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6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1064篇
耳鼻咽喉   86篇
儿科学   14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73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2804篇
内科学   31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06篇
特种医学   4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5232篇
综合类   3640篇
预防医学   611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354篇
  17篇
中国医学   845篇
肿瘤学   180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536篇
  2014年   915篇
  2013年   1012篇
  2012年   1195篇
  2011年   1360篇
  2010年   1304篇
  2009年   1188篇
  2008年   1156篇
  2007年   959篇
  2006年   886篇
  2005年   773篇
  2004年   587篇
  2003年   470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应用记忆合金内固定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切开将骨折复位,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将骨折环形抱紧,牢固固定。结果本组6例患者,经2个月~4年随访,临床效果良好。5例骨折愈合(83.3%),1例术后11周死于急性肝坏死。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处理较困难,应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该类骨折,其固定可靠,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2.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选择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时,髋臼侧的处理对假体安放极为重要,髋臼外上方植骨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而如何进行植骨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目的:探讨在髋臼外上方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植骨联合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其中男1例,女6例,年龄54-65岁,按Crowe分型2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均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臼侧采用外上方植骨处理缺损增加覆盖,移植骨块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进行固定。术后随访进行影像学检查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研究经过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批件号:2013-006)。结果与结论:(1)7例患者随访2-4.5年,患肢短缩由术前的(2.43±0.78) cm下降至术后(0.57±0.56) cm,未见切口感染及不愈合发生,未见假体周围感染出现;(2)7例患者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术前(P <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术前(P <0.05);(3)影像学检查显示,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在术后三四年间全部降解,移植骨块均与髋臼骨性愈合,未见移植骨块脱落及假体松动,所有病例术后未见不良并发症发生;(4)结果表明,对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在髋臼外上方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植骨联合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瓣膜手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瓣膜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对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选择8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男5例,女3例;年龄15~56 岁.术前射血分数(EF)0.15~0.32,平均0.26±0.08.心功能(NYH) Ⅲ级4例;Ⅳ级4例.术日取病人自身骨髓50 ml,分离自体骨髓干细胞.5例行瓣膜置换术,3例行瓣膜成形术;瓣膜手术后,取培养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左心室心肌内注射.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12~42 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内EF改变不明显,但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1年EF开始改善.超声组织多普勒以及DISA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显示心脏功能术后明显改善.结论 联合应用瓣膜手术加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可能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4.
自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在髋关节股骨翻修术中应用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从2001年10月至2007年12月,笔者对41例股骨严重骨缺损的患者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了同种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主要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一是采用延长股骨粗隆截骨(ETO)取股骨假体,而患者近端骨质疏松或原有严重的骨缺损,采用远端固定假体翻修,为增加股骨近端的强度或增加ETO后股骨近端的稳定性而采用,这类患者共20例;二是在采用打压植骨进行股骨重建时,因为股骨存在有节段性缺损,或因取股骨远端骨水泥而进行股骨开窗造成股骨节段性缺损时,为了封闭骨缺损,使其成为包容性缺损而采用,这类患者共6例;三是在有严重股骨骨质疏松的患者出现股骨骨折时采用,这类患者共15例。笔者进行了平均37个月(6~72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同种异体皮质骨在术后12个月可以看出有与宿主骨结合的征象,假体固定稳定。未发生感染、排异反应或假体松动征象,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8分增加到术后的88.1分。结论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在某些股骨翻修情况下有其特殊的需要,能够作为生物接骨板提供机械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目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20世纪医学史上的一项伟大进步,为许多晚期髋关节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使他们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而THA在早年主要是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对功能的要求相对较少。近年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假体设计的改进和材料的进步,不论是医师或患者对功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希望术后能达到正常人的功能,除了能有正常的步态外,  相似文献   
997.
王志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84-158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病人的常见问题,尤其在髋部及膝部手术后多见。Clarke等[1]报道,全髋置换及全膝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66%,而且一旦发生,可引起相关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导致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严重后果。我科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下  相似文献   
99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折端的骨反应:附90个关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9.
对股骨颈、粗隆间及股骨上端骨折后期并发髋内翻、股骨内收畸形、膝关节粘连的预防,近年来日益受到国内外骨科同行的重视。我院自1999年12月自行设计研制出可调节外展角度的下肢支架,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周红忠 《现代保健》2010,(30):51-5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按Vancouver分型,A1型3例,采用保守治疗;B1型11例,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或钢板钢缆固定,B2型2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混合植骨。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8~24个月,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无畸形愈合,未发生断端骨质吸收、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局部感染等,骨折均愈合,患肢无疼痛、无肌萎缩,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根据其骨折分型采用相应的固定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