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991篇
  免费   8233篇
  国内免费   5931篇
耳鼻咽喉   582篇
儿科学   1467篇
妇产科学   1418篇
基础医学   3036篇
口腔科学   776篇
临床医学   34530篇
内科学   16326篇
皮肤病学   2573篇
神经病学   3557篇
特种医学   40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2篇
外科学   6162篇
综合类   68040篇
预防医学   21850篇
眼科学   1925篇
药学   79004篇
  190篇
中国医学   18553篇
肿瘤学   9727篇
  2024年   757篇
  2023年   2800篇
  2022年   2398篇
  2021年   3232篇
  2020年   3068篇
  2019年   2926篇
  2018年   1673篇
  2017年   3127篇
  2016年   3452篇
  2015年   4982篇
  2014年   9843篇
  2013年   10310篇
  2012年   14225篇
  2011年   15490篇
  2010年   14933篇
  2009年   14725篇
  2008年   16425篇
  2007年   14789篇
  2006年   14050篇
  2005年   15330篇
  2004年   15463篇
  2003年   13976篇
  2002年   10156篇
  2001年   11845篇
  2000年   9494篇
  1999年   7673篇
  1998年   7477篇
  1997年   7200篇
  1996年   5768篇
  1995年   5487篇
  1994年   3204篇
  1993年   1930篇
  1992年   1732篇
  1991年   1454篇
  1990年   946篇
  1989年   1060篇
  1988年   224篇
  1987年   198篇
  1986年   132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改进传统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从实验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内化及课后评估和讨论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改革。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解决学生长期以来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中缺乏主动参与性、探索性等问题提供一剂良方。结论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为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改革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2.
93.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207-1209
目的:探讨奥曲肽(OCT)和丁溴东莨菪碱(SB)控制由晚期卵巢癌并发恶性肠梗阻症状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由晚期卵巢癌所致的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OCT组(n=48)或SB组(n=52)。在治疗开始时(T0)、治疗开始24h(T1)、48h(T2)、72h(T3)分别评估恶心、呕吐、口干、嗜睡等指标,并记录研究期间鼻胃管的日引流量。结果:与SB相比,在T1、T2和T3时间点,OCT均可显著减少胃肠分泌量(P<0.05)。在OCT组,T1、T2和T3时的鼻胃管引流量较T0均明显减少(P<0.05),而在SB组,只有T3时的鼻胃管引流量明显少于T0。与SB组相比,OCT可明显快速减少呕吐发作和恶心程度。结论:在本研究中所用的剂量下,OCT比SB能更有效的控制肠梗阻引起的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94.
目的回顾我院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基因检测与精准药学服务实践过程,总结经验,与同行分享。方法从准备工作、相关检测项目的确定,学术推广、项目优化和开展情况等方面详细阐述我院基因检测开展过程与精准药学服务情况。结果根据临床需求,我院已开展了以心脑血管药和抗精神病药为主的27种药物,26项检测,2018年全年位1587名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结论基于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基因检测的个体化用药建议是临床药师参与精准治疗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医生和药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5.
96.
97.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患者躯体化症状发生率很高,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部位,严重程度多达中重度以上,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等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归纳了躯体化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抑郁焦虑情绪、述情障碍等;阐述了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的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等非药物干预现状。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躯体化症状的深入探索和针对性有效管理,亟需开展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综合管理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前化疗仍为晚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手段,而多数患者诊断时已接近晚期。近年新兴的免疫治疗手段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programmed death l)抗体,通过阻断肿瘤细胞逃避自身免疫机制,重新激活自身免疫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肿瘤的治疗作用。针对晚期胃癌的PD-1抗体治疗的临床研究已在国内外开展,大部分均有较好效果。本文对近年免疫治疗中的PD-1抗体在晚期胃癌的重要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9.
机体的正常止血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正常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及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平衡。遗传性或获得性的血管、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止血、凝血机制异常,均可导致机体发生自发性出血或外伤后出血不止。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止血措施对改善出血性疾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我们现对临床常用止血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讨论在误服药物患者洗胃中应用动态改变胃管位置具体价值和实际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误服药物患者5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洗胃法进行洗胃操作,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操作下动态改变胃管位置,比较两组患者洗胃时间、洗出血性胃内容物发生率和清洁程度。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和洗出血性胃内容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洁程度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通过动态改变胃管位置,可以加快洗胃进度,增加清洁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