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136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159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44篇
综合类   815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64篇
中国医学   185篇
肿瘤学   4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我国不少地区的恶性肿瘤死亡统计中,胃癌居第1位或第2位。患者就诊时多为进展期胃癌。肿瘤组织已经侵犯到胃壁肌层、浆膜下甚至浆膜层,或伴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43.
Objective: This study has investigated the existence of label-retaining cell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gastric cancer, in the hope that this information will assist investigations on 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 Methods: The gastric carcinoma cell line BGC-823 was labeled with BrdU in vitro and then engrafted into the right axilla of nude mice, which developed tumors. Label-retaining cells were quantifi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Results: BrdU positive cells constituted about 96% of the cells in xenograft tumors after 10 days. Subsequently, BrdU positive cells gradually decreased, at the 80th day, label- retaining cells steadily occupied about 0.5%. This set of population cell localized in the margin of cancer nests, which had no difference in cellular morpha. Conclusion: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presence of label-retaining cell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xenografts in nude mice and the label-retaining cells may be related with cancer stem cells, which are most likely the cause for spread, metastasis and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构建人HCC827肺腺癌细胞裸鼠成瘤模型,并探讨吗啡联合厄洛替尼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裸鼠前腋皮下注射HCC827细胞悬液,成瘤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厄洛替尼组、吗啡联合厄洛替尼组(联合组),各6只;连续观察3周测量并计算各组大鼠肿瘤体积,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肿瘤体积、肿瘤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厄洛替尼组及联合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00),细胞凋亡率增加(t/P=20.455/<0.001,t/P=24.954/<0.001),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调、Bax和Caspase-3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555、161.308、96. 757,P均=0. 000);与厄洛替尼组比较,联合组在肿瘤体积、肿瘤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吗啡与厄洛替尼联合应用时,不影响厄洛替尼诱导的凋亡相关性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含不同类型脂肪酸的高脂膳食对荷胰腺癌小鼠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中脂肪酸构成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5w龄雄性C57BL/6裸鼠随机分为6组:饱和脂肪酸(SFA)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组、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组、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组、等能量对照(ISO-C)组和正常对照(NC)组。四个高脂膳食组用四种高脂(15%g/100g)饲料分别喂养,其油脂来源分别为椰子油(富含SFA),橄榄油(富含MUFA),大豆油(富含n-6 PUFA)和亚麻籽油(富含n-3 PUFA)。ISO-C组和NC组的饲料含4%5%的大豆油。各组裸鼠在用各自的试验饲料喂养1w后,将HPAF-Ⅱ胰腺癌细胞接种到胰腺内,继续该饲料喂养至第14w末。处死小鼠,取股四头肌和肝组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脂肪酸构成。结果骨骼肌和肝脏的脂肪酸构成在ISO-C组和NC组之间大致相同,以ISO-C组为对照组,我们发现小鼠骨骼肌脂肪酸的变化如下:(1)属于饱和脂肪酸的棕榈酸(C16:0)、十七烷酸(C17:0)、硬脂酸(C18:0)和花生酸(C20:0)的含量在SFA组增高(P<0.05);(2)属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C18:1)的含量在MUFA组增高(P<0.05);(3)属于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γ-亚麻酸(γC18:3)的含量在n-6 PUFA组增高(P<0.05);(4)属于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酸(C18:3)、二十碳五烯酸(C20:5)和二十二碳五烯酸(C22:5)的含量在n-3 PUFA组增高(P<0.05)。小鼠肝脏脂肪酸的构成结果显示:(1)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SFA组没有增高;(2)单不饱和脂肪酸中仅二十烯酸(C20:1)的含量在MUFA组增高(P<0.05);(3)n-6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二烯酸(C20:2)和花生四烯酸(C20:4)的含量在n-6 PUFA组增高(P<0.05);(4)亚麻酸(C18:3)、二十碳五烯酸(C20:5)、二十二碳五烯酸(C22:5)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的含量在n-3 PUFA组均增高(P<0.05)。结论荷瘤小鼠进食由不同类型脂肪酸组成的高脂膳食后,骨骼肌脂肪酸的构成反映了饲料脂肪酸的构成,而肝脏脂肪酸的构成与饲料脂肪酸的构成仅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人乳腺癌MCF-7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青蒿琥酯治疗并观察其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中VEGF、HIF-1α、uPA、E-cadherin蛋白表达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中HIF-lα、VEGF蛋白表达.结果:青蒿琥酯低、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4.39±10.20)%、(40.24±7.0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青蒿琥酯低、高剂量组VEGF、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PA和E-cadherin蛋白在生理盐水组和青蒿琥酯低、高剂量组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 α/VEGF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 =0.983,P=0.000);West-em blot结果显示,青蒿琥酯低、高剂量组中VEGF、HIF-1α蛋白下调,表达量低于生理盐水组,青蒿琥酯高剂量组的蛋白表达量最低.HIF-lα与VEGF蛋白表达之间存在一致性.结论:青蒿琥酯可显著抑制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抗肿瘤血管及抑制肿瘤侵袭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构建对Nanog基因有干扰作用的慢病毒载体,探讨其在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模型中的表达,检测其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前期细胞实验验证有效的siRNA序列构建于慢病毒载体中,制备携带shRNA-Nanog的慢病毒,同时构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以lentivirus-shRNA-Nanog感染的裸鼠作为实验组(目的组),以无关序列慢病毒感染的裸鼠(空载体组)及未感染的裸鼠(未感染组)作为对照组,测量肿瘤瘤体体积及质量的变化;活体荧光成像观察总荧光强度及转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Nanog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观察其对皮下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经基因测序鉴定,Nanog基因shRNA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活体荧光成像显示感染27 d后,目的组小鼠肿瘤总荧光强度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和未感染组,裸鼠移植瘤瘤体积及瘤质量小于未感染组及空载体组;Western blot法显示目的组Nanog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UNEL结果显示目的组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而空载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了Nanog基因shRNA表达载体并包装成慢病毒颗粒,在体内感染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49.
[摘要] 目的 建立稳定的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半脾模型。 方法 利用裸鼠脾脏的特殊解剖,建成半脾模型后,将人HT29结直肠癌细胞接种于近端半脾被膜下,远端半脾埋入皮下备治疗所需。采用不同浓度的肿瘤细胞(5×105/100 μL、1×106/100 μL及5×106/100 μL)或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L-CTX和H-CTX),共分6组观察制模30天后的肝转移评分、淋巴结转移及血性腹水情况。 结果 人HT29结直肠癌细胞建立的肝转移半脾模型成瘤率和减瘤率皆为100%。L-CTX治疗组和H-CTX治疗组观察结果,发现随结直肠癌细胞浓度梯度的增高肝转移评分也增高,其不同浓度梯度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均为P<0.05)。L-CTX治疗组淋巴结转移和血性腹水明显少于H-CTX治疗组,其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人HT29结直肠癌细胞浓度梯度为1×106/100 μL制模组,显示其模型稳定性和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最好。 结论 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半脾模型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实验模型。肝转移半脾模型为抗肿瘤药物体外筛选模型方法,其模型的建立能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心肌肌钙蛋白I与人工短肽的融合蛋白(CIS)对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用MTT法观察CIS体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作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观察CIS对新生血管生长的影响。用6种小鼠肿瘤异位可移植模型观察CIS在体内对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 CIS对HUVEC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显示,CIS浓度为5、10 mg·L~(-1)时,新生血管生成的数量明显减少;荷瘤鼠体内异位移植模型实验显示:CIS(10 mg·kg~(-1))处理组肿瘤生长缓慢,瘤体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对S180肿瘤瘤重抑制率85.3%,对Lewis肺癌肿瘤瘤重抑制率87.0%,对H22肝癌肿瘤瘤重抑制率84.2%,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肿瘤瘤重抑制率60.42%,对人可移植性肝癌SMMC7721肿瘤瘤重抑制率61.62%,对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肿瘤瘤重抑制率为41.84%。结论 CIS在体外抑制HUVEC细胞的生长,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中,CIS对新生血管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内,CIS融合蛋白可有效抑制小鼠可移植肿瘤细胞的生长。CIS抗肿瘤效应很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进而减少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的数量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