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3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27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29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88篇
内科学   20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863篇
预防医学   852篇
药学   1069篇
  9篇
中国医学   54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434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痘苗病毒载体表达猴轮状病毒VP4抗原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编码猴轮状病毒(Rhesusrotavirus,RRV)Vp4抗原的第4基因片段插入到痘苗病毒表达载体pJSA1175的P7.5启动子下游,构建成在痘苗病毒P7.5启动子调控下表达猴轮状病毒Vp4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PJSA1175-VP4。应用磷酸钙沉淀技术将PJSA1175-VP4DNA转入TK-143细胞,在BUDR和X-gal存在下筛选蓝色蚀斑。经3代以上纯化和病毒增殖,获重组病毒R-VJSA1175-Vp4。蚀斑滴定其满度达到15×1011PFU/L。经核酸杂交试验证明所获得的重组痘苗病毒带有猴轮状病毒Vp4抗原基因。用重组病毒感染TK-143细胞(或Vero细胞),在感染后48h,用酶免疫法(EIA)检测受染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表达的猴轮状病毒Vp4抗原基因均呈阳性反应。本试验为本研究室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一部分,为深入了解轮状病毒基因结构及其功能在方法学上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2.
轮状病毒(HRV)是引起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过去称为“秋季腹泻”。为了解近年来广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我们在1998年开始收集腹泻病的大便标本,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对感染性腹泻样本进行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进行病毒分离,研究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2日,采集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和江门市临床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多重RT-PCR扩增和微球杂交技术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阳性样本进行分离后,采用半巢式PCR试验对阳性细胞培养物进行G/P基因分型。结果 共纳入706例合格病例,病原体总检出率43.06%,病毒检出率18.13%高于细菌检出率8.36%高于寄生虫检出率1.27%。病毒病原谱以轮状病毒A组G9P[8]和诺如病毒GII型感染为主,细菌病原谱以沙门菌和艰难梭菌为主,寄生虫以蓝氏贾第鞭毛虫为首。不同季度、不同年龄组病原谱构成各不相同。轮状病毒A组主要受累群体为≤5岁儿童,主要时间分布于1—4月,基因型呈现多样性,包括G2P[4]、G3P[8]和G9P[8]。结论 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毒类病原体高于细菌类高于寄生虫类,轮状病毒A组G9P[8]、诺如GII型、沙门菌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且G9P[8]型A组轮状病毒毒株在轮状病毒感染中占主导趋势。在防控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的同时,应警惕寄生虫所致腹泻并重视混合感染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74.
张伟伟  李园园 《中国校医》2022,36(6):452-455
目的 探讨沙棘干乳剂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予以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棘干乳剂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及用药安全性予以观察。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23%,与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91%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腹泻、呕吐消失时间为(2.14±0.36)d、(2.75±0.48)d、(1.86±0.31)d, 与对照组(2.59±0.42)d、(3.19±0.51)d、(2.24±0.39)d比较,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2、4.574、5.553,P均<0.05);治疗3 d后,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为(1.58±0.39)g/L、(1.45±0.33)g/L、(9.82±1.06)g/L,与同期对照组(1.31±0.32)g/L、(1.24±0.31)g/L、(8.96±1.02)g/L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6、3.393、4.256,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3.77%、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05)。结论 沙棘干乳剂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可促进患儿症状恢复,提高患儿免疫功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5.
时下,不少父母正为孩子的腹泻问题焦头烂额。在秋冬季感染性腹泻里面,轮状病毒是主要元凶,具有高度传染性,好发于6周龄到2岁的儿童。父母亟需重视疾病防护,当前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76.
目的 了解湖南省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追踪其分子流行病学演变趋势,为感染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哨点监测结合暴发疫情监测的方法,收集2015—2020年湖南省感染性腹泻标本,对细菌病原采用细菌培养、生化鉴定进行检测;对病毒病原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型鉴定,并对部分PCR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 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总阳性率为35.61%,病毒检出率20.26%高于细菌检出率11.26%,混合病原感染检出率为4.09%。细菌病原谱以沙门菌O∶4群鼠伤寒型为主,病毒病原谱以轮状病毒A组G9P[8]型和诺如病毒GⅡ.4Sydney[P31]型感染为主。不同监测、不同年份的病原谱构成及其基因型变迁规律各不相同:哨点医院监测细菌阳性率低而病毒阳性率高时,诺如暴发疫情随之增加;暴发疫情中诺如病毒感染为86.78%,其中69.43%为GⅡ型感染,12.42%为GⅠ型感染,混合感染占3.03%。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具有明显季节性,优势基因型为GⅡ.2[P16]占42.97%。 结论 2015—2020年湖南省感染性腹泻病毒类病原体高于细菌类,鼠伤寒沙门菌、A组轮状病毒G9P[8]和诺如病毒GⅡ.4 Sydney [P31]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和优势血清/基因型;GⅡ.2 [P16]是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的优势基因型;通过连续哨点监测的数据支持,提前为暴发疫情做好了防控,促成了湖南省感染性腹泻发病率的平稳下降。  相似文献   
77.
长治地区秋冬季节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轮状病毒(HRV)在秋冬季节婴幼儿腹泻中的流行情况,我们从1998年到1999年对本地区249例腹泻患儿的粪便采用PAGE法进行了检测;结果:检出HRV-地01例,其检出率为40.56%,1998年的HRV以亚组Ⅱ型(长型)为主,1999年HRV均为亚组Ⅰ型(短型),而且不同单位收集的标本中HRV亚组相同,结论:说明在秋冬季的婴幼儿腹泻中占着较大的比例。在一定地区内,HRV可能有一个优势毒株,HRV的传播与气温等气象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8.
轮状病毒肠炎为儿科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 ,极易引起幼儿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既往采用抗病毒治疗 ,但效果不理想 ,我院自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2月 ,加用经皮给药治疗仪 ,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年龄 2个月~ 6岁的病例 10 1例 ,均符合国家卫生部 1986年 5月制定的婴幼儿腹泻诊断标准[1:10 1]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 5 0例 ,男 30例 ,女 2 0例 ,发热 2 8例 ,轻度脱水 34例 ,中度脱水 14例 ,重度脱水 2例 ,平均发病时间 (2 .42± 1.43)d ;对照组 5 1例 ,男34…  相似文献   
79.
1997年以来我们应用甲氰咪胍治疗轮状病毒肠炎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7年 11月~ 1999年 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 15 6例 ,均符合 1992年全国腹泻病诊断标准[1] 。全组病例年龄 <2岁 ,发病在秋冬季节 ,急性起病 ,病程 <72h ,腹泻次数每日 >5次 ,有轻、中度脱水 ,大便性状为水样或蛋花样 ,无脓血 ,大便镜检见脂肪球 ,细菌培养阴性。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85例 ,其中男 5 0例 ,女 35例 ,年龄 1个月~ 2岁 ,以 18个月以下为多 ,占 92 .8%。对照组 71例中 ,男 4 8例 ,女 2 3例 ,年龄 5个月~ 2…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布拉酵母菌散剂对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症状控制及胃肠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60例,其中常规组给予饮食指导、合理补液、抗病毒、预防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记录2组患儿治疗前后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含量、血清中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并统计分析2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退热、止泻、止吐、大便性状正常)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80.00%(P<0.05),退热时间[(1.69±0.42)d]、止泻时间[(2.28±0.45)d]、止吐时间[(1.92±0.44)d]、大便性状正常时间[(2.30±0.45)d]、住院时间[(4.82±1.37)d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2组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含量、血清中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较治疗前上升,肠杆菌含量及血清中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含量改善程度及胃肠激素水平下降幅度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布拉酵母菌散剂可促进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平衡肠道菌群,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