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9篇
  免费   743篇
  国内免费   344篇
耳鼻咽喉   856篇
儿科学   322篇
妇产科学   158篇
基础医学   807篇
口腔科学   301篇
临床医学   1440篇
内科学   1889篇
皮肤病学   161篇
神经病学   714篇
特种医学   662篇
外科学   1436篇
综合类   2378篇
预防医学   738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850篇
  7篇
中国医学   356篇
肿瘤学   170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507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334篇
  2018年   385篇
  2017年   426篇
  2016年   455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954篇
  2013年   839篇
  2012年   820篇
  2011年   951篇
  2010年   767篇
  2009年   791篇
  2008年   761篇
  2007年   759篇
  2006年   620篇
  2005年   506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5篇
  1972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β2-MG检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血清β2-MG定量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1800例恶性肿瘤患者、12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100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β2-MG水平。结果表明,各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血清β2-M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与对照组血清β2-M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与良性肿瘤组的血清β2-M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的血清β2-M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乳腺癌外,血清β2-MG有助于鉴别肾、前列腺、膀胱和卵巢等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胃癌相关MG抗原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PCR法。结果 未经手术的恶性肿瘤组MG抗原阳性率(72.7%)与经手术摘除瘤体的患者组阳性率(11.1%)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抗原阳性与瘤体存在密切相关,血清胃癌MG抗原检测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随访和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3.
恶性肿瘤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并非少见,但许多原发肿瘤症状不表现或隐匿.常以神经系统症状就诊从而被误诊.故现将自2001年10月至2006年11月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且均经CT、MRI或活检等检查后确诊的3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以期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94.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 of the pancreas is characterized by papillary growths within the pancreatic ductal system that are at risk for undergoing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Main duct IPMN carries a significant risk of malignancy, and operation is recommended regardless of the presence of symptoms. The risk of malignancy is much lower for side branch IPMN, and curr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in the absence of symptoms, mural nodules, positive cytology, or cyst size less than 3 cm, observation is warranted. When operation is indicated, targeted pancreatic resection with frozen-section analysis of margins is recommended. Pancreatoduodenectomy or distal pacreatectomy is appropriate for the majority. Only in about 10% of patients is the disease so diffuse at presentation that total pancreatectomy is necessary. Survival following pancreatic resection for noninvasive IPMN is excellent. The risk of recurrence following pancreatic resection for invasive IPMN is significant. Surveillance is warranted both for patients subjected to pancreatic resection and for those under observation with side branch IPMN. Much is yet to be learned regarding this neoplasm,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remains in evolution. This paper was originally presented as part of the SSAT/AGA/ASGE State-of-the-Art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Cystic Lesions of the Pancreas at the SSAT 48th Annual Meeting, May 2007, in Washington, DC. The other articles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were Adsay NV, “Cystic Neoplasia of the Pancreas: Pathology and Biology”; Scheiman JM, “Management of Cystic Lesions of the Pancreas: Diagnosis: Radiographic Imaging, EUS and Fluid Analysis”; Tseng JF, “Management of Serous Cystadenoma of the Pancreas”; and Fernández-del Castillo C, “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  相似文献   
995.
996.
恶性高热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建立恶性高热(MH)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咖啡因-氟烷骨骼肌收缩试验(CHCT).方法 选取10头实验小型猪和1头皮特兰猪,肌肉注射氯胺酮和地西泮麻醉后,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和琥珀胆碱2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2%~3%氟烷4 h,新鲜气流量为2 L/min,纯氧和空气各1 L/min.记录麻醉过程中及麻醉结束后48 h内MH的发生情况.气管插管后即刻取耳组织,采用常规酚氯仿方法提取基因组DNA,检测蓝尼定受体-1(RYR1)基因的突变情况.根据北美MH研究组的标准建立CHCT的实验装置,气管插管后即刻取股四头肌近肌腱部位的肌纤维,进行CHCT.结果 实验小型猪均未见MH发作,而皮特兰猪在麻醉过程中出现MH的特征性表现.RYR1基因检测显示,实验小型猪均为氟烷抗性基因型(HALNN);皮特兰猪为氟烷易感基因型(HALnn).CHCT结果表明,实验小型猪诊断为非MH易感猪,皮特兰猪诊断为MH易感猪.结论 .实验小型猪和皮特兰猪的CHCT诊断结果与特征性表现及RYR1基因检测结果均一致,初步验证本实验室CHCT设备的稳定性及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筛查中国人恶性高热(MH)家系的蓝尼定受体-1(RYR1)基因.方法 提取确诊为MH的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成员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先证者RYR1基因的部分外显子,并进行直接测序,采用Fok Ⅰ限制酶分析验证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成员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先证者RYR1基因第6 724位碱基C突变为T(c.6724 C>T),所编码第2 206位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甲硫氨酸(p.T 2206 M),此突变在白种人已报道;先证者的4个子女中有2个为该错义突变携带者,为MH易感者.结论 中国人MH易感者携带与白种人MH易感者相同的RYR1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998.
手部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恶性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临床转归.方法 1991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我院诊断的10例恶性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复习患者HE切片及X线片,对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10例患者中3例证实为其他类型肉瘤.其余7例患者中仅有1例临床表现出明显的恶性行为:多次复发,最后出现肺部转移死亡,此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符合腱鞘巨细胞瘤的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异倍体;其余6例患者组织病理表现显示为恶变,其中4例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符合腱鞘巨细胞瘤的免疫特征,流式细胞检测显示1例DNA倍体类型为异倍体类型,3例为二倍体,S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5%,11.6%和2.6%.对其肿物切除和扩大切除后,未经化疗和放疗,随访1.5~7.5年,平均4.5年,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极为罕见,一些患者预后极差.但一些组织病理表现恶性的腱鞘巨细胞瘤,如能彻底切除,仍有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伴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22例晚期恶性肿瘤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其生存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规律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22例患者血钙浓度为2.78~4.37mmol/L,经双膦酸盐治疗后血钙均降至正常;发现高钙血症后生存时间为3~153天,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6天。单因素分析显示,血钙浓度〉3.0mmol/L及远处转移部位/〉3处的患者预后差(P=0.02和P=0.008);多因素分析提示血钙最高值与远处转移部位的数目均可视为独立的危险因素(P=0.017和P=0.007),血钙值的升高和远处转移部位数目的增加均将增加死亡的风险。结论:高钙血症多见于恶性肿瘤晚期,预后差,应早期诊断,积极予双膦酸盐类药物降血钙治疗。血钙最高值与远处转移部位的数目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周芬  万韵芳 《吉林医学》2008,29(20):1699-1700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应用顺铂联合白细胞介素-Ⅱ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本组共54例,其中肺癌32例,乳腺癌11例,食道癌5例,胃癌3例,肠癌3例。所有患者胸水中均找到癌细胞。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胸水引流术后,胸腔内注入顺铂(DDP)60mg+白细胞介素-Ⅱ200万U,并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完全吸收31例(57%),部分吸收13例(24%),无效10例(19%),总有效率为81%。5例出现导管阻塞,经处理后再通。出现低热32例,胸痛24例,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无气胸、肺水肿发生。结论:胸腔置管应用顺铂联合白细胞介素-Ⅱ治疗癌性胸水是简单、经济且效果较好的方法,能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科学严密地观察病情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