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18篇
  免费   3635篇
  国内免费   577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345篇
妇产科学   356篇
基础医学   1078篇
口腔科学   286篇
临床医学   4350篇
内科学   2393篇
皮肤病学   2026篇
神经病学   228篇
特种医学   11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866篇
综合类   7364篇
预防医学   2998篇
眼科学   128篇
药学   2973篇
  15篇
中国医学   2135篇
肿瘤学   223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789篇
  2022年   739篇
  2021年   786篇
  2020年   846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906篇
  2016年   1212篇
  2015年   1715篇
  2014年   1152篇
  2013年   1239篇
  2012年   1890篇
  2011年   2025篇
  2010年   1662篇
  2009年   1529篇
  2008年   1418篇
  2007年   1282篇
  2006年   1167篇
  2005年   1059篇
  2004年   899篇
  2003年   850篇
  2002年   735篇
  2001年   633篇
  2000年   563篇
  1999年   432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319篇
  1995年   285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ADR风向标     
《中国处方药》2007,(11):20-21
西布曲明关键词:禁忌证和心血管不良反应近日,加拿大卫生部就西布曲明禁忌证和心血管不良反应问题再次提出警示。  相似文献   
42.
背景:骨髓造血依赖于干细胞所处的造血微环境,其中基质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在造血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其基质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异常可能导致造血微环境异常,损伤造血功能。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基质细胞的生长特性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关系,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病贫血可能的病理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培养,病例-对照观察,于2008-01/12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及血液学实验室完成。 对象: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收治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5例(实验组),男1例,女14例,中位年龄32(20~55)岁;合并慢性病贫血者7例,无贫血者8例。另选健康个体10名作为对照,男9名,女1名,中位年龄46(38~57)岁。 方法: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特性及体外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 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较健康对照生长及集落形成均延后,合并慢性病贫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更加明显,集落内各细胞排列欠规整有序。与健康对照者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显著升高(P < 0.01),并且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呈正相关。 结论: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基质细胞可能存在功能的缺陷,并且高表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损伤了骨髓微环境,最终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造血功能异常。细胞因子可能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的标志。  相似文献   
43.
对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及脑出血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高压氧、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予以密切观察病情、药物护理、高压氧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提出该病虽然少见且后果严重,但及时采取综合性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4.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孟学 《北京医学》1991,13(3):160-162
  相似文献   
45.
1病历摘要 患者,40岁,因月经量多、乱2年余,伴心慌气短人院。查体:P103次/min,全身皮肤黏膜苍白,无皮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下腹正中可见纵行陈旧性手术瘢痕,愈合可。妇检:外阴呈已婚未产式,血染,宫颈光滑、肥大,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无压痛,活动可,双附件未触及。既往:1990年行剖宫产术;1996年因发热、关节痛,在自治区医院确诊为:  相似文献   
46.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系统性血管炎,并可导致血管扩张,形成动脉瘤,主要影响冠状动脉(供应心脏的血管)。该病好发于2~4岁的孩子,以男孩多见。在我国以7~9月份发病较多。因此,夏秋之交,家长应特别警惕婴幼儿发生川崎病。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患儿在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急性期的症状主要有持续高热不退、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干裂出血、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舌头表面似杨梅状、全身出现形态多样化皮疹、手足硬性水肿、潮红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上述…  相似文献   
47.
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梅  周清河  肖旺频 《医药导报》2007,26(9):1002-1003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老年患者随机分成3组,F组、R1组和R2组,每组20例。F组静脉诱导用药:咪达唑仑0.05 mg·kg-1,芬太尼3 μg·kg-1,丙泊酚1 mg·kg-1,待入睡后注入维库溴铵0.1 mg·kg-1气管插管;R1组用瑞芬太尼1 μg·kg-1代替芬太尼;R2组用瑞芬太尼1.5 μg·kg-1代替芬太尼。观察诱导时血压、心率的变化,同时记录使用阿托品和麻黄碱情况。结果R2组最低血压(MAP1 )、最高血压(MAP2)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 R2组 最低心率(HR1)、最高心率(HR2)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以用于老年患者的全麻诱导,但在诱导时要密切注意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48.
关键词是科技论的献检索标识,是表达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  相似文献   
49.
50.
临床前研究显示同种异体造血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诱导并维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缓解。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多系统的免疫性疾病。为了评价经过骨髓抑制调理后,应用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治疗严重系统性硬化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Nash教授对HCT治疗2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预后较差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给予骨髓抑制调理剂-白消安(稳定浓度700ng/mL),环磷酰胺(120mg/kg),抗胸腺球蛋白(9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