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23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51.
鱼轲  魏至栋  郭敏  刘艳  谢澎  庞兴  崔焰 《中国新药杂志》2012,(10):1140-1143
目的:确定影响轮状病毒感染增殖过程的因素,以提高滴度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半数细胞感染剂量法(CCID50)结合ELISA(CCID50-ELISA)判断病毒在细胞上有无复制来检测病毒滴度。结果:不同细胞代次、接种浓度、培养时间、培养液种类和接种细胞孔数均会对病毒滴定结果造成显著影响。结论:轮状病毒滴度检测的线性和准确性与细胞状态与培养环境相关。CCID50-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滴度有良好的重复性和耐用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ELISA和RPR联合检测在孕妇梅毒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TPPA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来我院产检的孕妇进行梅毒检测,确诊病例再行ELISA和RPR检测。结果 32729名孕妇中TPPA确诊病例101例,感染率3.09‰;ELISA阳性101例,阳性检出率3.09‰;RPR阳性58例,阳性检出率1.80‰。结论 ELISA联合RPR检测,有利于提高孕妇梅毒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方便临床判定感染状态及检测疗效,是孕妇梅毒筛查实验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应用HCV JFH-1株细胞培养系统,研究热和紫外线照射对HCV的灭活效果.方法 感染性滴度为2.5×104 Ffu/ml的丙型肝炎病毒JFH-1株(HCV JFH-1 strain)原液,经56℃水浴或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后,感染Huh7-25-CD81细胞系,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感染性滴度的动态变化.若被感染的细胞经旨传3代后,用问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为阴性,则判定病毒原液已被完全灭活.结果 感染性滴度为2.5×104 FFU/ml的HCV JFH-1株原液,经56℃水浴孵育10 min、20 min、30 min后,其细胞的感染性滴度分别降至1.6×103FFU/ml、3.1×102FFU/ml和3.3×10FFU/ml;该HCV JFH-1株原液暴露于紫外灯下(波长253.7 nm,辐照强度≥60 μW/cm2)30 cm处照射15 s、30 s、45 s后,其细胞的感染性滴度分别降至1.0×103FFU/ml、1.1×102FFU/ml和2.7×10FFU/ml.经56℃水浴孵育40 min或紫外灯下照射(波长253.7 nm,辐照强度≥60 μW/cm2)1 min后,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为阴性,被感染的细胞经盲传3代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仍为阴性,证明该病毒液已被完全灭活.结论 HCV JFH-1株对热和紫外线照射较为敏感,56℃下40 min或紫外线照射(波长253.7 nm,辐照强度≥60 μW/cm2,距离30 cm)1 min,可完全灭活HCV JFH-1株.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两种免疫程序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抗血清的效价,以获取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高效价可溶性抗血清。方法采用2天短期间隔免疫程序和1周间隔免疫程序,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免疫家兔,对流免疫电泳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并比较其血清抗体效价。结果BSA浓度在5mg/mL时,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测得的2天间隔免疫程序所制备的BSA抗血清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6.50和1:4.2,1周间隔免疫程序的BSA抗血清GMT分别为1:10.56和1:8.00。结论1周间隔免疫程序所制备的牛BSA抗血清效价高于2天短周期间隔的免疫程序所制备抗血清效价,BSA短周期免疫家兔可获取符合教学实验要求的抗血清效价。  相似文献   
55.
IgM抗体诊断早期先天梅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们用梅毒特异性19(s)IgM-TPPA抗体检测方法,对5例常规梅毒血清学方法RPR和TPPA两个试验均阳性的新生儿(其母亲已在怀孕时被确诊为不同病期梅毒)进行了检测。患儿中有3例19(s)IgM-TPPA阳性,另2例阴性。最终确诊3例新生儿为先天梅毒。特异性IgM检测应该作为新生儿和早期无症状先天梅毒确诊的实验诊断方法。加强婚前、孕前及早孕期的梅毒筛查和治疗,对控制先天梅毒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加替沙星体外抗菌活性和血清杀菌效价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对比研究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和甲磺酸加替沙星血清杀菌效价。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最低抑菌浓度(MIC),MIC以左氧氟沙星为对照药,对8名健康受试者以400mg甲磺酸加替沙星静滴,采静滴后即刻及给药后24h的血,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血清杀菌效价(SBT)。结果 对革兰阳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加替沙星明显强于左氧氟沙星,其MIC90较左氧氟沙星低2-4倍;对革兰阴性菌,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似;加替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的峰时SBT≥1:8的百分率分别为100%、90%、100%、100%,对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峰时SBT≥1:8的百分率为50%、60%、50%。结论 加替沙星对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体内外杀菌活性,提示加替沙星为更新一代广谱、强效、长效的氟喹诺酮类药;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比左氧氟沙得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7.
用MAT及ELISA检测200例内科住院患者血清3种军团菌抗体。呼吸组Lp1抗体阳性率两种方法均高于正常人群及非呼吸组病人。Lb、Lj抗体阳性率(MAT法)住院病人高于正常人群,但呼吸组与非呼吸组间无显著差别。部分患者抗体滴度增长>4倍或持续阳性。一例临床表现、抗体检测及药物疗效显示可能为医院感染佐丹军团菌肺炎。作者强调重视医院感染军团菌病。  相似文献   
58.
受体破坏酶在流感病毒血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受体破坏酶 (RDE)对人血清及鸡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素的清除作用。方法 :常规制备正常人、鸡以及流感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各 30份 ,应用血凝抑制试验 ,测定RDE处理前后人及鸡血清抗体效价的变化。结果 :30份正常鸡血清在RDE处理前后其抗体效价均 <10 ;30份正常人血清 ,处理前有 5份抗体效价是 2 0 ,12份 10 ,处理后 30份抗体效价均<10。 30份感染者血清使用RDE处理后抗体效价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 :鸡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素含量低 ,RDE处理与否对其作用不大。而人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抑制素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进行流感病毒血清抗体检测时特异性鸡抗血清可不用RDE处理 ,而人血清需RDE处理 ,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9.
本文报道30例既往因ABO血型不合所致1~6胎流产史的妇女,再次怀孕后,定期测定血清IgG抗A和/或B抗体,孕前抗体效价≥1:128或孕后≥1:64者立即用中药治疗,直至分娩。其中25例足月分娩,5例早产,无一例发生流产、死胎或新生儿溶血死亡。  相似文献   
60.
人胰岛素原基因的包装及增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用PA317包装细胞包装突变人胰岛素基因原质粒,并检测其增殖情况.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LXSN-MPINS质粒转染至PA317包装细胞,用G418筛选出阳性PA317包装细胞克隆并测定胰岛素原基因浓度,用TRIZOL法提取未转染和转染后PA317细胞的基因组DNA,PCR检测突变人胰岛素基因的整合情况.结果:(1)用脂质体转染法获得G418阳性PA317包装细胞克隆;(2)该细胞克隆获高滴度的胰岛素原基因浓度;(3)PCR方法在转染后PA317基因组中检测到突变人胰岛素原基因.结论:脂质体转染法是一种操作简便且行之有效的转染方法.PA317包装细胞系可成功包装突变人胰岛素原基因质粒并可获得高滴度表达,为1型糖尿病基因治疗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