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53篇
  免费   3153篇
  国内免费   1855篇
耳鼻咽喉   216篇
儿科学   1279篇
妇产科学   556篇
基础医学   4804篇
口腔科学   248篇
临床医学   12555篇
内科学   7156篇
皮肤病学   977篇
神经病学   1154篇
特种医学   14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2161篇
综合类   23375篇
预防医学   7856篇
眼科学   280篇
药学   10061篇
  157篇
中国医学   5930篇
肿瘤学   1602篇
  2024年   438篇
  2023年   1594篇
  2022年   1490篇
  2021年   2168篇
  2020年   2161篇
  2019年   2418篇
  2018年   1073篇
  2017年   1958篇
  2016年   1859篇
  2015年   2076篇
  2014年   3126篇
  2013年   2926篇
  2012年   3701篇
  2011年   3895篇
  2010年   3432篇
  2009年   3180篇
  2008年   4395篇
  2007年   3807篇
  2006年   3346篇
  2005年   3913篇
  2004年   3657篇
  2003年   3843篇
  2002年   2832篇
  2001年   2519篇
  2000年   2205篇
  1999年   1819篇
  1998年   1691篇
  1997年   1609篇
  1996年   1529篇
  1995年   1629篇
  1994年   1337篇
  1993年   915篇
  1992年   737篇
  1991年   719篇
  1990年   641篇
  1989年   703篇
  1988年   167篇
  1987年   134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王盾  龙申 《癌症进展》2021,19(7):718-7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分为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14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儿术后舒芬太尼镇痛剂量分别为1.0、2.5、4.0μg/kg。术后6、24、48 h,采用中文版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估三组患儿的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前和术后1、24、72 h,检测三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术后6、24、48 h,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儿FLACC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72 h,低剂量组患儿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本组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 h,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儿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本组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2 h,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儿IgG、IgA、IgM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儿未发生不良反应,中剂量组患儿发生恶心1例,高剂量组患儿发生恶心5例、呕吐3例。结论2.5μg/kg的舒芬太尼在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镇痛中效果明显,且对患儿的免疫系统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患儿术后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3.
14.
摘要:目的:比较循经透穴针法与常规针刺在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门诊踝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选穴基础上,运用循经透刺针法,选择足运感区,患侧瞳子髎穴透曲鬓穴。通过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SF-MPQ)、Fugl-Meyer肢体功能评分(FMA)等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min、连续治疗3天作系统评价。治疗3天后,观察整体疗效和病人满意度的比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3天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结果:2组治疗30min、治疗3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治疗对疼痛的缓解均有效,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30min与治疗3天时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FMA评分更低(P<0.05),治疗3天后整体疗效与患者满意度,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TNF-α与IL-10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清TNF-α与IL-1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踝扭伤均有明显疗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放置腹膜前引流对术后血肿及血清肿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TAPP手术。试验组放置腹膜前引流管,对照组不放置引流管。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2组患者术后血肿及血清肿发生率差异。 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手术及随访。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疝位置、疝分型、手术时间、住院花费、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发热发生率、急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和3个月血清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1年随访均观察到1例复发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2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的病例。 结论TAPP中,放置腹膜前引流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血肿和血清肿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感染和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血清标志物模式、HBV-DNA载量及肝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孕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监控和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1月在我院产检的76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肝功能指标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HBVDNA载量进行研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孕妇HBV-DNA阳性率及病毒载量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ALT升高程度与HBV-DNA载量具有一定相关性(r=0.255,χ^2=80.150,P=0.000);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间HBV-DNA阳性率、ALT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M、HBV-DNA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大三阳孕妇中高病毒载量比例高,应加强乙肝孕妇孕期各项指标的监测,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可以改善受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但术后感染依然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 B19V)是一种对骨髓前体红系祖细胞有着特殊嗜性的单链DNA病毒。正常人群感染后会清除, 但肾移植受者术后低免疫状态会增加B19V的感染风险, 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tic anemia, PRCA)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旨在就B19V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做深入总结, 为肾移植术后B19V所致PRCA的进一步早期识别、预防和规范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Cys C(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验在诊断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9例原发性高血压疑似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99mTc-DTPA(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清除率为标准,将1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肾损伤组与对照组,肾损伤组63例,对照组96例,均进行Cys C检测,分析Cys C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肾损伤组患者血清Cys 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早期肾损伤组血清Cys C>1.26 mg/L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验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更正声明     
我刊《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年2 B期总第5期,文章《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页码:65、66,第一作者:常年,更正为:常宁。特此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