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46篇
  免费   3857篇
  国内免费   1068篇
耳鼻咽喉   299篇
儿科学   647篇
妇产科学   376篇
基础医学   1046篇
口腔科学   2493篇
临床医学   6480篇
内科学   2820篇
皮肤病学   145篇
神经病学   738篇
特种医学   22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768篇
综合类   12158篇
预防医学   3461篇
眼科学   649篇
药学   4867篇
  50篇
中国医学   2011篇
肿瘤学   331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913篇
  2022年   916篇
  2021年   1031篇
  2020年   1140篇
  2019年   810篇
  2018年   546篇
  2017年   1163篇
  2016年   1516篇
  2015年   2144篇
  2014年   1978篇
  2013年   2142篇
  2012年   2956篇
  2011年   3215篇
  2010年   2784篇
  2009年   2443篇
  2008年   2638篇
  2007年   2462篇
  2006年   2054篇
  2005年   2372篇
  2004年   2000篇
  2003年   1803篇
  2002年   1439篇
  2001年   1152篇
  2000年   892篇
  1999年   772篇
  1998年   691篇
  1997年   637篇
  1996年   608篇
  1995年   496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280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102.
小型游离皮瓣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型游离皮瓣在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4月至2006年8月,五种共29例不同小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病例,对其手术方法、临床效果、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29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色泽良好,其中携带皮神经的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恢复。结论以小型游离皮瓣修复小面积手部软组织缺损,常可达到最佳的外形及功能效果,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3.
陈超  邵新中  刘德群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7,21(3):138-139,F0003
目的探讨I期修复同指中、末节掌、背侧及指端缺损的方法。方法自1997年6月~2006年10月,对59例(63指)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指背逆行筋膜岛状皮瓣旋转30°~180°移转修复。结果除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余均成活,经3~6个月随访,功能及外观良好。按TAM法评定,优41指,良18指,可4指,优良率达94%。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疗程短、成功率高,皮瓣血运可靠,柔软耐磨。多指远端同时缺损的修复其优越性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4.
面颊部扩张皮瓣的设计和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利用扩张皮瓣修复面颊不同部位皮肤缺损的扩张皮瓣设计。方法269例面颊部血管瘤、瘢痕、色素痣患者,依不同的皮肤缺损位置,在邻近部位放置大小适度的1~3个50~400ml容积的扩张器,扩张充分后采用推进皮瓣法、旋转推进皮瓣法和易位皮瓣法修复。结果269例中共形成305个扩张皮瓣,利用推进皮瓣121个,旋转推进皮瓣145个,易位皮瓣39个;共出现并发症52例,分别为扩张皮瓣远端血运障碍、血肿形成、感染、注水壶渗漏、扩张器外露、睑外翻和包囊挛缩,这些并发症基本未影响最终的手术效果,术后面颊部形态正常。结论我们提出的扩张皮瓣的设计和转移原则,对于面颊部的皮肤缺损组织扩张术治疗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治疗手掌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手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4种皮瓣修复治疗: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足背动脉岛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6例;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4例。结果21例随访8周-5年,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8例。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皮瓣技术能满足手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的需要,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手功能的恢复。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6.
包含颈外静脉的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颈外静脉包含在颈阔肌肌皮瓣内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先形成蒂在颌缘下包含颈外静脉的颈阔肌肌皮瓣,待口腔肿瘤切除后,将肌皮瓣经口底隧道引入口腔修复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7例,肌皮瓣均无血运障碍,100%存活,其中有2例发生口面痿,经换药后痿口完全闭合。结论将颈外静脉包含在颈阔肌肌皮瓣内有助于肌皮瓣血循环的改善和存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报道手指中、末节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本组采用吻合趾-指动、静脉和缝合神经的方法再造手指43例56指。结果 本组43例56指全部成活,其中有8例术后发生动脉危象,4例发生静脉危象,经积极处理或手术探查均成活。31例随访8个月~5年,患对再造指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拇、手指Ⅱ、Ⅲ度缺损时采用本术式具有不牺牲主要血管,创伤小、疗程短等优点,但需要术具有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08.
耳郭为头颅两侧对称突出的器官,易受烧伤、人或动物咬伤及挤压伤等多种创伤而导致耳郭部分缺损畸形,直接破坏头面的整体美观,也对患者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患者要求修复的意愿极其强烈。笔者在缺损侧耳后上颈部设计皮管,对47例创伤性耳轮及耳垂部分缺损进修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周围神经端侧动脉套接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动脉套接后神经再生的可能性及其特点. 方法取SD大鼠75只,在股骨中下段切断腓神经,将近断端逆转90度包埋于肌肉中.随机分为5组.A组:将截取的左颈总动脉套接于右侧正常胫神经侧方与腓总神经远端2 mm距离之间,缝合部胫神经外膜不予切除;B组:在胫神经套接部外膜开窗1.0 mm;C组:腓总神经切断14天后再予动脉套接,余同B组;D组:同B组,且于动脉套接部注入神经生长因子(neural growth factor, NGF)1 ml;E组:将腓总神经远端以端侧缝合形式直接缝合于胫神经的一侧,外膜开窗1.0 mm.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组织学、电镜和神经纤维计数等检查. 结果 4周时C、D及E组周边区域有神经纤维轴突和髓鞘再生,A组则无神经纤维生长; 8周时C、D及E组再生神经纤维较B组多,E组神经纤维较C、D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周时C、D及E组神经纤维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有较丰富的神经再生,与神经端侧直接吻合的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端侧2 mm距离动脉套接可作为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第2足趾腓侧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优缺点等。方法新鲜成人尸体足左、右各10只,经灌注、解剖、测量,了解皮瓣的血供范围和相关血管、神经的外径。临床应用17例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了解皮瓣的成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灌注剂可达整个第2足趾及相邻趾蹼,测得第2足趾跖趾关节处腓侧固有动脉、趾背静脉分别为(1.0±0.2)mm、(0.9±0.2)mm;临床应用17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手、足部均无感染。经半年以上随访,被修复手指外观、颜色接近正常,供足无疼痛和植皮破溃现象发生。结论第2足趾腓侧皮瓣血供可靠,口径适于吻合,质地好,适于手指皮肤确实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