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2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257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219篇
妇产科学   197篇
基础医学   1352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459篇
内科学   894篇
皮肤病学   99篇
神经病学   220篇
特种医学   1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478篇
综合类   104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62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599篇
  1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118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detect t(12;21) using two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 probes and cosmid probes covering the TEL(ETV6) and the AML1 gene to clarify the incidence of abnormality of t(12;21) in Japanese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We detected seven TEL/AML1 fusion positive patients (9.5%), all of whom were diagnosed as B-lineage ALL, among 74 childhood ALL. On the other hand, no TEL/AML1 fusion positive patients were found among 37 adult ALL. The incidence among Japanese seemed to be lower than that among other nations. Of the seven patients with the TEL/AML1 fusion, five exhibited normal karyotype, one was t(8;12)(q11;p13), i(21q) and the remaining one exhibited a near-triploid karyotype in conventional G-banding. The FISH method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all patients with the TEL/AML1 fusion had subpopulations of leukemic cells with deletion of the normal TEL allele,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progression of leukemia with t(12;21).  相似文献   
122.
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as、neu、p53基因在肿瘤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蛋白生物素免疫组化法(LSAB)检测了ras、neu、p53基因产物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种蛋白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织中阳性率呈递增趋势,联合表达率亦呈递增趋势,差异显著(P<0.05),p21表达与患者生存期有关,过度表达组低于非过度表达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3.
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周血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病理分型、分期和疗效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7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化学治疗前后、38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CEA、CYFRA21-1、NSE水平。结果肺癌组治疗前CEA、CYFRA21-1、NSE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不同病理类型肺癌3种肿瘤标记物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3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与各单项指标检测比较,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显著增高(P<0.01),肺癌NSE检出阳性率最高(63.9%),但特异性有所下降。肺癌组化疗有效者3种肿瘤标记物水平显著下降,病情稳定和进展者三者水平无变化或升高。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用于肺癌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并有助于肺癌病理类型的评估,亦可作为肺癌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方面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4.
Cyclin E、CDK2和p21WAF1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丽  齐凤英  左连富  李萍  王辉 《肿瘤》2005,25(2):158-162
目的探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E、CDK2和p21WAF1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48例食管癌组织、31例非典型增生组织和17例正常食管粘膜中cyclin E、CDK2和p21WAF1蛋白及mRNA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2例新鲜食管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从食管正常粘膜、非典型增生组织到癌组织,cyclin E和CDK2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食管癌组织中cyclin E、CDK2和p21WAF1蛋白及mRNA高表达,与癌旁组织或切缘正常食管粘膜有显著性差异(P<0.01).cyclin E、CDK2和p21WAF1基因表达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E和CDK2表达逐渐增强.cyclin E基因表达异常是食管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p21WAF1基因在食管癌中高表达,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反馈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5.
蟾蜍灵对胃癌组织MGC-803细胞周期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蟾蜍灵对胃癌MGC803细胞周期及周期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16、p21、pRb的表达。结果1)蟾蜍灵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24、48、72h的IC50分别为0.086、0.048和0.036μmol/L。2)蟾蜍灵在0.01~0.1μmol/L时作用24~72h,形态学上可见细胞体积增大,出现双核、多核细胞。3)流式细胞仪显示蟾蜍灵浓度为0.01~0.1μmol/L时可明显诱导细胞周期G2/M期阻滞。4)蟾蜍灵作用于胃癌MGC803细胞,观察到p16、p21、pRb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结论蟾蜍灵引起胃癌MGC803细胞的周期阻滞可能与p16、p21、pRb蛋白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6.
转Xa21基因大米亚慢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Xa2 1转基因大米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损害。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和AIN93G正常对照组。分别饲相应饲料 90天 ,自由进食。观察大鼠体重、身长、血常规、血生化、脏器重量、骨密度和脏器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非转基因大米组相比 ,实验中期转基因大米组血糖降低 ,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实验结束时上述差异消失 ,但雌性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与AIN93G正常对照组相比 ,实验中期转基因大米组体重、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增高 ,血糖降低 ;实验结束时上述差异消失。脑、心、脾、肺、肾、胃、十二指肠、肾上腺、睾丸、卵巢病理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现有实验结果不能证实转基因大米对大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7.
Xa21转基因大米对大鼠致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Xa2 1转基因大米对大鼠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初断乳Wistar大鼠按雌雄分别随机分为 4组 :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AIN93G对照组和敌枯双阳性对照组。单笼喂养 ,饲相应鼠料 ,喂满 90天 ,雌雄合笼。观察母鼠和胎鼠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转基因大米组孕鼠增重、活胎体重、身长、尾长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 ,而死胎数、吸收胎数、畸形率 (外观、内脏、骨骼 )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转基因大米组与非转基因大米组、AIN93G对照组相比 ,所有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转Xa2 1基因大米与非转基因大米相比 ,对大鼠受孕率、胚胎生长发育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8.
胃肠道类癌中MMP-2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MP-2和p21WAF1/CIP1蛋白阳性表达与胃肠道类癌组织分化、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6例胃肠道类癌组织MMP-2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36例类癌组织中,MMP-2蛋白在低分化类癌组高表达,MMP-2和p21WAF1/CIP1蛋白在高分化类癌组高表达(P<0.05),随着肿瘤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1),MMP-2和p21WAF1/CIP1阳性表达降低(P<0.05).结论 MMP-2和MMP-2和p21WAF1/CIP1在类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用于临床对病人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9.
胡椒碱对SF-21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及对其形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胡椒碱对草地贪夜蛾SF-21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以便进一步研究其对昆虫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胡椒碱处理SF-21细胞后,用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改良微波Giemsa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及形态学改变,用冲击式测试法检测细胞生长率及受损细胞的恢复。结果胡椒碱处理24h后,对SF-21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IC50)为95.37μg/ml,且毒性作用强度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胡椒碱浓度在10μg/ml以上时可诱发SF-21细胞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细胞呈多形性、细胞间有间隙、胞质内充满颗粒,以后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胞质出现空泡、染色质凝成粗大颗粒或无结构大块、大片细胞脱落、崩解、死亡。低浓度胡椒碱(5μg/ml)对SF-21细胞增殖没有影响,较高浓度胡椒碱(10、20、40μg/ml)则对SF-2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强度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去除药物作用后,受抑制的细胞又重新恢复生长、分裂。结论胡椒碱对昆虫细胞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可作为新型杀虫剂的功能物质。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肉桂氨茴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生长及周期蛋白P21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培养的兔主动脉VSMC株为模型,应用活细胞计数进行细胞增殖和迁移检测,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肉桂氨菌酸作用24h后VSMC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率,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P21和P53的表达。结果20%的胎牛血清条件下,肉桂氨茴酸显著抑制VSMC的增殖和迁移,在9.6~305.8/μmol/L范围内,随剂量增加其抑制率增加。IC-(50)为75.6/μmol/L。IC-(50)的肉桂氨茴酸作用VSMC 24h后,G1期细胞数占24%,显著低于作用前的51%(P<0.01),形成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细胞凋亡率为36.7%。经IC_(50)的肉桂氨茴酸作用VSMC 24h后出现明显的P21和P53条带,而空白对照组无表达。结论肉桂氨茴酸浓度依赖性抑制VSMC的生长,其抑制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肉桂氨茴酸抑制VSMC增殖与细胞周期蛋白P21和P5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