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活动分析法在中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活动分析法在中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15例中风患者入院时 (训练前 )、出院前一周内 (训练后 )采用活动分析法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进行分析评估 ,内容包括功能活动 (床上活动、卧坐转移、床椅转移、坐站转移、平地行走及从地面上捡起物体 )和自理活动 (饮食、梳头 /洗脸、口腔卫生、穿衣、穿裤子、穿鞋 ,入厕转移、清洁、准备水、冲洗和擦干身体 )。根据评估结果 ,对其动作缺失成分给以针对性训练 ,平均训练 2 0次。结果 训练前、后患者的整体活动、自理活动经t检验表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对其中坐站转移、穿鞋 2项活动的各个成分在训练前、后的变化率进行卡方检验 ,表明坐站转移动作成分中除“臀部前移”和“以相反方向坐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外 ,其他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穿鞋活动各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能够准确反映日常生活动作成分的细微变化 ,可作为治疗师评估、训练中风患者、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进的感觉运动训练(SMT)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站立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进SMT治疗组(观察组)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NDT)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改进的SMT法,借助Thera-band平衡垫、平衡板、摇晃板及减重支持系统进行训练。对照组应用NDT法,按三级站立平衡的渐进原则在平行杠内进行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时利用镜面反馈,每天40min,每周训练6d,持续4周。2组患者均同时予以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BS评分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组患者BBS评分和FMA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Thera-band渐进式平衡训练系统与减重支持系统相结合的SMT法辅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对促进其站立平衡功能的效果比传统的NDT法显著。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脑卒中患者“感觉运动训练”方案,由照顾者和物理治疗师分别实施家庭康复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脑卒中后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照顾者组)和对照组(治疗师组)各20例。对照组由熟练操作的物理治疗师在患者家里负责实施“感觉运动训练”方案,1.5小时/次,3次/周,共8周;实验组由经过物理治疗师培训且考核合格后的照顾者负责实施,其他方案同对照组。选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Berg平衡量表、10m步行试验和6min步行试验分别评估患者的各项运动功能,入组时、治疗8周后对两组病例均分别进行一次评估,3个月后对两组病例均再进行1次随访评估。 结果:两组患者各变量3次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各个变量时间主效应F值分别为77.892、114.689、42.793、84.89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处理主效应F值分别为0.934、2.191、3.040、1.888与处理×时间F值分别为0.243、4.189、0.956、2.409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由经过物理治疗师培训过的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负责实施的家庭感觉运动训练与教育方案能取得与由物理治疗师负责实施接近的治疗效果,并能在短期内继续提高或维持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痔瘘熏洗方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00例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肛肠疾病手术患者。按照治疗分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方案治疗,痔瘘熏洗方组则采取痔瘘熏洗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排便疼痛消失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血液循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痔瘘熏洗方组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痔瘘熏洗方组排便疼痛消失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血液循环指标接近,P 0.05;治疗后痔瘘熏洗方组VAS评分、血液循环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痔瘘熏洗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痔瘘熏洗方治疗肛肠疾病手术的疗效好,可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6.
徐立群  李奎 《中国药房》2012,(20):1881-188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服用20mg常规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组患者于住院期间服用40mg强化治疗,出院后服用20mg治疗。并设健康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服药前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强化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浆中MDA、SOD水平、GSH-Px活性在出院时即有显著性差异(P<0.05),CRP水平在出院后第4周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8周后2组间上述所有指标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短期强化治疗抗炎和抗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系统评价抗结核药莫西沙星与肺结核痰转化率(SCR)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等英文数据库,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莫西沙星与肺结核SCR的相关性。文献资料使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包含治疗组503例和对照组527例。7项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莫西沙星与肺结核SCR存在相关性(OR=1.37,95%CI:1.04-1.81)。结论莫西沙星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SCR,可能是当前短疗程治疗药物敏感性肺结核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特征性影像改变,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确诊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CT、MRI资料。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好发于下腰椎椎体边缘,常侵犯2~3个椎体,椎体破坏与骨质增生硬化同时存在,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周围有明显硬化带,反应性新生骨内又见新破坏灶,关节面增生硬化,椎间盘破坏轻,少数可见椎旁脓肿,但无流注现象。结论加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CT、MRI特征的认识,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及早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姿势平衡仪对小脑出血后共济失调患者进行康复干预的实效性。方法对1例小脑出血后平衡功能障碍的10岁男孩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进行评估及训练。结果经过22周的平衡训练,动态姿势平衡仪评估与相关量表评估显示平衡功能显著改善,步态、姿势控制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提高,构音障碍明显改善,患儿可以返回学校继续学习。结论动态姿势平衡仪能够改善儿童小脑损伤后共济失调所致平衡障碍,有效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