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3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71篇
预防医学   140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8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深圳市麻疹监测及其控制策略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深圳市控制麻疹的进展,以进一步控制麻疹疫情,对麻疹的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结合麻疹疫苗常规接种和强化免疫情况对麻疹发病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3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10.21/10万)比1996~1999年(5.95/10万)上升了71.6%,2002年麻疹发病率在近几年中是最低.全市六个区均有病例发生,龙岗区、宝安区和南山区发病率较高.流行模式主要为散发.3~7月为麻疹高发季节,1~5岁和20~29岁为麻疹高发病年龄组.男女性别比为1.12:1.对麻疹免疫史分析表明,10.25%的麻疹病例未接种麻疹疫苗(MV),47.49% 的病例无免疫史,42.25%免疫史不详.建议采用以下控制麻疹策略,维持高水平麻疹接种率,加强免疫年龄提前到1.5~2岁,在外来青工中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充分利用麻疹监测系统,及时制定免疫方案以控制麻疹疫情.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四川省麻疹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确定现阶段四川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方法 用绒猴淋巴母细胞 (B95a )从一疑似麻疹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 ,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和其序列测定方法鉴定是否为麻疹病毒。结果 四川省分离的这株毒株确定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结论 分离出麻疹野病毒属于H1基因型 ,和中国的本土优势流行株相同  相似文献   
33.
叶青  金颖  张俊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21-2822
目的:通过对89例麻疹病例的临床分析,探讨其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麻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在2003年1月~2005年3月间89例住院麻疹患儿临床资料。结果:麻疹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89例麻疹患儿男∶女为1.97∶1,年龄<8月者占21.34%,最小为49 d。农村及流动人群发病率分别是57.30%、19.10%,无疫苗接种者占53.42%,有肺炎并发症的患儿占94.38%。结论:麻疹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婴儿麻疹增多,农村及流动人群发病率多于城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宜宾市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总结流行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方法:收集2004年宜宾市麻疹流行病学、主动监测、暴发调查和实验室监测和人口学资料。用spss12.0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我市麻疹发病率上升,长宁县最高为26.67/10万。发病以3~4月发病最多。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较低。结论:当前常规免疫报告中存在虚报、谎报现象。加强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人群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和宣传是当前宜宾市疾控这些疾控中心今后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工作。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原因,分析发病规律,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控制麻疹的流行.[方法]对泰安市泰山区2005年麻疹流行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麻疹33例,报告发病率为5.25/10万,无死亡.疫情波及全区各乡镇(街道),分布在28个村(居委会),以散发为主;5月发病17例,18~49岁20例,工人、农民11例;麻疹IgM抗体33例阳性;首诊误诊率为48.48%;适龄病人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9.35%.[结论]由于易感人群积累,存在免疫空白引起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36.
范治金 《职业与健康》2006,22(6):430-431
目的为进一步降低政和县麻疹发病率,对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探讨RFIs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政和县自2000年以来6起Rns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6起RFIs爆发经血清学证实:1起为麻疹爆发,5起为风疹爆发。RFIs的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乡、村二级医疗单位麻疹监测系统不敏感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时间较长等延误对RFIs爆发疫情控制措施的及时落实。结论麻诊接种率高,复种年龄提前的地区麻疹发病基本处于散发状态,RFIns爆发以学校风疹为主,有条件的县级疾控单位应建立麻疹血清学诊断实验室,加大乡、村二级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监督力度,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把风疹纳入常规免疫接种,可加速控制麻疹和减少风疹的爆发。  相似文献   
37.
贵州省2003~200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总结贵州省实施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期间的现场调查、项目年度评估报告和强化免疫后1年的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结果本次强化免疫共计接种目标儿童8 611 528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共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54例,发生率4.11/10万;接种后经过1个最长潜伏期,麻疹发病数明显减少,每周报告疑似麻疹2~34例,且近1/3为风疹;目前78.3%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病例71.1%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高质量MV强化免疫能够迅速降低麻疹发病,实施该项工作的关键环节包括广泛的社会动员、细致的培训和清晰的物流是前提保障;目标人群的确定必须结合当地流行病学监测的资料;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以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接种时间选择在麻疹低发季节,且尽可能在15d内完成;保证>95%接种率是活动的前提目标;必须针对可能发生的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该地区常规免疫服务质量在1~2年内不能明显加强,需要同时考虑4~5年后的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38.
华北地区2003年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华北地区2003年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华北地区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共送检血清标本64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5.4%,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为1 974.5。不同年龄组、不同省、不同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小年龄组(20~24岁)与高年龄组(≥30岁)、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GMRT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产生的麻疹抗体水平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结论流动人口尤其是小年龄组人群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的麻疹免疫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广州、佛山、深圳、东莞市随机调查的1~6岁584名流动儿童和594名本地儿童麻疹IgG抗体。结果流动儿童、本地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96%、91.75%,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27、1∶1 211,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的麻疹抗体水平低于本地儿童,积累了相当一部分易感人群,给当地控制与消除麻疹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0.
青海省部分高校新生麻疹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青海省高校新生麻疹抗体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80名高校新生进行了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结果麻疹抗体阳性(≥1∶200)率97.5%,保护(≥1∶800)率75.36%,几何平均滴度(GMT)1∶992.3,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地及年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海省高校新生麻疹抗体阳性率、GMT较高,短期内不会发生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