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46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5篇
综合类   289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34篇
  1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02.
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 复发性、 炎症性皮肤病, 角质形成细胞 ( keratinocyte, KC) 增殖分化失 调作为其发病原因之一, 具体机制尚未明确。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 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小 RNA (microRNA, miRNA)、 长链非编码 RNA ( lncRNA)、 细胞因子等作为 ERK 信号通路的上游分子参与调控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 文章旨在 对这一通路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在寻常型天疱疮 (PV)和大疱性类天疱疮 (BP)皮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TUNEL)方法研究两病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1)性别、年龄、病程、疗后评分、住院天数、激素总量等对天疱疮的凋亡指数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但天疱疮的疗前评分高者 ,凋亡指数较高 (P <0 0 1) ;(2 )性别、年龄、病程、疗前评分、疗后评分、住院天数、激素总量等全部分析因素对类天疱的凋亡指数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3 )正常对照 8例表皮细胞凋亡指数均 <0 0 0 5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4 )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发生部位 :PV ,疱内分离的及疱周围的棘层、基底层细胞 ;BP ,水疱上方及附近的棘层、基底层细胞。结论 :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异常与PV和BP皮损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核基质蛋白22(NMP22)、细胞角质素20(CK20)和存活素mRNA在膀胱癌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到该院泌尿外科诊治的患者107例,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63例)。观察组中按照肿瘤TNM分期和WHO分级,包括T1s~T1 44例,T2~T4 19例;G1 14例,G2 31例,G3 18例;另外选择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所有志愿者尿液中NMP22水平,通过RT-PCR方法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受试者尿液中CK20和存活素mRNA表达量,比较这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评估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液中NMP22的水平(37.92U/mL)显著高于健康组(4.31U/mL)和对照组(7.04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P22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54%和61.36%,与肿瘤分期和分级无明显相关性;CK20和存活素mRNA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0%、63.64%和85.71%、90.91%,与肿瘤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T2~T4亚组患者CK20和存活素mRNA检测灵敏度高于T1s~T1亚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NMP22、CK20和存活素mRNA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诊断膀胱癌较好的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105.
Fabry病又称弥漫性躯体血管角质瘤,因JohannFabry和William Anderson各报道该病1例而得名[1].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用携带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基因组的角质形成细胞(HPV11.HaCaT细胞),在体外建立皮肤类似培养物三维模型,观察HPV11衣壳蛋白L1是否表达,为进一步建立体外病毒复制系统和药效筛选模型奠定基础。方法用人成纤维细胞和I型鼠尾胶原制备真皮类似物凝胶,接种HPV11.HaCaT细胞进行三维培养。同时以正常HaCaT细胞作对照。15天时取皮肤类似物进行冰冻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结构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查角蛋白10、泛角蛋白以及HPV11L1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HPV11.HaCaT细胞和正常HaCaT细胞的层数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显示,两种细胞的皮肤类似物角蛋白10、泛角蛋白表达全部阳性。HPV11.HaCaT细胞表达L1蛋白阳性,而正常HaCaT表达L1蛋白阴性。结论三维培养方式可诱导HPV11.HaCaT细胞分化,皮肤类似培养物出现细胞分化标志,并且表达HPV11型衣壳蛋白L1。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 (rhKGF-2)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阐明温度、pH值、缓冲溶液及反复冻融因素对rhKGF-2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rhKGF-2在不同温度(-20℃、4℃、25℃、40℃)、pH值(pH 4~9)、缓冲溶液(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吉斐氏缓冲溶液)及反复冻融条件下分别保存,采用RP-HPLC法检测rhKGF-2纯度,同时观察外观性状。结果:-20℃、4℃分别保存时,rhKGF-2的各项性质在观察期内都无明显变化;25℃时,rhKGF-2存放28 d纯度较0 h(100.00%)下降至(68.20±0.14)%;40℃时,rhKGF-2存放9 h纯度较0 h(100.00%)下降至(4.80±0.39)%。rhKGF-2(pH 6.0)在25℃条件下保存90 d纯度较0 h(100.00%)下降至(79.20±0.12)%,与对照组(0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H值为4.0、9.0的rhKGF-2液体在25℃条件下分别保存120 h纯度较0 h(100.00%)下降至(15.60±0.30)%和(67.30±0.10)%,与对照组(0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hKGF-2在柠檬酸缓冲液中25℃条件下保存60 d纯度较0 h(100.00%)下降至(79.20±0.15)%,与对照组(0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hKGF-2原液反复冻融后其纯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hKGF-2在低温和pH 6.0~7.0中性条件下稳定。高温、偏酸性和偏碱性条件下均不利于rhKGF-2稳定。柠檬酸缓冲液有利于rhKGF-2稳定。反复冻融对rhKGF-2稳定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产生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自包皮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 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MTT法和免疫荧光等方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KGF基因的转录水平、培养液中KGF的浓度、成纤维细胞培养液对表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中KGF转录水平显著,ELISA法可检测到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存在较高水平的KGF,细胞计数结果和MTT结果表明,含有KGF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液能够促进表皮细胞增殖,保持表皮细胞的活性,免疫荧光观察到KGF与表皮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结论  成纤维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较高水平的KGF,成为其促进表皮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9.
跖疣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脚底和脚趾的跖面,初起为绿豆大的角质性淡黄色小点,稍微隆起,半透明,如不注意观察可误为水疱;以后成为圆形的扁平角质性损害,中央粗糙不平并呈灰黄色,有时可看到黑色的小点,周围绕以黄色角质环;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触痛。  相似文献   
1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croRNA-205 reduction by antagomirs on adhesion ability of normal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keratinocytes(NHCEKs).Methods Antagomir-205,complementary and inhibitory to microRNA-205,was used to suppress endogenous microRNA-205 in NHCEKs.The adhesion ability of treated NHCEKs was then assessed by cell adhesion assay.Immunoblot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two focal adhesion-related proteins,focal adhesion kinase(FAK) and paxillin(Pax).Phalloidin staining was perform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filamentous actin in antagomir-treated NHCEKs.Results Antagomir-205 markedly reduced the level of microRNA-205 in NHCEKs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dhesion ability of NHCEKs(P〈0.01).Further protein analysis validated that inhibition of mi-croRNA-205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phosphorylated FAK and phosphorylated Pax,and decreased filamen-tous actin.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microRNA-205 has down-regulating effect on cell motility in NHCE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