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结果患儿每日体重增加10~15g,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周围静脉胃肠外营养是危重新生儿康复的基础,对早产儿可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置管行静脉高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高营养(TPN)的输入途径有2种:1中心静脉,2周围静脉。中心静脉管径粗、血流速度快、流量大、输入的营养物质能很快被血液稀释,对血管壁刺激性小。同时可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且患者的活动不受限制,因此在临床上广泛采用。我院1997年6月~1999年8月应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行TPN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7例行TPN的患者均为外科大手术后的患者。男42例,女15例,年龄13~82岁。置管时间2~43d,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46例,颈内静脉置管11例。57例患者中均未出现空气栓塞、血栓性静脉炎、血胸、气胸等并发症,4例因…  相似文献   

18.
配合20%脂肪乳剂治疗28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结果显示:病人精神好转、食欲增加、症状改善,腹水消失16例,有微量腹水10例,提示20%脂肪乳剂配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早产儿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生后第3 d开始应用氨基酸,开始剂量0.5 g/(kg.d),每日增加0.5~3.0 g/kg;生后第4 d开始应用脂肪乳,开始剂量每日0.5 g/kg,每日增加0.5~3.0 g/kg;生后第3 d开始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适量。静脉营养液采用"全合一"方式,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经外周静脉用微量输液泵在24 h内均匀输入,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结果:①两组间胆固醇、甘油三脂、胆红素、尿素氮、碱剩余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未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及肝肾功能损害。②体重增长比较:观察组生后5~7 d开始增长,住院期间体重平均每日增加(15.24±6.32)g。对照组存活32例,生后7~10 d体重开始增长,住院期间体重平均每日增加(9.87±3.03)g,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③治愈率比较:观察组32例治愈31例,自动出院1例,治愈率96.87%;对照组32例患儿,治愈24例,好转4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治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并发症比较:观察组32例中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18.75%,对照组32例中发生并发症14例,发生率43.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周围静脉营养能使早产儿更快更早地增加体重,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医学界一致认为足够的营养供给是确保外科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缩短病程、促进机体早日康复的关键;而目前临床上营养物种类和支持方法日益多元化,为此,我们对外科手术患者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