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0篇
  免费   610篇
  国内免费   341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120篇
基础医学   1412篇
口腔科学   628篇
临床医学   732篇
内科学   1210篇
皮肤病学   249篇
神经病学   212篇
特种医学   2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417篇
综合类   1921篇
预防医学   394篇
眼科学   157篇
药学   1162篇
  2篇
中国医学   596篇
肿瘤学   23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692篇
  2013年   877篇
  2012年   1036篇
  2011年   980篇
  2010年   789篇
  2009年   722篇
  2008年   618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6篇
  196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以胶原凝胶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皮肤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利用自制的胶原蛋白制成胶原凝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成功构建人工真皮的基础上种植表皮细胞,构建复合人工皮肤;采用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复合人工皮肤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HE染色可见,构建的复合人工皮肤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阳性,在形态结构上与正常皮肤相似。结论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凝胶支架上,气-液界面培养可构建出具有类似正常皮肤结构的组织工程化皮肤。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及Bcl 2和Bax蛋白表达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颈动脉血管间质胶原重构及逆转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 16周龄雄性SHR各 12只分别为厄贝沙坦组 (30mg·kg- 1·d- 1 )和非厄贝沙坦组 ,另选同龄雄性Wistar大鼠 12只为正常对照组 ;颈总动脉切片采用HE染色、苦味酸一天狼星红 (PSR)染色、免疫组化法染色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IP缺口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颈动脉壁厚 腔径比值、胶原面积百分比、Bcl 2和Bax蛋白表达和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凋亡率(APOI)。结果 非厄贝沙坦组颈动脉壁厚 腔径比值较正常对照组高 2 5 0 .11%± 15 .6 3% (P <0 .0 1) ,厄贝沙坦组治疗 2 0周后 ,较非厄贝沙坦组下降了 4 3.2 4 %± 8.6 2 % (P <0 .0 1) ;非厄贝沙坦组胶原面积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SBP高 2 0 1.6 7%± 16 .73% (P <0 .0 1) ,厄贝沙坦组治疗 2 0周后 ,较非厄贝沙坦组仅仅下降了 17.70 %± 6 .4 5 % (P <0 .0 1) ;非厄贝沙坦组的VSMC率APOI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经药物治疗后下降 ;非厄贝沙坦组的VSMCBcl 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用厄贝沙坦治疗后 ,VSMCBcl 2阳性率较非厄贝沙坦组明显减少 ;非厄贝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的VSMCBax蛋白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差别 ,用厄贝沙坦治疗后 ,VS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天鹅型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SMC)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中皮质骨胶原构筑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肱骨干截骨后,随机选取一侧用SMC固定,另一侧用4孔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分别于术后2、4、8、16、32周各处死9只动物取材,4只用于扫描电镜观察固定段皮质骨胶原构筑的变化,5只用于骨干扭转生物力学性能的测定。结果SMC组在整个固定过程中,皮质骨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而DCP组术后4周,胶原排列出现稀疏,局部有小吸收陷窝形成;术后8周时,胶原排列紊乱,且有多个吸收腔形成;术后16周时,胶原纤维出现中断;术后32周,骨质疏松化更加明显。术后2周时,两组肱骨骨断端尚未形成骨性连接,不能测得力学数据。术后4~32周,SMC组骨折愈合部位的扭转刚度明显优于D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468,P<0.05)。术后16周,SMC组骨折愈合部位的力学性能即接近正常,而DCP组术后16周扭转刚度即不再增加。结论SMC具有材料特性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对骨干不产生应力遮挡效应,而且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使骨的力学性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44.
强脉冲光对大鼠皮肤胶原蛋白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定量分析强脉冲光对大鼠皮肤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强脉冲光在治疗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15只SD大鼠,每只选3个部位用强脉冲光治疗,采用同一治疗参数,能量密度34J/cm2 ,分为3个脉冲,脉宽各为4ms、5ms、6ms,脉冲延时为2 0ms及2 5ms。分别切取治疗后第1、3、5、7、15、30天皮肤和未治疗部位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治疗后,第1、3、5、7天皮肤胶原蛋白染色与未治疗部位比较无明显差别,第15天强于未治疗部位,第30天明显强于未治疗部位,免疫组化染色Ⅰ、Ⅲ型胶原明显增多(P <0 .0 0 1)。结论 强脉冲光治疗大鼠皮肤后可引起胶原含量的增加,在实验基础上为强脉冲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人增生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通过H3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胶原合成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结果 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胶原凝胶包埋软骨细胞接种BCM支架的三维培养对软骨细胞生长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胶原凝胶包埋的关节软骨细胞接种BCM支架并在体外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细胞的粘附、生长和增殖情况,培养14d,行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形成情况.结果 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粘附、生长和增殖良好,体外培养14d能形成较成熟的软骨组织.结论 胶原凝胶复合BCM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负载生长因子的载体.  相似文献   
47.
实验性肝纤维化胶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过程中胶原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制作四氯化碳肝纤维化模型,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用VG、RF染色显示Ⅰ、Ⅱ型胶原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放免法测定肝匀浆及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应用上述指标反映肝纤维化过程中胶原的变化规律。结果:随实验时间延长,肝内胶原含量逐渐增加。肝纤维化早、中期以Ⅲ型胶原增生为主,肝纤维化后期及肝硬化期以Ⅰ期胶原为增生为主。血清PCⅢ与肝内胶原变化基本同步。结论  相似文献   
48.
Abstract: A compact three-dimensional (3D) module is needed for hepatocyte culture in order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hybrid artificial liver system that can retain hepa-tocellular structure and differentiated functions. We treated the 3D module with collagen gel to entrap rat hepatocytes. This method yielded a high hepatocellular density (2 times 107 cells/ml) over a period of 14 days and maintained the secretion of albumin and ureogenesis at the same level as the control monolayer method. The ammonia removal remained at 43% of the Day 0 value over 8 days of perfusion. Our data show that this approach may be useful for liver support therapy in an ex-tracorporeal circuit.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分别观察了NO2染毒和LPG燃烧产物自然暴露对Wistar雄性成年大鼠肺脂质过氧化、肺胶原含量和尿HOP排泄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7.52mg/m^3的NO2对三者均有一定影响,染毒剂量不同大鼠尿HOP排泄也有相应的变化。尿HOP的变化早于肺胶原含量,且两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LPG燃烧产物暴露期间,尿HOP含量一直高于对照组,但未见肺胶原含量的变化,8周时尿HOP与肺脂质过氧化物之间有  相似文献   
50.
An ultrastructural study was undertaken concerning morphological changes within the autografted patellar tendon (PT) after being transplanted to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in mongrel dogs. After 4 weeks, the arrangements of both large and small collagen fibrils in the PT graft became disordered, and the number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creased. However, the same PT grafts revealed postsurgical signs of newly-produced collagen fibrils around activated fibroblasts at 12 to 24 weeks. At 52 weeks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small collagen fibrils increased in both number and density, showing a remarkable morphological similarity to the collagen fibrils of normal ACL.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T graft eventually resemble those of a normal ACL.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in part at the Combined Meeting of the Orthopedic Research Societies of the USA, Japan and Canada in Banff, Alberta, Canada,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