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2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312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078篇
内科学   62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1651篇
预防医学   107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68篇
  5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假阴性的产生及预防方法。方法应用全自动加样仪(ML-AT plus-Sampler),使加样针在不同的清洗次数下,同时加样12份含不同浓度HBsAb标本和12份含不同浓度HBsAg不同OD值标本,分别应用ELISA二步法检测HBsAg,观察其吸光度的变化。结果 12份含HBsAg标本在清洗次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OD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BsAb强阳性标本对OD值影响很大,在只清洗3次的情况下,HBsAg弱阳性标本开始出现假阴性;在不洗涤也不擦拭的情况下,4份HBsAg弱阳性出现假阴性。结论高浓度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会引起HBsAg检测结果假阴性;使用一次性加样枪头,可避免假阴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与β2糖蛋白I(β2-GPI)结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125I标记rHBsAg和β2-GPI,通过液相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中β2-GPI、大肠杆菌M15表达的rβ2-GPI与125I-HBsAg的结合常数(Ka).选取23例血清,其中CHB HBeAg阳性组9例,CHB HBeAg阴性组9例,正常对照组5例,测定其与125I-β2-GPI的结合率.结果:血浆β2-GPI组和rβ2-GPI组的Ka值分别为(2.795±1.846)×108L/mol、(3.001±1.049)×108L/mol.利用嵌套实验设计分析,两组来源不同的β2-GPI的结合常数(Ka1、Ka2)无统计学差异.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结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33.200%±11.960%vs54.540%±9.990%,P<0.05).并发现HBeAg阳性组内的不同水平ALT的结合率有差异(42.392%±6.860%vs21.720%±1.442%,P<0.05).结论:血浆中HBsAg与β2-GPI可能有较强的亲和力,β2-GPI的糖基化结构对二者结合作用无影响.HBeAg、ALT影响HBs...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调查湖南省艾滋病病毒1型(HIV-1)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合并感染人群中,HB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152份湖南省HIV-1、HB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调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BV载量测定及亚型分析。结果 134例检出HBV载量的标本中,B基因型77例(57.46%),C基因型4例(2.99%),B/C基因混合型4例(2.99%),非B非C型11例(8.21%),无法分型的38例(28.36%)。不同基因型按感染途径、HBeAg阳性率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分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与患者性别无关。非B非C亚型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型。结论湖南省HIV和HBV合并感染者中,HBV基因亚型以B亚型为主;尚未发现HBV基因型与HIV感染者性别、死亡率以及病程进展之间的关系;性传播是非B非C型主要的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994.
背景:成人外周血来源丰富,但内皮祖细胞含量较少,为使其能够更好的应用于组织工程及细胞治疗,有必要建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成熟、稳定的体外扩增体系。 目的:建立稳定的人外周血分离、培养和体外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方法。 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分选后细胞接种于预先包埋了人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板上,加入内皮祖细胞专用培养基中培养3 d后,洗掉非贴壁细胞,培养至第6天,收集贴壁细胞,应用倒置显微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MTT法和细胞计数测定第1,3代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祖细胞和内皮细胞系标志,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与结论: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表明接种后第3天细胞进入指数增生期,至第6天进入平台期,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增殖速度变慢,同时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CD133和内皮细胞表面标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证明人外周血可以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  相似文献   
995.
<正>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目前临床使用的有两大类的药物,一类是干扰素,另一类是口服的核苷(酸)类似物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相对于口服的药来说,HBeAg的阴转、HBeAg血清学转换的比率比口服的要高一些。在干扰素抗病  相似文献   
996.
Inf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is ubiquitous although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varies considerably worldwide. Persistent HBV infection may lead to severe sequelae such as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us, clarific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susceptibility to persistent HBV infection would be valuab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相似文献   
997.
李玉娟  杨丽 《中外医疗》2010,29(8):162-162
目的探讨乙肝六项检测中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的特殊模式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门诊和住院患者乙型肝炎分析检测。结果5637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乙肝病毒检测中,约有645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其血清中有24例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同时阳性。645例中E抗原(HBeAg)阳性的202例,E抗体(HBeAb)阳性的有259例,核心抗体(HBcAb)阳性629例。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同时存在阳性可出现在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亚型患者的血清中。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即使表面抗体同时存在,也要临床密切定期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了解低浓度HBsAg人群血清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其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与高浓度组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MEIA)检测690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的HBsAg,将其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然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其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用荧光定量法检测其HBVDNA.结果 低浓度HBsAg感染者232例,占HBsAg感染者的33.62%.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分别有10种和7种,且低浓度组的模式比高浓度组更为复杂.HBVDNA定量检测低浓度组平均对数(lgcopies/ml)为2.18±1.38,高浓度组为6.83±0.3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低浓度组感染者HBVDNA均>103拷贝/ml.结论 低浓度HBsAg感染者不容忽视,要尽量选用敏感性较高的HBsAg检测方法,对可疑患者要同时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或HBVDNA定量检测,以免漏检.  相似文献   
999.
六月青多糖对鸭乙型肝炎病毒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六月青多糖(LYQP)对鸭乙型肝炎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研究和开发新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诱导广西麻鸭乙型肝炎病毒肝损伤模型.分别检测给药前(T0)、给药7 d(T7),14 d(T14)及停药后3d(P3)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上清液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DHBsAg)和e抗原(DHBeAg)的滴度,HE染色观察肝损伤程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鸭血清ALT,AST的活性及血清DHBsAg,DHBeAg的滴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停药3d后,LYQP高、中剂量组血清ALT,AST活性及血清DHBsAg,DHBeAg的滴度均无反跳现象.HE染色结果显示LYQP可显著减轻鸭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LYQP对DHBV所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前临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常用的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该试验方法自1971年问世以来,以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记录易保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由于ELISA法操作过程中要求较高,一旦操作不规范,常常会出现拖带污染[1],从而导致假阳性结果.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常出现一些临床实验室解释困难的结果或者同一份标本在不同的医院甚至在同一医院内检测结果相异,因此保证 HBsAg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收集了本院近期HBsAg 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