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8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304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602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633篇
内科学   808篇
皮肤病学   140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388篇
综合类   1324篇
预防医学   225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420篇
  11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324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背景: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神经干细胞的迁移。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其受体CCR2对神经干细胞体外迁移的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胎鼠海马组织神经干细胞,体外传代扩增及鉴定;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及RT-PCR检测其受体CCR2表达情况;通过琼脂糖下细胞迁移实验观察50,100,200,300,500 μg/L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神经干细胞的体外趋化作用。 结果与结论:细胞免疫荧光及RT-PCR检测证实胎鼠海马来源神经干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2;琼脂糖下细胞迁移实验显示,体外条件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趋化神经干细胞迁移,且趋化迁移作用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强,抗CCR2多克隆抗体可对抗其趋化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探讨疏肝养心针刺法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以及其对血清5-羟色胺(5-HT)及辅助性T1细胞(Th1细胞)/辅助性T2细胞(Th2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60例和针药组60例,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正常组。药物组和针药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评定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分,治疗后1、2、4、6周评定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正常组、药物组和针药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检测血清5-HT及白介素(IL)-1β、IL-6、IL-4、IL-10水平。结果 治疗前,药物组与针药组患者MA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6周,针药组MADRS评分较药物组降低(P<0.05)。治疗后1、2、4、6周,针药组SERS评分较药物组降低(P<0.05)。治疗前,药物组和针药组血清5-HT、IL-4、IL-10水平较正常组降低,IL-1β、IL-6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药物组与针药组血清5-HT、IL-1β、IL-6、IL-4、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血清5-HT、IL-4、IL-10水平较药物组升高,血清IL-6水平较药物组降低(P<0.05)。结论 疏肝养心针刺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SSRIs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减轻其不良反应,并能有效调节血清5-HT及Th1细胞/Th2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失衡。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白驳风颗粒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对非节段性白癜风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62例作为治疗组,给予中药白驳风颗粒每日1剂口服,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皮损局部照射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不同分期、皮损面积、病程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趋化因子9(CXCL9)水平,并与31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期、皮损面积<5%、病程<1年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49%、91.43%、91.67%,分别显著高于稳定期的64.00%、皮损面积≥5%的70.37%、病程≥1年的73.08%(P<0.05)。治疗前所有患者血清ICAM-1和CXCL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进展期患者高于稳定期,皮损面积≥5%者高于<5%者,病程<1年者高于≥1年者(P<0.05);治疗后,除稳定期外,其他患者ICAM-1和CXCL9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白驳风颗粒协同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非节段型白癜风临床疗效较好,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ICAM-1和CXCL9表达水平对其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从流感病毒肺部感染模型肺、结肠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蛋白表达水平,探讨流行性感冒"肺病及肠"的分子机制与麻杏石甘汤的干预作用。方法:经鼻腔接种建立流感病毒小鼠肺部感染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麻杏石甘汤组和奥司他韦组。经灌胃给药或生理盐水3,7 d后,常规法检测小鼠体质量、肺指数、肺组织和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结肠组织MC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指数显著升高(P0.01),给药3,7 d的麻杏石甘汤组肺指数显著下降(P0.01)。(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结肠组织炎症充血严重,给药3,7 d的麻杏石甘汤组肺、结肠组织炎症明显减轻。(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中MC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给药3,7 d的麻杏石甘汤组MC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趋势一致。(4)与正常组比较,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中的模型组结肠组织中MC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药3,7 d的麻杏石甘汤组MCP-1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5)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肺部感染模型肺指数抑制作用与其对肺、结肠组织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呈正相关。结论:流感病毒肺部感染模型伴有严重的肠组织病理损伤以及肺、肠组织中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的上升,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调节MCP-1蛋白表达水平而实现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苏子降气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痰浊壅肺证)患者肺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部分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AECOPD(痰浊壅肺证)患者共10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患者按照随机编号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予苏子降气汤口服。根据量化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肺功能和生命质量观察苏子降气汤对AECOPD(痰浊壅肺证)的影响,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21和CXCL13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然而观察组肺功能的主要指标FVC(L)、FEV_1(L)、FEV_1/FVC(%)和PEF(L/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定症状、活动、影响和平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L-21和CXCL13的表达水平2组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苏子降气汤可明显改善AECOPD(痰浊壅肺证)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及生命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IL-21及CXCL13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6.
柳松  刘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21(6):361-363
目的 研究慢性乙醇中毒对内毒素(LPS)致急性肺损伤模型的易感性. 方法 将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及乙醇中毒+LPS组,分别观察2 h和6 h 2个时间点的动脉血气、肺组织湿/干比值,ELISA法测大鼠肺组织中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F-1)含量变化. 结果 LPS组和乙醇中毒+LPS组中各时间点氧分压、氧合指数、VEGF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且乙醇中毒+LPS组与LPS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LPS组和乙醇中毒+LPS组各时间点肺湿、干重及肺湿/干比值、IL-6和MCF-1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在2h时乙醇中毒+LPS组与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慢性乙醇中毒基础上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程度较无慢性乙醇中毒基础的严重而且易感.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对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日龄C57BL/6新生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高氧组、TA正常组及TA高氧组,分别为6、6、18、18只.单纯高氧组及TA高氧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选取TA正常组及TA高氧组小鼠1只眼,玻璃体腔注射20μg/μl的TA 2 μl;对侧眼注射相同体积的平衡盐溶液(BSS)作为BBS正常组和BBS高氧组.小鼠17日龄时,各组作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并统计每张切片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TA正常组、BSS正常组、TA高氧组及BSS高氧组作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CD14的平均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并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VEGF及SDF-1的mRNA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单纯高氧组、TA正常组、BSS对照组、TA高氧组及BSS高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675、0、0、110及688个.正常对照组较单纯高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2,P<0.05).TA高氧组较BSS高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32,P<0.05).TA正常组与BSS正常组VEGF、SDF-1及CD14平均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1,0.284,0.223;P>0.05).TA高氧组VEGF、SDF-1及CD14平均A值较BSS高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4,-2.358,-4.897;P<0.05).TA正常组与BSS正常组VEGF及SDF-1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7,-0.709;P<0.05).TA高氧组与BSS高氧组VEGF及SDF-1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37,-4.411;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TA能有效抑制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及SDF-1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998.
背景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是葡萄膜炎常见的动物模型,自然杀伤(NK)细胞是一种强烈的致炎细胞,但其在EAU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仍有待研究. 目的 探讨EAU模型大鼠不同发病阶段视网膜组织中NK细胞的定位和分布及其机制.方法 将36只SPF级Lewis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造模后第6、9、12、16、21天组,每组各6只.造模后第6、9、12、16、21天组大鼠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联合5 mg/ml结核杆菌和完全福氏佐剂(CFA)乳化液双后足垫皮下注射,然后腹腔内注射400 ng百日咳毒素免疫大鼠建立EAU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双后足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与等容量CFA乳化液,然后腹腔内注射400 ng百日咳毒素.造模后每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眼前段炎症反应过程,根据Caspi方法进行眼部炎症症状评分.分别于造模后第6、9、12、16、21天摘取各组大鼠眼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NK细胞的分布及浸润情况.另取25只Lewis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造模后第0、3、6、9和12天组,每组5只大鼠,电动匀浆机破裂组织并匀浆为眼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眼内液中NK细胞趋化因子CXCL10 mRNA和CXCL12 mRNA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大鼠眼前节未发现炎症反应.造模后第6天组大鼠虹膜血管扩张,随着造模后时间延长虹膜血管扩张明显,前房逐渐出现渗出或积脓,造模后第12天炎症反应达峰.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排列整齐,各EAU模型组大鼠造模后随时间延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结构排列紊乱,外核层细胞分离,层间组织松散,视细胞水肿且有炎性细胞浸润,以造模后第12天组最为严重.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对照组仅见蓝色标记的细胞核,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规则;造模后第6天组开始可见大鼠视网膜内层大量NK细胞浸润,呈红色荧光,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造模后第9天组NK细胞浸润达峰.造模后第9天组大鼠视网膜中CXCL10 mRNA相对表达量为34.298±16.689,明显高于造模后第3、6、12天组的1.390±0.660、3.359±2.581和4.711±1.3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大鼠视网膜中CXCL12 mRNA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51,P>0.05). 结论 EAU大鼠发病早期视网膜中NK细胞浸润,其严重程度和视网膜中CXCL10的表达动态与EAU炎症发展过程相吻合,提示NK细胞在EAU的早期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XCL10是NK细胞的主要趋化因子.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普拉洛芬对Th1 细胞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和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干眼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干眼患者170例(170眼),均选取右眼为观察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5 例(85 眼)。试验组予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点眼,均每日4次,每次1滴;对照组仅玻璃酸钠点眼,每日4次,每次1滴。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时进行随访,检测并比较2 组泪液分泌量(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CXCR3和CCR5 表达率,及两者与BUT和CFS关系。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以及t 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2 组BUT均较治疗前延长(t =-13.27、-13.53,均P <0.05),且试验组长于对照组(t =10.11,P <0.05);治疗后2组CF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t =7.34、5.27,均P <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t =5.15,P <0.05);治疗后试验组CXCR3、CCR5的表达率低于治疗前(t =6.74、9.27,均P <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t =3.29、2.83,均P <0.05);试验组CXCR3、CCR5表达率与BUT呈负相关(r =-0.22、-0.22,均P <0.05),与CFS评分呈正相关(r =0.28、0.23,均P <0.05)。结论:普拉洛芬可通过下调眼表Th1细胞CXCR3和CCR5的表达来发挥对干眼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90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及其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组织标本8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90和CXCR4的表达情况,并记录患者术后1年复发情况,分析肝癌组织中CD90和CXCR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 82例肝癌组织中,CD90阳性表达65例(79.27%),CXCR4高表达49例(59.76%)。肝癌组织中CD90与CXCR4的表达均与患者是否携带乙肝病毒、肿瘤直径大小、结节数、血管侵犯情况、肿瘤分化情况及TNM分期有关,且CXCR4表达与包膜情况有关(均P<0.05)。肝癌组织中CD90、CXCR4的表达与患者术后1年复发有关(均P<0.05)。结论CD90与CXCR4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临床检测CD90和CXCR4有助于及时了解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情况,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