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3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72篇
基础医学   29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1篇
内科学   18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39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675篇
预防医学   252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30篇
  1篇
中国医学   398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61.
目的研究反转录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和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在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四肢骨的bMSCs,原代培养8~10 d后,同时利用含EGFP和TH基因的反转录病毒上清依次转染bMSCs并进行抗性筛选,7~10 d可得到稳定表达EGFP的bMSCs,在稳定转染EGFP后10 d进行TH病毒上清的转染,7~10 d可得到稳定表达TH和EGFP的bMSCs。结果原代培养bMSCs 3~4 d后生长至70%~80%汇合,病毒转染EGFP后第2天,细胞呈现弱荧光,经G418筛选2~3 d后出现阳性细胞,约8~10 d生长融合,阳性率60%~70%,第2~5代阳性细胞比率无明显变化。TH阳性率也达60%以上。结论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可有效地将EGFP和TH基因转至bMSCs中,并能在体外稳定表达传代。这种表达EGFP和TH的bMSCs对于研究bMSCs的体内迁移分化及帕金森病(PD)的基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多巴胺能PC12细胞的特异性损伤。方法不同浓度的lactacystin(1、5、10、15和20μmol/L)分别处理多巴胺能PC12细胞和胶质瘤U25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50μmol/L的lactacystin处理U25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10、20μmol/L lactacystin处理PC12细胞,W estern B lot检测细胞内多泛素化蛋白含量;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selegiline(500μmol/L)和特异性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αMT(1 mmol/L)提前4 h预处理PC12细胞,再与10μmol/Llactacystin共同作用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 estern B lot检测多泛素化蛋白含量。结果Lactacystin呈剂量依赖性损伤多巴胺能PC12细胞,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无毒性作用,而且其毒性与细胞内多泛素化蛋白生成增加相关。用以增加细胞内多巴胺含量的selegiline和用以减少细胞内多巴胺含量的α-MT都导致lactacystin毒性增强。结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特异性损伤多巴胺能细胞,而其特征性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在其易感性中的作用复杂。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丘脑底核(STN)高频电刺激(HFS)对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影响。方法给予正常大鼠一侧STN-HFS,应用微透析观察其对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 estern b lot观察其对黑质、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的影响。结果刺激侧纹状体DA代谢产物明显增多(P<0.05),DA水平无变化;RT-PCR检测发现刺激侧黑质、纹状体TH mRNA水平升高;W estern b lot检测发现刺激侧黑质TH表达无变化,而纹状体TH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STN-HFS可能通过影响黑质-纹状体DA代谢及其限速酶的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4.
邵红  王光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62-1663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1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异常性疾病。该病通过早期诊断、治疗,可以预防其智障出现。苯丙酮尿症形成的原因是患儿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苯丙氨酸(phe)转变为酪氨酸的途径受阻,导致苯丙氨酸通过代谢旁路还原为苯乳酸,苯乳酸的蓄积可抑制多巴胺脱羧酶的活性,经一系列的反应,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堆积,最终影响患儿的大脑发育,导致智力障碍。苯丙酮尿症的治疗,现在国际上采用人工合成营养食品治疗。我们国家开展PKU治疗工作有10余年历史,目前我国对苯丙酮尿症的临床治疗,都是饮食控制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  相似文献   
65.
加拿大与美国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一项临床试验以对乳腺癌治疗非常有效的一种药物是否可用于乳腺癌的预防进行评估。由著名的乳腺癌研究专家Paul Goss博士指导的该项为期5年的研究或许能对一种被称作芳香酶抑制剂的药物在更年期后妇女的乳腺癌预防中是否起作用给出答复;妇女一生中的3/4的乳腺癌确诊  相似文献   
66.
苯酮尿症(phenlketonuria,PKU)主要是由于编码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的基因突变,导致肝脏PAH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各国应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PAH基因突变进行了广泛研究,到目前为止,有498突变基因被确定,其中致病性的突变有460余种;研究者们应用体外表达预测酶活性和测定体内苯丙氨酸氧化率等方法研究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希望通过基因型来预测未知的表型,以便指导PKU的分类和治疗。该文综述了PAH基因突变在不同地区、人种和民族的特点,同时对基因型-生化代谢表型以及基因型-智能表型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7.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认识、探讨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5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临床资料。3例生后即表现两性畸形,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唇、乳晕、外阴部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反复呕吐、腹泻,严重脱水症状;尿17酮类固醇显著升高4例,且有高血钾、低血钠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实验室表现;5例行肾上腺CT平扫,均显示双侧肾上腺增大。5例均行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手术阴蒂切除治疗2例。结果3例随访2~4年,皮质激素替代治疗中常见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质量等)与正常同龄儿童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儿童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应尽早诊断、尽早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可使患儿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68.
内蒙古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AH基因外显子11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的特点和频率,以提高该地区PKU的基因诊断率。方法:应用PCR—SSCP-银染法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22例内蒙古地区PKU病人PAH基因外显子11进行了检测。站果:检出一种已知突变Y356X(TAC→TAA),突变频率为13.6%。结论:内蒙古地区PKU病人PAH基因外显子11的突变频率均高于我国的其它北方人群,也高于云南PKU病人的突变频率,这为内蒙古地区PKU病人PAH基因分析和产前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张骏 《天津药学》2005,17(6):69-70
美国FDA已经批准将辉瑞制药公司的芳香酶抑制剂Aromasin(通用名:依西美坦片,exemestane tablet)用于连续5年接受激素辅助治疗的、患早期乳腺癌的绝经后妇女。这些妇女应是先接受2~3年他莫昔芬的治疗,并且雌激素受体呈阳性。  相似文献   
70.
一、引言我在《双足与保健》2003年第6期发表《足部反射疗法配合香薰法临床探讨》一文后,接到不少国内同道们来电或来信询问“芳香疗法”《aromatherapy)。为此再撰此文,与同道们一起探讨“芳香疗法”。二、芳香疗法的历史人们对芳香疗法的认识已有近5000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