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80篇
  免费   4075篇
  国内免费   743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198篇
妇产科学   365篇
基础医学   523篇
口腔科学   242篇
临床医学   6506篇
内科学   4913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486篇
特种医学   31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615篇
综合类   10859篇
预防医学   3716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4959篇
  119篇
中国医学   1714篇
肿瘤学   669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1034篇
  2022年   991篇
  2021年   1123篇
  2020年   1142篇
  2019年   869篇
  2018年   552篇
  2017年   1303篇
  2016年   1595篇
  2015年   2161篇
  2014年   2059篇
  2013年   2175篇
  2012年   2916篇
  2011年   3244篇
  2010年   2816篇
  2009年   2475篇
  2008年   2340篇
  2007年   2172篇
  2006年   1834篇
  2005年   1635篇
  2004年   1516篇
  2003年   1385篇
  2002年   1068篇
  2001年   645篇
  2000年   341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味行健汤联合TACE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肿瘤局部控制及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89例胃癌肝转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5)。对照组给予TACE(1~3次),实验组给予TACE+加味行健汤(4个化疗周期)。观察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改善率及治疗前、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血清HGF、VEGF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水平,并于TACE治疗后12个月统计生存率。 结果 实验组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4.44%(38/45),高于对照组65.9%(29/44)(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血清HGF、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CD3﹢、CD8﹢、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免疫功能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呈下降趋势。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血清IFN- γ、IL- 10、IL- 2水平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幅度较高(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3.3%(24/45),高于对照组31.8%(14/44)(P<0.05),TACE治疗后12个月随访,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行健汤联合TACE治疗胃癌肝转移临床效果显著,可控制肿瘤进展,抑制HGF、VEGF等血清因子表达,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缓解机体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造影在经腋静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导引和术后并发症诊断、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并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的3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静脉造影导引穿刺成功率、置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的作用。 结果 静脉造影导引下腋静脉穿刺成功率97.4%(76/78),所有患者TIVAP植入均获成功。误穿动脉3例,气胸1例。术前应用静脉造影预测夹闭综合征2例。术后应用静脉造影诊断导管阻塞3例,纤维蛋白鞘2例。随访确诊5例症状性静脉血栓,36例无症状性静脉血栓,发生率12%(41/3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栓弹力图(TEG)、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史与静脉血栓发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EF、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PICC植入史是静脉血栓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静脉造影导引下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安全可行,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患者静脉溶栓后转诊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卒中防治中心静脉溶栓后转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机械取栓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41例AIS-LVO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预后良好组16例(39.0%)。将单因素分析中变量(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低、卒中症状发作至卒中防治中心就诊时间(ODT)长以及卒中防治中心就诊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PT)长,均为AIS-LV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IS-LVO患者静脉溶栓后转诊行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术前NIHSS评分、ASPECTS、ODT、DPT是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 探讨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颈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颈部转移瘤患者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与研究组(n=10)。研究组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照组常规实施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比较两组计划粒子植入数目及实际粒子植入数目、粒子植入优良率、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9个月,统计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 两组间计划粒子植入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际粒子植入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实际粒子植入数目显著少于计划粒子植入数目(P<0.05);研究组粒子植入优良为9例,高于对照组的4例(P<0.05);研究组总有效为8例,高于对照组的4例,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6个月及9个月疾病复发分别为1例,2例,低于对照组的3例和5例,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颈部转移瘤,实际粒子植入数目与计划数目较接近,粒子植入优良率较高,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新生内膜增生(NIH)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SACE)或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的4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后支架NIH状况及影响因素。两名高年资神经介入医师根据血管造影图像,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后即刻、术后随访复查时支架段最狭窄处、颈内动脉岩段直径,并计算每幅图像比率(T值,支架段直径/岩段颈内动脉直径)。 结果 T值变化呈由大至小再由小变大的动态过程,远期随访10~15个月(中位12.5个月)T值已基本恢复至术后即刻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动脉瘤长径是患者中期NIH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中期NIH发生的预测因子(OR=0.903,95%CI=0.828~0.984,P=0.020),患者年龄越大治疗后出现NIH的可能性越小。结论 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NIH变化是一逐渐加重、逐渐减轻的动态过程,远期随访时支架段血管直径基本恢复至术后即刻水平。年龄、动脉瘤大小是患者中期NIH影响因素,年龄是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96.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产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137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6.3岁,手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98例,中度狭窄3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评价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13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有51例(37.2%)发生低血压。单因素分析提示,与CAS术后低血压相关的因素,包括颈动脉狭窄部位在球部、术前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史、尿素氮、术后24 h静脉液体入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溃疡斑块、术前存在未控制高血压、术后24 h静脉液体入量,是CAS术后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溃疡斑块、术前高血压未控制、术后24 h液体入量较多患者,更易发生CAS术后低血压。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鉴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疫情形势非常严峻,特制定疫情防控期间需要接受紧急介入治疗的有基础疾病新冠患者诊疗规范,内容包括介入诊疗适应证、介入诊疗术前评估、介入治疗术前讨论及手术、手术记录、治疗后评估及随访、知情同意。同时分别制定诊治新冠患者的介入医务人员和接受紧急介入治疗的新冠患者及家属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为促进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标准化和规范化,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以我国BCS的介入治疗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BCS介入治疗的专科护理评估、术中护理配合、疗效评价、术后护理、常见严重并发症及其护理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为BCS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摘要】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造影和栓塞术诊断和治疗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9例UA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妊娠相关操作后迟发性阴道出血,13例胎盘植入患者阴道出血由腹主动脉球囊暂时阻断下剖宫产术后常规造影发现。所有患者均经造影明确为UAP,共发现22枚,其中左右侧子宫动脉各11枚。6例妊娠相关操作后出血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13例剖宫产后患者仅栓塞载瘤子宫动脉。术后立即行阴道探查观察有无新鲜出血,术后6个月随访有无再发异常阴道出血。结果 术后即时探查宫腔显示,6例妊娠相关操作后阴道出血患者出血停止,13例胎盘植入剖宫产患者无新鲜血液流出。19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腹部疼痛,给予镇痛泵对症治疗,术后36 h内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再发阴道异常出血。结论 子宫动脉造影对UAP具有明确诊断作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UAP破裂致阴道出血安全,效果良好;有助于预防未破裂UAP患者迟发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 评价对经皮胃造瘘术治疗肿瘤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优异性。方法 江苏省肿瘤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接受胃造瘘术治疗肿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方法。比较术后4个月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自我护理效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效能评分、术后注意事项掌握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