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79篇
  免费   3043篇
  国内免费   1417篇
耳鼻咽喉   390篇
儿科学   891篇
妇产科学   761篇
基础医学   3996篇
口腔科学   310篇
临床医学   7555篇
内科学   14098篇
皮肤病学   93篇
神经病学   3844篇
特种医学   49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264篇
综合类   8756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248篇
眼科学   567篇
药学   3241篇
  25篇
中国医学   1243篇
肿瘤学   584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766篇
  2022年   1262篇
  2021年   2200篇
  2020年   1940篇
  2019年   1750篇
  2018年   1806篇
  2017年   1579篇
  2016年   1617篇
  2015年   1806篇
  2014年   3791篇
  2013年   3625篇
  2012年   3106篇
  2011年   3421篇
  2010年   2943篇
  2009年   2947篇
  2008年   3093篇
  2007年   3085篇
  2006年   2834篇
  2005年   2333篇
  2004年   1859篇
  2003年   1634篇
  2002年   1328篇
  2001年   1271篇
  2000年   963篇
  1999年   869篇
  1998年   869篇
  1997年   807篇
  1996年   624篇
  1995年   622篇
  1994年   524篇
  1993年   471篇
  1992年   429篇
  1991年   345篇
  1990年   294篇
  1989年   252篇
  1988年   241篇
  1987年   217篇
  1986年   171篇
  1985年   215篇
  1984年   173篇
  1983年   93篇
  1982年   142篇
  1981年   105篇
  1980年   86篇
  1979年   77篇
  1978年   65篇
  1977年   41篇
  1976年   36篇
  197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目的研究64层CT一次扫描同时完成心脏冠脉成像及心功能分析的可行性。方法96例患者均行MSCT心脏成像扫描和MR心脏检查,数据分别按照冠脉成像和心功能分析要求进行重建和后处理,评估。结果1271段冠脉血管中有约99%血管显示清晰,达到诊断要求;心功能分析数据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容积(LVMV)与MR相关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91、0.94、0.89、0.88。结论MSCT可以在一次扫描中完成冠脉成像和心功能数据采集,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颈肩背轴型反流皮瓣修复儿童颏颈瘢痕挛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修复儿童颏颈瘢痕挛缩一种实用而较理想的方法.方法以颈横动脉浅支为蒂,利用其与旋肩胛动脉皮支的丰富吻合,反流形成超长的轴型皮瓣,向前旋转修复瘢痕松解后的颈前创面.结果采用本皮瓣修复30例儿童颏颈瘢痕挛缩,其中18例随访2年,颈部活动自如,颌骨发育无明显异常,皮瓣色泽良好,效果令人满意.结论本皮瓣轴型血管恒定,反流灌注动脉压高有保证,供瓣面积充足,供区多可直接拉拢缝合,是修复儿童颏颈瘢痕挛缩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3.
动脉栓塞对骨盆肿瘤手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供血动脉栓塞对骨盆肿瘤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16例,脊索瘤7例,骨巨细胞瘤3例,骨转移瘤3例,骨肉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术前1d行肿瘤血管造影并用明胶海绵进行供血动脉栓塞。与对照组(结扎双侧髂内动脉骨盆肿瘤切除术)比较,观察其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各种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骨盆肿瘤切除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与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比较,除术中出血量外(P〉0.05),手术、住院、术后下床及伤口愈合时间在统计学上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结扎双侧髂内动脉可能对患者的性功能、排便功能等存在着不良的影响。[结论]肿瘤供血动脉栓塞骨盆肿瘤切除术可大大缩短手术、住院、术后下床、伤口愈合时间,且能更好地保护盆腔内外各组织器官的血运,从而避免其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54.
Smart Prep技术在肾动脉CTA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Smart Prep技术在肾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20例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时间-密度曲线获得肾动脉的有效浓度阈值。65例行肾动脉CTA造影,经肘静脉团注370mgI/ml优维显1.5ml/kg后,应用Smart Prep软件实时监控靶血管浓度,当感兴趣区对比剂浓度达有效浓度阈值时触发增强扫描完成数据采集,重组和重建图像显示肾动脉。结果:65例肾动脉CTA造影均获成功,58例(89.2%)增强时相处于最佳扫描时期。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15~38s不等,个体差异明显,而肾动脉CT值持续位于有效浓度阈值(100HU)以上。结论:Smart Prep技术实时监控肾动脉对比剂浓度变化并及时触发增强扫描,它不受个体差异影响即可确保增强扫描的实施,优于小剂量试验。  相似文献   
55.
铜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是人类和动物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参与体内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营养物质的代谢,铜代谢异常会造成多种疾病。本文主要综述铜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等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12例开放性腋动脉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放性腋动脉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1996年-2002年,共诊治12例开放性腋动脉损伤的患者,从受伤到入院时间为3~14h,入院时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急诊进行清创、血管神经探查和修复术。其中行腋动脉修补5例,腋动脉直接吻合6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1例。结果伤后8h内腋动脉再通8例,8~16h内腋动脉再通4例,无病例发生截肢或死亡。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桡动脉搏动良好。结论对开放性腋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探查是控制休克、获取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Tornier骨水泥柄、双极桡骨头假体进行置换,其中新鲜Ma- sonⅢ型骨折15例,陈旧性MasonⅢ型骨折2例。手术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入路,17例均行环状韧带修复。术后48 h开始关节逐步被动功能操练。另外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肘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与多枚克氏针内固定作为对照。结果假体置换组14例患者得到6~27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2.8%;3例出现异位骨化,下尺桡关节未见异常改变。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患者均得到10~21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肘关节功能评分:良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12.5%。两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O<0.01)。结论采用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的方法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比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更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血流壁切应力的水平分析其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彩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以及对研究对象测量患侧颈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液粘滞度,通过公式计算血流壁切应力。结果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高回声和低回声斑块组之间血流壁切应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流壁低切应力促进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9.
冠状动脉瘘的诊治及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宏伟  张供 《医学综述》2006,12(10):630-632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畸形,绝大多数属于先天性畸形,极少数可由后天因素引起。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向有关心腔、血管异常分流,导致引流部位负荷加重、瘘远端心肌缺血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目前,绝大多数冠状动脉瘘已能由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并可经内科介入技术或外科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60.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转体A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转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4例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和10例肠系膜动脉标本(对照组),采用RT-PCR测定ABCA1 mRNA和视黄酸X受体α(RXRα)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BCA1及RXRα的蛋白表达水平.24例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按病理分级,比较病理组织为Ⅲ级和Ⅰ级动脉粥样硬化组织间ABCA1 mRNA、RXRα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ABCA1 mRNA(0.79±0.04)和RXRα mRNA(0.73±0.04)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A1 mRNA与RXRα mRNA增加水平相关(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ABCA1蛋白表达(0.22±0.03)下调水平与对照组(0.53±0.0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和Ⅰ级动脉硬化斑块ABCA1mRNA、RXR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A1及RXRα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可能是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