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112篇
  免费   15477篇
  国内免费   14841篇
耳鼻咽喉   1912篇
儿科学   3218篇
妇产科学   2525篇
基础医学   18388篇
口腔科学   4795篇
临床医学   31461篇
内科学   27900篇
皮肤病学   2257篇
神经病学   6283篇
特种医学   68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6篇
外科学   13405篇
综合类   76091篇
预防医学   16885篇
眼科学   2550篇
药学   36695篇
  314篇
中国医学   19636篇
肿瘤学   12023篇
  2024年   2007篇
  2023年   6999篇
  2022年   5980篇
  2021年   7281篇
  2020年   6399篇
  2019年   7295篇
  2018年   3735篇
  2017年   6149篇
  2016年   6534篇
  2015年   7468篇
  2014年   10577篇
  2013年   10445篇
  2012年   14310篇
  2011年   15642篇
  2010年   14632篇
  2009年   14709篇
  2008年   17254篇
  2007年   15819篇
  2006年   14415篇
  2005年   15085篇
  2004年   12129篇
  2003年   10770篇
  2002年   8917篇
  2001年   8028篇
  2000年   6190篇
  1999年   5362篇
  1998年   4751篇
  1997年   4337篇
  1996年   3917篇
  1995年   3507篇
  1994年   2985篇
  1993年   2090篇
  1992年   1793篇
  1991年   1692篇
  1990年   1402篇
  1989年   1308篇
  1988年   535篇
  1987年   374篇
  1986年   285篇
  1985年   180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22.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 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索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内毒素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8.925 g·kg^-1)。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在造模前5 d给予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溶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积蒸馏水代替,直至处死。各组分别在24,48,72 h随机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24,48,72 h各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肝组织TNF-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mRNA,TNF-α表达均增高(P<0.05,P<0.01),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ALT,AST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TLR4 mRNA,TNF-α表达显著下降(P<0.01),肝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TLR4 mRNA,TNF-α在肝衰竭时与肝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温阳解毒化瘀颗粒能够改善肝衰竭IETM大鼠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减少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TLR4 mRNA表达,抑制TNF-α释放,降低肝细胞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23.
南方湿润性气候使得沿海填埋场易受渗沥液产生量大、堆体水位高和堆体稳定控制难等问题影响。其中堆体稳定攸关库区运营安全,需要特别关注。针对老港综合填埋场生活垃圾库区进行剩余库容测算、堆体安全监测和评估,主要评估现状堆体边坡、后续堆高所形成的堆体边坡和地基稳定性,根据评估结果得出,主水位上升显著降低堆体沿地基的稳定及内部稳定,其高度直接影响了后续填高安全,滞水位埋深上升会引起垃圾堆体浅层和后续填高堆体滑动。建议尽快开展现状垃圾堆体中渗沥液水位勘查及垃圾强度参数测试工作,新增堆体渗沥液水位测量及垃圾堆体表面水平位移测量,及时采取相关水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miR-34a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肿瘤病理特征、细胞增殖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2月在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测定miR-34a及细胞增殖基因的表达水平,判断化疗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Ki-67、PCNA、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 05)。TNMⅢ期乳腺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NMⅠ~Ⅱ期乳腺癌组织(P0. 05),淋巴结浸润乳腺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浸润的乳腺癌组织(P0. 05)。乳腺癌组织中miR-34a高表达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miR-34a低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优于miR-34a低表达患者(P0. 05)。miR-34a高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Ki-67、PCNA、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miR-34a低表达的乳腺癌组织(P0. 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iR-34a高表达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效果更为理想,细胞增殖基因的表达更低。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化脓性关节炎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50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化脓性关节炎组,选取同期35例单纯骨关节炎患者作为骨关节炎组,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液中sTREM-1、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对化脓性关节炎组和骨关节炎组患者关节液中sTREM-1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患者sTREM-1、CRP及ESR水平在化脓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观察化脓性关节炎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研究对象血液sTREM-1水平、血液CRP水平、ES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脓性关节炎组患者指标水平最高;化脓性关节炎组患者关节液sTREM-1水平为(82.05±62.97)ng/L高于骨关节炎组的(43.36±7.48)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28,P<0.001);关节液sTREM-1、血液sTREM-1、CRP水平诊断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0.841、0.785;关节液sTREM-1水平较低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分布优于关节液sTREM-1水平较高的患者(Z=2.260,P=0.024)。结论化脓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液和血液sTREM-1表达水平的上调,可作为诊断化脓性关节炎的辅助指导,术前检测关节液sTREM-1水平也有助于预测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lncRNA 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248例患者,采用χ2检验分析lncRNA ABHD11-AS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吸烟状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ABHD11-AS1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意义;应用qRTPCR方法检测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体外功能测定评估敲低ABHD11-AS1对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探讨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致癌作用的分子机制。  结果   lncRNA ABHD11-AS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吸烟患者较少(P=0.02),分期更晚(P < 0.01);ABHD11-AS1高表达预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细胞株中高表达;敲低ABHD11-AS1的表达可抑制体外细胞增殖和迁移;敲低ABHD11-AS1表达抑制STAT1和STAT3癌蛋白的表达。  结论   ABHD11-AS1可能通过促进STAT1和STAT3癌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以及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7.
正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是指发生于脑和脊髓的疾病,以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本文就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CNS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CNS疾病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1外泌体简介1.1外泌体的一般生物特性及发现过程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大小30~150 nm膜状囊泡,由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在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通常表现出杯状或碟状的形态[1]。其外膜与细胞膜相似,含磷脂双分子层,其内含有蛋白质、脂类、  相似文献   
28.
29.
刘森松 《中外医疗》2016,(6):182-184
目的 研究低剂量CT三维重建技术对儿童腺样体肥大所致上气道顺应性改变的客观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腺样体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行CT低剂量扫描与症状计分表调查,并与对照组儿童的CT低剂量扫描后三维测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单位鼻咽腔的容积(rNPV)与鼻咽气道最狭窄处面积(rNPA)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NPA与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NPV与症状严重程度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使用低剂量CT三维重建技术可对腺样体肥大所导致的儿童上气道顺应性改变进行客观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0.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ar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spinal cord injury(SCI)repair owing to their advantages of low immunogenicity and easy accessibility over other MSC sources.However,modest clinical efficacy hampered the progression of these cells to clinical translation.This discrepancy may be due to many variables,such as cell source,timing of implantation,route of administration,and relevant efficacious cell dose,which are crit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I.Previously,we have evaluated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4×106 hUC-MSCs/kg in the treatment of subacute SCI by intrathecal implantation in rat models.To search for a more accurate dose range for clinical translation,w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doses of hUC-MSCs-low(0.25×106 cells/kg),medium(1×106 cells/kg)and high(4×106 cells/kg)-on subacute SCI repair through an elaborate combination of behavioral analyses,anatomical analyse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ffusion tensor imaging(MRI-DTI),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BDA)tracing,electrophysiology,and quantification of mRNA levels of ion channels and neurotransmitter receptors.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medium dose,but not the low dose,is as efficient as the high dose in producing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outcomes.Furthermore,partial restoration of the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BAA)receptor expression by the effective doses indicates that GABAA receptors are possible candidates for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dormant relay pathways in injured spinal cord.Overall,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intrathecal implantation of 1×106 hUC-MSCs/kg i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treating subacute S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