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6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不同诱导剂预处理小鼠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用单抗制备的方法是将能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接种同品系小鼠腹腔诱生含单抗的腹水。为了提高单抗腹水的产量,比较应用硅胶H、石蜡油及不完全佐剂,分别预处理BALB/c小鼠。同时比较了硅胶H不同剂量及不同时间预处理小鼠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硅胶H诱导单抗腹水产量要比其它2组高,有显著差异(P<0.01)。硅胶H处理最适条件的实验表明2~5mg为无毒性的有效剂量。而硅胶H预处理和杂交瘤细胞接种的间隔期以7d为宜。以此条件制备单抗腹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62.
作者采用诱导剂和杂交瘤细胞同步生产单克隆抗体(McAb)腹水法,研究比较了不同成分诱导剂生产McAb腹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以液体石蜡与不完全佐剂的等量混合剂(LPIFA)诱导McAb腹水产生的效果优于以不完全佐剂(IFA)或降植烷为诱导剂生产腹水的效果。LPIFA法是IFA或降植烷法腹水产量的1.4-2.2倍McAb产量的1.6-2.5倍,每鼠平均诱生腹水约57-76ml,其中单只最高一次达110m  相似文献   
463.
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P)5α,8α-环二氧-22E-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广泛分布于蘑菇中。从可食用蘑菇S.aspratus(Berk.)S.Ito中分离的EP已被证实是HL60细胞凋亡诱导剂。作者从该蘑菇中分离、精制了另一种甾醇9,11-脱氢麦角甾醇过氧化物[9(11)-DHEP][即5α,8α-环二氧-22E-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2],研究了化合物抗肿瘤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发生在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上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病程发展较缓慢,主要涉及髓系,在受累的细胞系中,可找到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其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控制血液形态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上的异常,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存期。现对CML的临床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65.
目的观察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A)、滑膜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均分成两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19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滑膜血管MVD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HIF-1α、VEGF-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滑膜血管PI3K-AKT-m 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及MVD计数升高,血清IL-6、VEGF、HIF-1α和滑膜血管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1(AKT1)、p-AKT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向蛋白(m TOR)表达显著升高,IL-10降低(P0.05或P0.01)。结论 PI3K-AKT-m TOR通路过度激活可能是引起滑膜血管新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66.
用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在体内外研究了5—氟脲嘧啶(5—FU)与分化诱导剂六亚甲基双乙酰胺(HMBA)的联合抗癌作用。体外MTT法检测结果表明短时间、低剂量应用5—FU,随后应用HMBA可显著加强5—FU对MEC—1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5—FU亦加强HMBA对MEC—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裸鼠体内抑癌实验亦证实了体外实验结果,联合用药的抑瘤率、生命延长率均高于单独用药组。结果提示HMBA联合5—FU对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治疗可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7.
根尖诱导成形术及其诱导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尖诱导成形术用于治疗牙根完全形成之前发生牙髓严重病变或根尖周炎症的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是一项传统的治疗术,近来关于其诱导机理和诱导剂的研究较多。根尖部牙乳头、上皮根鞘活力及马拉塞氏上皮与诱导机理有关。诱导剂的种类较多,包括氢氧化钙制剂、磷酸钙系化合物、抗生素糊剂、MTA(三氧化物)等。本文对以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根尖诱导成形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牙髓及尖周炎症的控制。  相似文献   
468.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2重组腺病毒(Ad.ARP2)体外的转染效率、产物表达和其表达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扩增ICR小鼠心脏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MECs),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评价人腺病毒转染CMECs的转染效率;应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ARP2在细胞的内表达和分泌,并分别与对照组[空病毒载体(Ad.Null)组和PBS组]比较。观察种植在Matrigel凝胶上分别转染Ad.ARP2和Ad.Null的CMECs的生长状态。结果腺病毒转染倍数为200时,转染效率为93.5%,且对细胞生长无影响。Ad.ARP2转染CMECs后有ARP2蛋白表达,ELISA检测第1、2、3、5、8 d的ARP2分泌量分别为76.0±1.7、490.1±9.5、389.6±2.5、240.1±1.1、73.4±1.3 pg/ml,而对照组未检测到有ARP2蛋白表达和分泌。含有ARP2的培养上清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结论腺病毒可以安全、有效地转染CMECs,其携带ARP2基因可获得高水平表达,并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69.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患者112例,其中脓毒症患者75例为感染性SIRS组,非感染性SIRS患者37例为非感染性SIRS组。感染性SIRS组又分为脓毒症组22例、严重脓毒症组32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1例,检测各组血清TWEAK、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感染性SIRS组血清TWEAK与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P〈0.05),IL-6、CRP水平与非感染性SIR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血清TWEAK、TNF-α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脓毒症程度加重,血清TWEAK、TNF-α水平逐渐升高;4组血清CRP、IL-6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WEAK水平在细菌、真菌及混合细菌真菌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WEAK水平与感染病原菌无关,脓毒症患者TWEAK含量明显升高,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70.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gamma-induced protein 10,IP-10) mRNA检测技术对不同年龄组结核病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22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且完成IP-10 mRNA检测的疑似结核病患者1590例。剔除诊断不明确200例,共1390例纳入分析。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确诊结核病组(475例)、临床诊断结核病组(518例)、非结核病组(397例)。按照年龄将入组患者分为中青年组(18~59岁)1062例和老年组(60~95岁)328例。在不同年龄组中,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IP-10 mRNA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结果:中青年组IP-10 mRNA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721/799,95%CI:87.9%~92.1%)和68.8%(170/247, 95%CI:62.6%~74.4%),老年组IP-10 mRNA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159/181,95%CI:82.0%~92.0%)和54.7%(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