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培养条件下兔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培养的条件下兔骨髓间充质细胞的成骨特性。方法:比较骨髓间充质细胞在普通培养基培养、诱导培养基培养和新鲜兔骨碎粒的共培养3种条件下的成骨分化特性,观察3种条件下细胞的形态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水平,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结果:共培养及诱导培养的间充质细胞同期ALP活性及细胞内骨钙素均显著高于普通培养组(P<0.01),诱导培养最高;经过诱导培养及共培养的间充质细胞,其Ⅰ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组化阳性;对照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弱阳性、骨钙素免疫组化阴性。结论:诱导培养及共培养条件呈现促间充质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化的特点,诱导培养短期能使ALP、骨钙素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细胞与骨组织共培养条件下的成骨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在与骨组织间接共培养的条件下,观察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方法:通过间接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将新鲜兔骨碎粒及骨块与BMSCs间接共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及矿化能力,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结果:共培养的BMSCs同期ALP活性及细胞的矿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普通培养组(P&;lt;0.01);经过共培养的BMSCs,其Ⅰ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组化阳性;对照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弱阳性、骨钙素免疫组化阴性。结论:体外建立的共培养模型部分模拟了体内成骨环境,经过共培养的BMSCs呈现向成骨细胞转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与骨组织间接共培养的条件下,观察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方法:通过间接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将新鲜兔骨碎粒及骨块与BMSCs间接共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能力,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结果:共培养的BMSCs同期ALP活性及细胞的矿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普通培养组(P<0.01);经过共培养的BMSCs,其Ⅰ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组化阳性;对照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弱阳性、骨钙素免疫组化阴性。结论:体外建立的共培养模型部分模拟了体内成骨环境,经过共培养的BMSCs呈现向成骨细胞转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OA的危险因素,并采用SPSS11.0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分析。[结果]年收入﹤5000元、家族史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吸烟、饮酒、超重和劳动强度能增加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风险,OR值和95%CI分别为1.45(0.84~2.10)、1.13(0.58~1.65)、1.43(0.97~1.76)、1.32(0.78~1.45)和1.28(0.81~1.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锻炼、超重、劳动强度为4级能显著性增加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风险,OR值和95%CI分别为1.71(1.19~2.52)、1.69(1.12~1.86)和1.74(1.07~2.56)。[结论]不锻炼、超重和劳动强度能增加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风险,应该减少登高运动,对关节损伤及时治疗,才能防止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棕色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棕色瘤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7.6岁(19~51岁),平均病程5.4年(2.5年~15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消瘦乏力、厌食恶心、全身多处疼痛及骨密度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增高。全部病例均为多发。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薄层CT扫描以确定甲状旁腺位置及有无肿块。承重骨上的棕色瘤行手术切除、同种异体骨植骨,必要时加用内固定;非承重骨上的棕色瘤无需特别处理。结果:随访时间2年~5.5年,平均随访时间3.2年。术后6周左右未切除的棕色瘤病损表现出好转迹象,皮质骨吸收处变化最早最明显,术后3~6月骨质疏松明显好转。异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13.2月。无一例发生感染,异体骨排斥反应及内固定断裂。随访期未见棕色瘤进一步形成。结论:有尿路结石、高血钙、广泛骨质疏松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样患者应高度怀疑棕色瘤。病理诊断应与骨巨细胞瘤仔细鉴别。棕色瘤经外科手术及抗骨质疏松等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1] (osteoporosis,OP)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点是:低骨量、骨质量差和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OP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OP,2006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约9 000万,女性居多;50岁以上人群中约6 944万人患有OP,约2.1亿存在低骨量[1].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8年3月采用单边超踝关节T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22例(Ruedi-Allgower分型)患者。外固定支架远端螺钉固定于跟骨,近端螺钉固定于胫骨骨折近端,根据伤口软组织情况在术后2~3w开始每2w踝关节屈伸活动15min,让关节得到锻炼。结果:2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10~18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无切口、伤口及钉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骨不连等并发症。根据Teeny等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本组22例,良1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结论: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可避免伤口并发症和骨不连的发生,能更好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关节僵硬,是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12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5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结果 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5月,平均16.3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根据影像学Matta法和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优48例,良7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8.7%.结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发血流动力学不稳的患者宜尽早使用外固定架固定骨盆,病情平稳后根据情况选择内固定治疗.早期及时的复苏、序贯合理的固定技术以及循序渐进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是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体式髌骨爪联合可吸收缝线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应用分体式髌骨爪联合可吸收缝线治疗了30例髌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术后予以持续被动活动器(CPM)早期功能锻炼,并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应用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肢膝关节功能。结果到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获得髌骨骨折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膝关节感染等并发症,HSS膝关节评分的结果为:优2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3%。结论分体式髌骨爪联合可吸收缝线治疗髌骨骨折操作方便,允许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