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丁酸类化合物是一种4碳的短链脂肪酸,因其毒性较低,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种新的γ-珠蛋白基因诱导剂,已在体外、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梦。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转录因子及信号转导机制等机制等可能参与了它的诱导过程;给药方式对其诱导作用亦有影响;丁酸类化合物有希望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用于治疗β-珠蛋白基因缺陷疾病儿童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rhTNF-α)刺激下人脂肪基质细胞(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 hADSCs)增殖的改变及成骨向分化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分泌的变化。方法:采用吸脂术获得的第4代hADSCs,以终浓度为0、1、5、10、50、100 μg/L的rhTNF-α刺激hADSCs,分别在48、72、96 h后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hTNF-α对hADSCs增殖的影响;并以该浓度梯度的rhTNF-α刺激hADSCs,24 h后收集上清,以ELISA法检测VEGF、FGF-2和IGF-1的分泌情况;在成骨向诱导的第1、3、7、14天收集细胞上清,ELISA法检测上述3种生长因子分泌的变化,收集细胞上清前24 h更换培养基,并在相应孔中加入rhTNF-α,使其终浓度为10 μg/L。所有ELISA数据均以相应培养孔的细胞数进行校正。结果:rhTNF-α能促进hADSCs的增殖,其作用表现为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相比于对照组,48 h时,10 μg/L rhTNF-α对增殖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但96 h时则表现为促进作用(P<0.01),而100 μg/L rhTNF-α在48 h表现为抑制作用(P<0.01),96 h时则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相对于对照组,rhTNF-α可以显著促进hADSCs分泌VEGF、FGF-2和IGF-1(P<0.01);hADSCs经成骨向诱导后,上述3种生长因子的分泌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成骨向分化阶段的hADSCs用10 μg/L rhTNF-α刺激后,在诱导第1天,rhTNF-α显著促进VEGF的分泌(P<0.01),但对FGF-2和IGF-1的分泌无显著性影响;在诱导第3天和第7天,rhTNF-α对VEGF(P<0.01)、FGF-2(P<0.05)和IGF-1(P<0.05)的分泌均有促进作用;但在第14天则抑制VEGF(P<0.01)、FGF-2(P<0.05)和IGF(P<0.05)的分泌。结论:一定浓度的rhTNF-α对hAD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hADSCs分泌VEGF、FGF-2和IGF-1具有rhTNF-α的浓度依赖;在不同成骨向分化阶段,rhTNF-α对hADSCs分泌VEGF、FGF-2和IGF-1这3种生长因子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骨髓来源细胞(BMCs)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中的作用。 方法 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移植给野生型C57BL/6J小鼠建立嵌合体,应用532 nm倍频激光诱发嵌合体小鼠(处理组)和野生型小鼠(对照组)CNV。利用脉络膜铺片观察由GFP阳性细胞形成的新生血管;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NV中GFP 阳性细胞是否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果 激光光凝后第29天,脉络膜铺片显示CNV中有大量绿色的骨髓来源细胞,由其组成的血管面积约占CNV表面积的16.2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NV区域的一些BMCs表达VEGF和bFGF。结论 BMCs通过参与新生血管组成及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的方式,可能在CNV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区别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自噬的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这种死亡是由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堆积引起的.既往研究发现,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同时可以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药物治疗的敏感性.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目前关于消化系统肿瘤中铁死...  相似文献   
95.
细胞色素P450—3A4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综述与细胞色素P4503A4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检索Medline和中国药学文摘。结果:发现多种由CYP3A4催化代谢的药物之间可以竞争药物代谢酶,引起药物相互作用,CYP3A4的抑制剂和诱导剂均可以抑制或诱导CYP3A4催化代谢的药物代谢。导致有益或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结论:CYP3A4催化代谢的药物联合使用,特别是CYP3A4抑制剂与底物联合使用时,可能因为抑制了药物的代谢而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6.
97.
抗肿瘤药物对早期反应癌基因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反应癌基因在细胞接受外界刺激数至数十分即可引起表达,这类癌基因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残废密相关。本文综合了不同种类的抗肿瘤药物对早期反应癌基因fos,jun,myc,myb作用的研究概况 。  相似文献   
98.
肝微粒体酶诱导剂苯巴比妥钠能明显延长士的宁急性中毒小鼠的死亡时间(P<0.01),但对杀虫单急性中毒小鼠的死亡时间和死亡数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肝微粒体酶抑制剂氯霉素能增强环己巴比妥的作用,小鼠的入睡时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死亡数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但对杀虫单急性中毒小鼠的症状出现时间和死亡时间差别均无显著意义(P>0.05)。上述实验结果未能证明肝微粒体酶是杀虫单的主要代谢酶系。  相似文献   
99.
小剂量联合诱导剂治疗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年6月~1995年10月,用小剂量联合诱导剂(GRADT方案)治疗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显效9例(45.0%),总有效率80.0%,无毒副反应。疗效高于单独应用维甲酸、小剂量阿糖胞苷、三尖杉及阿克拉霉素,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0.
诱导分化——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细胞体外培养和克隆化技术的成功和应用,为深入研究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机制打开了大门。尽管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的真正机制仍不清楚,但实验表明,在某些诱导剂的作用下,某些类型的动物和人类白血病细胞可以继续分化、成熟,发展成有功能的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这些体外实验的基础上,发展了白血病的诱导分化治疗的概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文献,就诱导分化治疗理论的实验基础、临床意义、未来展望等问题进行了复习,重点介绍了小剂量 Ara-c 的疗效、适应症、副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